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源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道德
  • 4篇文化产业
  • 3篇商业模式
  • 3篇商业模式创新
  • 2篇道德规范
  • 2篇依法
  • 2篇依法治国
  • 2篇治国
  • 2篇文化产业发展
  • 2篇公德
  • 2篇公德意识
  • 2篇公共生活
  • 2篇公民
  • 2篇法治
  • 2篇孵化
  • 2篇IP
  • 1篇道德基础
  • 1篇道德生活
  • 1篇道德信仰
  • 1篇道德意识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7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3篇李源
  • 5篇魏长领
  • 5篇陈少峰
  • 1篇李丽

传媒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艺术科技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中国德育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伦理理论与道德生活的有机统一——评《伦理学引论》(第二版)
2017年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凸显出来。如何探索和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伦理学教科书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中外伦理思想演进历程的回顾,阐发伦理学的前沿问题,探索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发展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展示了《伦理学引论》的丰富内容和逻辑进路,体现了伦理理论与道德生活的有机统一。
李源李丽
关键词:伦理理论道德生活应用伦理学
公共领域内公民道德意识构建的路径探析
2016年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公共生活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和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时代对公共生活领域内的道德规范以及人们的道德意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社会转型期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公共领域内的道德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公民的公德意识非常薄弱、公共精神缺失,这无形之中给我国公共道德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要实现我国公共领域内公民道德意识的构建,就必须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境遇,一方面通过优化公共生活环境,完善道德体制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感化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公共道德意识,形成公共道德信仰,实现人们的道德自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李源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意识
公共精神的重要意义及培育路径
2015年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公共生活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个人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公共秩序、公共利益、价值共识、公共精神越来越重要。公共精神是人们以利他的方式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对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公共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发展民主政治、抑制腐败的强大力量,是提高社会公德的时代呼呼。培育公共精神,需要鼓励公民投身公共生活实践,重视教育在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公共精神的推广提供外在保障,同时要加强公职人员公共精神的培养,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魏长领李源
关键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公共精神
文化产业的产业变动与商业模式创新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与文化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和业态变动,当前我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基调。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者来说,这个基调需由"三个转变"完成,即从商业到情怀的转变、从只有娱乐到兼顾文化与艺术的转变、从固定模式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另外,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要积极实现"三个结合",即与互联网结合、与资本运作结合、与轻资产结合,如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适应趋势、跟上潮流。最后,有十个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值得我们予以重点关注,分别是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小平台的垂直模式、文化电商模式、文化科技跨界模式、IP孵化变现模式、未来模式、四创基地模式、文旅轻资产模式、升级与转型模式、传统领域的新模式。
陈少峰李源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资本运作轻资产
文化产业领域IP孵化与艺术生产商业模式创新被引量:7
2017年
近几年来,IP热在我国的文化产业领域愈演愈烈。IP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因此要持续推动IP的巡转孵化,如此才能实现IP的内在增值,使IP永葆青春。目前有两种商业模式可以推动IP的巡转孵化:一是通过系列微电影持续孵化IP,二是做文化电商,把内容植入和创意产品进行结合,即"内容+衍生品+电商"的文化产业模式。
陈少峰李源
关键词:艺术生产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的八个未来导向
2018年
自主性:四合一IP(知识产权)的巡转孵化。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文化企业基本上都比不过“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其实这只是针对做平台而言,事实上,文化企业只要拥有自己的IP,就会拥有未来。文化企业的IP最好是自有IP,因为如果IP是自己的,就可以持续进行巡转孵化,不断让其进行价值增值。此外,文化企业的IP要由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企业IP四个部分构成,在IP的孵化上要实现四个部分的联动推进。
陈少峰李源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阿里巴巴IP孵化自主性
试论《老子》的“善”
2020年
从《老子》文本入手分析“善”,主要依据三个角度:“善”的语法词性,“善”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善”在《老子》哲学话题中的位置。这三个角度揭示了一个全面的“善”,《老子》的“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形而上的本体论意味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形而下的实践意义的指南。“善”联系着“道”“德”“圣人”等多个概念,“善”沟通了自然世界与人为世界。“善”融贯于《老子》哲学思想的始终,最终落实到养生、修身、治国的实际操作,以自然无为的不争之德为基本内容的“善”使得《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人的整个生存层面拥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李源
关键词:老子圣人
提高国民公德意识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公共秩序和公德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称的是,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现象相当普遍。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的根源除个人道德修养因素外,还包含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教育根源。提升国民的公德意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既依赖于国家、社会的引导,也需要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公德教育方式,帮助人们建立道德信仰,并在法制建设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树立公德的权威性。
魏长领李源
关键词:公共生活社会公德公德意识道德信仰
论公民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及其提升路径被引量:2
2017年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成败。从现实层面看,我国公民法律素质与法治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等现象时有发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普遍存在,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民众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公民法律素质的提升应当围绕法律认同、法律信任、法律敬畏、法律践行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展开。法律认同是法律素质提升的前提,法律信任是法律素质提升的精神动力,法律敬畏是法律素质提升的核心,法律践行能力是法律素质提升的落脚点。
魏长领李源
关键词:法治建设法律素质
互联网时代公德意识培育的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从根本上来讲,公德意识的培育主要依靠个体的内在自觉,但由于个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仅仅从自律的角度来考虑公德意识的培育问题显然存在着局限性,这时就需要法律来对个体行为进行规制,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引导人们逐步建立自身的公德意识。
魏长领李源
关键词:公德意识德育工作道德规范互联网时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