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佩容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2篇调节性
  • 2篇杨梅素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小鼠
  • 2篇节性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二氢杨梅素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多发脓肿
  • 1篇性疾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阴性
  • 1篇人胃腺癌
  • 1篇肾癌
  • 1篇受体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佩容
  • 6篇张德奎
  • 5篇危蓉
  • 4篇谢瑞霞
  • 4篇齐国卿
  • 4篇吴志平
  • 3篇阎俊
  • 2篇王小英
  • 1篇吴志平
  • 1篇冯彦虎
  • 1篇张丽
  • 1篇秦静
  • 1篇段建敏
  • 1篇尚琪
  • 1篇张旭霞
  • 1篇梁丽君
  • 1篇李庆超
  • 1篇张翠霞
  • 1篇温萌
  • 1篇郭丽芳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FIGDs)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修订之罗马III诊断标准设计儿童/青少年FIGDs诊断调查表,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中学生生活、学习特点设计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查表及精神心理与学习压力调查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8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为23.17%,累积患病率为25.53%。其中居前3位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8.51%)、功能性便秘(5.37%)和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6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觉压力过大、幸福指数低下、过量饮食甜品和摄入腌制食品是该地区中学生FIGDs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不同,中学生FIGDs发病情况也存在差异。结论该地区中学生FIGDs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为主,自觉压力、幸福指数、饮食甜度、摄入腌制食品和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与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相关。
吴志平齐国卿谢瑞霞王小英李佩容危蓉阎俊张德奎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中学生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MY低剂量组(50 mg·kg^(-1)·d^(-1))、DMY中剂量组(100 mg·kg^(-1)·d^(-1))、DMY高剂量组(200 mg·kg^(-1)·d^(-1))和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1)·d^(-1)),各10只。正常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DSS连续饮用7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与此同时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并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光镜下结肠组织损伤评分(TDI),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TDI明显升高(P<0.01),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MMP 9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DMY低、中、高剂量组小鼠Treg/Th17比值明显升高(P<0.01),MMP 9表达降低(P<0.05),DMY中、高剂量组小鼠DAI、TDI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升高或降低幅度愈明显。结论 DMY可以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UC炎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李佩容危蓉阎俊吴志平齐国卿谢瑞霞王小英张德奎
关键词:二氢杨梅素结肠炎溃疡性小鼠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T-SPOT阴性并血小板减少肺结核一例
2017年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脏为主。多项研究发现,结核病和血液学异常有密切关系[1]。本文就我科收治的一例T-SPOT阴性并血小板减少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做一介绍,以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引起重视,减少误诊。
张旭霞危蓉齐国卿吴志平李佩容冯彦虎张德奎
关键词:结核病血小板减少肺结核
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7年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Th17/Treg细胞失衡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无论是Th17细胞的增加还是Treg细胞的减少均可导致UC的发生。Th17细胞在UC的发病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维持免疫微环境的平衡对肠道黏膜起保护作用,又可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但以促炎作用为主。而Treg细胞主要通过调节IL-10、TGF-β的分泌来抑制肠道炎症级联和放大反应。
李佩容危蓉吴志平张德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细胞因子
Th17与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肾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与许多恶性肿瘤一样,肾癌的发病机制始终是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为了提高肾癌的早期诊断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对肾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今的热点。在CD4^+T细胞亚群中,新近发现的Th17和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肾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和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肾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庆超李佩容符小宝张丽段建敏
关键词:TH17细胞TREG细胞细胞因子肾癌
盘状结构域受体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过表达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构建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DDR1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DDR1目的基因,双酶切目的基因并插入LV5载体,构建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转入人胚肾细胞293FT中进行慢病毒包装,用获得的慢病毒毒液感染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系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阳性表达细胞;根据转染情况,将细胞分为BGC823组(空白BGC823细胞)、BGC-NC组(转染空载慢病毒LV5的BGC823细胞)、BGC-DDR1组(转染过表达LV5-DDR1的BGC823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DDR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成功构建了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BGC-NC组比较,转染LV5-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组的BGC823细胞DD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DDR1慢病毒表达载体及DDR1稳定过表达的BGC823细胞系。
谢瑞霞李佩容张翠霞郭丽芳尚琪温萌张德奎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HM低剂量[50 mg/(kg·d)]、中剂量[100 mg/(kg·d)]、高剂量[200 mg/(kg·d)]组,5-氨基水杨酸[5-amino saliciylic acid,5-ASA,50 mg/(kg·d)]组。分组当日给予正常组小鼠蒸馏水自行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7 d诱导急性UC模型。于饮用DSS当日开始,用DHM各剂量组及5-氨基水杨酸组按各组拟定剂量分别进行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4 d。对比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指数的变化、结肠组织学评分,肠组织TLR2、TLR4和NF-κB的活性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及MPO、NO、SOD的活性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HM可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2、TLR4、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如IL-1β、TNF-α、IL-6水平,同时还能够减少肠组织中MPO、NO活性及增加SOD的活性。其中DHM高剂量组优于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最明显,其与5-氨基水杨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DHM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危蓉李佩容吴志平齐国卿谢瑞霞杭卫红阎俊张德奎
关键词:二氢杨梅素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全身多发脓肿1例
2022年
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在国内急诊患者死亡病因中居第3位[1],早期、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措施[2]。这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就需要早期合理、规范地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高病原学快速诊断能力以实现精准治疗。本文介绍一例感染致全身多发脓肿的年轻患者,总结其抗感染治疗的经过,并分享针对该例患者的诊治体会。
李佩容梁丽君张秀玲魏小童秦静
关键词:多发脓肿急诊科感染性疾病死亡病因抗感染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