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药物
  • 2篇溶栓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溶栓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硬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志华
  • 4篇丘鸿凯
  • 2篇赖旻瑶
  • 1篇袁春雷
  • 1篇乔丽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WS)常见的高危因素、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8例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统计常见的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出现的频率,总结每例患者诊治过程以及出院6个月后的随访情况。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57.3±15)岁,男女之比1∶1,均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吸烟史,5例有父或母脑卒中史,2例有高脂血症史,1例有糖尿病史;8例患者共发作35次TIA,持续时间30 s-4 h,7例患者予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5例患者DWI见新发病灶,4例在基底节,1例在脑干;8例患者责任区域大血管未见显著狭窄;出院6个月后随访MRS评分1~2分,1例DWI无异常患者TIA出现复发。结论CWS可能属于大动脉硬化所致穿支狭窄或闭塞,在高血压病、吸烟以及有遗传背景的个体中可能更易出现,处于溶栓时间窗内行溶栓治疗可能安全、有效,但进展为脑梗死的机率仍较大,对于出现脑梗死者远期预后尚可,未出现脑梗死者后期仍有TIA再发倾向。
刘志华丘鸿凯张瑾方思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静脉溶栓
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及对白细胞介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本研究对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及对白细胞介素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神经节苷脂钠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及BNP、CRP和Hcy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效果,且可能与其调控白细胞介素及C反应蛋白有关。
梁添书刘志华赖旻瑶丘鸿凯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钠重症脑卒中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脑钠肽
静脉溶栓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七例
2022年
目的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患者急性期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CW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后卒中症状再发且持续20 min未能缓解后启动静脉溶栓补救治疗。结果7例患者在72 h内共完成8次静脉溶栓补救措施,5次完全缓解,2次部分缓解,1次无效,静脉溶栓补救措施的及时有效率为87.5%(7/8),所有患者均无颅内出血;首次溶栓有效的5例患者48 h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仍有复发,但发作频率较溶栓前下降,其中3例最终进展为完全性卒中,1例自行缓解,1例予以再次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患者72 h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基底节或脑干有高信号影,其中4例患者遗留有肢体症状,但6个月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2分。结论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可能是CW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后重要的补救措施之一。
刘志华张瑾方思伟丘鸿凯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静脉溶栓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符合标准的100例PH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降压、调脂治疗,治疗组另加上罗格列酮4~8 mg/d,控制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在0、3、6、12个月测定患者的IMT及ox-LDL水平。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患者的IMT明显降低,ox-LDL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变化比对照组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H患者的IMT及ox-LDL水平。
梁添书刘志华赖旻瑶袁春雷乔丽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原发性高血压
抗癫痫药物对妊娠期癫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对妊娠期癫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指导妊娠期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7-12我院住院的妊娠期癫痫的患者40例,分析并比较妊娠期癫痫患者服药情况、癫痫发作情况、生产方式、妊娠结局及子代喂养方式。结果服药的妊娠期癫痫患者较未服药的妊娠结局好,且均选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结论抗癫痫药物使妊娠期癫痫患者弃胎率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增加,但对胎儿结局影响不大。
丘鸿凯刘志华张瑾
关键词:抗癫痫药妊娠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