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赫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毒素
  • 5篇镰刀
  • 3篇镰刀菌
  • 3篇伏马毒素
  • 2篇野生菌
  • 2篇野生菌株
  • 2篇玉米
  • 2篇原生质体转化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毒素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 2篇突变体
  • 2篇清液
  • 2篇拮抗菌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现状
  • 2篇烯醇
  • 2篇粮谷
  • 2篇菌株

机构

  • 9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9篇史建荣
  • 9篇徐剑宏
  • 9篇赫丹
  • 5篇刘馨
  • 4篇董飞
  • 4篇王淑芳
  • 2篇仇剑波
  • 2篇俞明正
  • 1篇冉军舰
  • 1篇祭芳
  • 1篇杜予州
  • 1篇胡晓丹
  • 1篇徐圣佳
  • 1篇高弢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在我国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被引量:7
2021年
伏马毒素是广泛存在于霉变玉米、高粱、水稻等谷物及其制品中的一种霉菌毒素,具有神经毒性、致癌性等毒副作用。摄入伏马毒素污染的粮谷或饲料均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粮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我国针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但暂时未对食品中的伏马毒素进行限量,且国际上伏马毒素的限量标准也并不完全统一。就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我国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毒素的污染现状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为我国粮谷中伏马毒素限量标准的制定、风险监测和管控提供参考。
赫丹徐剑宏仇剑波刘馨史建荣LEE Yin-Won
关键词:伏马毒素污染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
谷物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物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谷物样品,粉碎后过筛,得到谷物样品粉末;将乙腈与水混匀后作为提取液加入到谷物样品粉末中,涡旋提取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取上清液注入EP管中,涡旋振荡后离心,将上...
俞明正史建荣董飞王淑芳张笑赫丹徐剑宏
文献传递
粮食中新兴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及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污染谷物粮食等农产品产生有毒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威胁食用和饲用产品的质量安全。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国内外针对这些主要污染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近年来,随着真菌毒素研究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更新,一些新型真菌毒素不断被发现。新兴毒素(Emerging toxins)是目前尚未被列入常规风险筛查和监管、也尚无相关限量标准的真菌毒素种类。目前检出频次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新兴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产毒真菌产生。这些新兴真菌毒素通常与主要毒素复合污染,文章将依据现有的风险调查报告与数据,综述粮食中常见新兴镰刀菌和链格孢毒素的污染现状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真菌毒素的全面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汪爽赫丹韩君徐剑宏史建荣徐剑宏刘馨史建荣
关键词:毒理学镰刀菌链格孢菌
谷物伏马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物伏马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谷物样品,打成粉末后过筛备用;将乙腈、水和甲酸混合后,加入粉末样品中,振荡混合均匀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取上清液注入EP管中,涡旋振荡后离心,将上层清液吸出...
俞明正徐剑宏董飞王淑芳张笑赫丹史建荣
文献传递
一种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菌株及其突变体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菌株及其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其包括:(1)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型亚洲镰刀菌,产雪腐镰刀烯醇量为来源菌株平均产量的18.34倍;(2)通过Double‑joint PCR方法...
刘馨董飞蒋翊宸王刚王淑芳赫丹徐剑宏史建荣
一种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菌株及其突变体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菌株及其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其包括:(1)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雪腐镰刀烯醇的野生型亚洲镰刀菌,产雪腐镰刀烯醇量为来源菌株平均产量的18.34倍;(2)通过Double‑joint PCR方法...
刘馨董飞蒋翊宸王刚王淑芳赫丹徐剑宏史建荣
文献传递
小麦赤霉病原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7M1产抗菌素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一株赤霉病拮抗菌,对该菌产的抗菌素进行生物学性质研究、种类鉴定和抑菌实验。【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光照培养箱实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的种属进行初步鉴定,根据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在线软件Pro Param tool和TMHMM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M1菌体和抗菌素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33±0.13 mm和15.43±0.21 mm,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并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菌株7M1抗菌素对小麦赤霉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6.41%,而且热稳定性好,可被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降解,在p H 5.0-10.0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是紫外线辐射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菌株7M1含有bac AB、itu C、bam D 3种基因,通过与Gen Bank中相关的抗菌素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 Bank库中的芽孢杆菌溶素、伊枯草菌素和杆菌抗霉素D等抗菌素的相似性达到99%。bac AB编码蛋白和itu C编码蛋白是稳定蛋白,bam D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此外,3种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结论】从该菌发酵液提取的抗菌素有很好的抗禾谷镰刀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因而在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冉军舰徐剑宏赫丹胡晓丹史建荣
关键词:杆菌抗菌素基因抑菌活性
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玉米穗腐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病害,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是我国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明确叶菌唑在我国玉米穗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叶菌唑对2019至2021年采自我国山东、河南和江苏3个省份的35株轮枝镰刀菌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该药剂对轮枝镰刀菌产毒(B族伏马毒素,type B fumonisins,FBs)能力及产毒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叶菌唑处理后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胞内甘油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同时评价了叶菌唑对田间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5株轮枝镰刀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轮枝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叶菌唑抑制菌丝生长的EC_(50)值在0.005~0.02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012±0.006)μg/mL;EC_(50)浓度的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0.59±5.75)%、(24.88±5.15)%和(59.98±9.11)%;叶菌唑能显著降低轮枝镰刀菌FBs毒素的产生量和与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其对FBs毒素合成的抑制率为29.04%;显著降低了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的合成量,抑制率为39.10%,同时提高了其胞内甘油、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对甘油和丙二醛的诱导率分别为66.39%和33.74%。田间试验表明,有效成分90、135和180 g/hm2剂量的叶菌唑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分别为(20.93±4.65)%、(27.75±5.71)%和(46.05±9.90)%,增产率分别为(8.86±8.84)%、(17.28±11.91)%和(33.20±12.07)%,均优于对照药剂丙硫菌唑•戊唑醇。本研究评估了叶菌唑防治玉米穗腐病的潜力,并可为了解其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赫丹赫丹徐剑宏刘馨仇剑波杜予州刘馨LEE Yinwon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敏感性伏马毒素
禾谷镰刀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X-3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物质的鉴定被引量:7
2020年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该病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质量安全。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分离筛选拮抗菌,研究拮抗菌的拮抗特性和拮抗能力。试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禾谷镰刀菌拮抗菌AX-3,根据16SrDNA基因、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菌株AX-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谱,结果显示AX-3对多种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都具有良好的拮抗特性,抑菌圈半径为17~32 mm,表明AX-3具有广谱的拮抗性能。采用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AX-3中的拮抗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然后使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的方法对拮抗物质进行结构鉴定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AX-3产生的一种抗菌物质为macrolactin A。
徐丽梅赫丹王刚徐圣佳徐圣佳史建荣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拮抗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