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涵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一氧化碳
  • 3篇源性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外源性
  • 3篇外源性一氧化...
  • 2篇蛋白
  • 2篇外源性一氧化...
  • 2篇细胞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异常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孙炳伟
  • 4篇徐晓涵
  • 3篇王旭
  • 3篇庄明峰
  • 3篇宋明明
  • 2篇刘大东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ORM-2通过PKCθ/Munc18a信号途径抑制脓毒症血小板α颗粒的释放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θ型蛋白激酶C(PKCθ)/Munc18a信号途径介导的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释放及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Ⅱ(CO-releasing molecules-2,CORM-2)的干预机制。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肘静脉血,差速离心法分离出血小板,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刺激组,无活性的CORM-2(i CORM-2,50μmol/L)组,CORM-2(10μmol/L)组,CORM-2(50μmol/L)组。为进一步探讨PKCθ的功能,设立脂多糖+AEB071组和脂多糖+CORM-2(50μmol/L)+AEB071组接受PKCθ抑制剂AEB071(50 nmol/L)干预。随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小板α颗粒释放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和MMP-2,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的分布;同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关键信号分子PKCθ和Munc18a的活性。结果:CORM-2(10、50μmol/L)干预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P-选择素、PDGF-BB和MMP-2的释放(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ORM-2能抑制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α颗粒的释放。脂多糖刺激后血小板PKCθ和Munc18a的磷酸化水平在AEB071组与CORM-2(50μmol/L)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ORM-2的干预能够有效地抑制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的异常释放,其机制可能涉及PKCθ/Munc18a信号途径。
庄明峰徐晓涵刘大东宋明明王旭秦魏婷孙炳伟
关键词:脓毒症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体外干预对内毒素/脂多糖刺激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LPS刺激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集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静脉血,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 10 μmol/L CORM-2组、LPS+ 50 μmol/L CORM-2组、LPS+无活性CORM-2(iCORM-2)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LPS组采用1μL 1μg/mL的LPS刺激;LPS+ 10 μmol/L CORM-2组、LPS+ 50 μmol/L CORM-2组、LPS+ iCORM-2组在采用上述相同剂量LPS刺激的同时,分别采用10 μmol/L CORM-2、50 μmol/L CORM-2、50 μmol/L iCORM-2各1μL进行干预,常规培养1h后检测相关指标.用碘化丙啶染色标记法检测NET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二氢罗丹明123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生成水平(结果以平均荧光强度表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水平.每组以上4个实验样本数均为5.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I)LPS组和LPS+ iCORM-2组细胞每400倍视野下NET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LPS+10 μmol/L CORM-2组和LPS+50μmol/L CORM-2组细胞每400倍视野下NET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和LPS组均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LPS+ iCORM-2组细胞每400倍视野下NET数量与LPS组相近(P>0.05).(2)LPS组、LPS+ 10 μmol/L CORM-2组、LPS+ 50 μmol/LCORM-2组、LPS+ iCORM-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值均小于0.05),LPS+10 μmol/L CORM-2组、LPS+ 50 μmol/L CORM-2组、LPS+ iCORM-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LPS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3)LPS组、LPS+ 10 μmol/LCORM-2组、LPS+ iCORM-2组细胞活性氧生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LPS+50 μmol/L CORM-2组细胞活性氧生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LPS+10 μmol/LCORM-2组和LPS+ 50μmol/L CORM-2组细胞活性氧生成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值
宋明明王旭秦魏婷庄明峰徐晓涵张艺森孙炳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脓毒症时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血管内皮细胞(EC)与平滑肌细胞(SMC)是炎症反应中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微循环障碍、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综述回顾了脓毒症时血管EC和SMC的结构功能改变及EC/SMC双向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血管EC和SMC介导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EC和SMC的旁分泌及自分泌构成了细胞间相互调节的网络,改善血管EC和SMC有可能加强对循环系统的控制,支持血流动力学,恢复组织灌注,使细胞代谢正常化,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张艺森徐晓涵孙炳伟
关键词:脓毒症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脓毒症时血小板异常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脓毒症时血小板异常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健康成年志愿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组(10mg/LLPS刺激)、无活性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iCORM-2)组(10mg/L LPS±50μmol/LiCORM-2干预)、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10μmlol/L和50μmol/L组(10mg/L LPS±CORM-2 10μmol/L或50μmol/L干预)。30rain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化学荧光素法检测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血小板表面信号分子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关键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0亚型(PKC0)和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1(STXBP-1)磷酸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TXBP-1介导的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黏附受体(SNAREs)复合体突触融合蛋白2-突触相关蛋白23-囊泡相关膜蛋白8(STχ2-SNAP23-VAMP8)的形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血小板释放PDGF-BB、MMP-2和ATP均显著增加,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PDGF—BB(μg/L):127.53±1.78比94.35±5.84,MMP-2(ng/L):51.87±9.20比35.83±3.17,ATP(μmol/L):1.288±0.056比0.975±0.010,P-选择素:(3.93±0.19)%比(0.44±0.10)%,均P〈0.05];10μmol/L和50μmol/LCORM-2干预均能有效抑制LPS诱导血小板释放PDCF—BB、MMP-2、ATP和P-选择素的高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DGF—BB(μg,L):114.68±1.35、97.08±6.14比127.53±1.78,MMP-2(ng/L):32.67±8.00、24.63±1.63比51.87±9.20,ATP(μmol/L):0.999±0.015、0.965±0.
刘大东徐晓涵庄明峰宋明明秦魏婷王旭孙炳伟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