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右冠状动脉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透析患者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后处理

机构

  • 2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杨中
  • 1篇林国强
  • 1篇黄日茂
  • 1篇姚专
  • 1篇陆辉辉
  • 1篇倪向荣
  • 1篇罗万俊
  • 1篇李君

传媒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右冠状动脉缺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右冠状动脉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兔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7)、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8)、右冠状动脉缺血预处理组(n=8)、右冠状动脉缺血后处理组(n=7),分别抽取术前、术后1及6 h的静脉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右冠状动脉缺血预处理组、右冠状动脉缺血后处理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浓度在术后1和6 h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新西兰大白兔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模型中,右冠状动脉缺血预处理、右冠状动脉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李君林国强黄日茂陆辉辉杨中罗万俊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接受MHD治疗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新发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32例)和非心房颤动组(244例)。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MHD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组年龄、心力衰竭比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室间隔厚度、透析血流量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透析时间长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2.748,95%置信区间:1.647~3.927)、心力衰竭(比值比=1.793,95%置信区间:1.353~2.475)、CRP(比值比=2.180,95%置信区间:1.458~2.974)、室间隔厚度(比值比=1.864,95%置信区间:1.227~2.683)为MHD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厚度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曲线下面积最大(0.819),最佳临界值为12.20 mm,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51.79%。结论年龄、心力衰竭、CRP、室间隔厚度为MHD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室间隔厚度的预测价值最高。
黄微蒙迪倪向荣徐伟姚专邓湘玲杨中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房颤动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