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邦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关节
  • 3篇前臂
  • 3篇疗效
  • 2篇手术
  • 2篇前臂损伤
  • 2篇肘关节
  • 2篇疗效比较
  • 2篇临床对照试验
  • 2篇内固定
  • 2篇可吸收
  • 2篇股骨
  • 2篇关节骨折
  • 2篇臂损伤
  • 1篇短期疗效
  • 1篇旋前圆肌
  • 1篇穴位
  • 1篇穴位贴敷
  • 1篇鹰嘴
  • 1篇预防全麻

机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广东省梅州市...
  • 2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嘉应学院医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2篇郭建邦
  • 5篇赵友明
  • 4篇李晓彬
  • 3篇刘展亮
  • 3篇杨杰
  • 3篇李武
  • 3篇刘奕宁
  • 2篇李晓彬
  • 2篇韦盛旺
  • 2篇陶正刚
  • 1篇扬志发
  • 1篇黄小敬
  • 1篇丘靖
  • 1篇刘利春
  • 1篇武兴国
  • 1篇李晓彬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与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和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LCP或Gamma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03例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P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72.5±12.7)岁;Gamma钉组47例,男19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74.2±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0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2个月(14 ~ 37个月)随访.LCP组患者手术时间[(37.8±17.2) min]较Gamma钉组[(58.2±20.4)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51,P=0.032);而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9.2±2.7)、(8.7±3.1)cm]、术中出血量[(67.4±24.9)、(68.2±22.4) mL]、住院时间[(13.9±3.6)、(13.7±3.4)d]、骨折愈合时间[(10.2±2.1)、(10.7±3.9)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3.9% (47/56)、87.2% (41/4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 (20/56)、21.3% (1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和Gamma钉固定均是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合并较多内科疾病的患者为缩短手术时间,建议采用LCP固定.
李晓彬郭建邦刘展亮扬志发
关键词:髋骨折临床对照试验
Endobutton与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短期疗效
2017年
目的:比较Endobutton与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2006 年1 月~2014年12月应用2种方法治疗27例合并或不合并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其中Endobutton组14例,可吸收螺钉组13例.将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评价并比较2种内固定的短期疗效.结果:术后2组平均随访18.51±4.36个月,除手术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据AOPAS评分标准,Endobutton优良率达 85.71.8%,可吸收螺钉优良率达 84.62%.结论:Endobutton及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均不需2次住院取内固定,短期疗效满意.但Endobutton为弹性固定符合生理特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理想选择.
郭建邦李晓彬武兴国刘奕宁丘靖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可吸收螺钉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和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两种方法治疗39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4年。其中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TBF)治疗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27.50±12.76)岁;取出内固定时间平均(4.28±1.27)个月。锁骨钩钢板法(CHP)治疗21例,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34.76±12.39)岁;取出内固定时间平均(8.29±1.49)个月。依据内固定并发症、Karlsson评价方法、重新半脱位情况比较两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TBF组患者受伤至取内固定时平均病程(4.28±1.27)个月,CHP组为(8.29±1.49)个月,两组比较t=-8.9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TBF组比CHP组病程短。TBF法和CHP法内固定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1例,两组比较,P=0.07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重新半脱位分别3例和1例,两组比较,P=0.31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rlsson评价结果:TBF组A级15例,B级3例,C级0例;CHP组A级20例,B级1例,C级0例,两组比较,P=0.5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均是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郭建邦赵友明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器临床对照试验
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侧卧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平卧位)与观察组(n=33,侧卧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0.1±11.5)vs(72.7±9.6)min]、术中出血量[(113.8±37.8)vs(129.2±20.7)ml]、术前术后Hb差[(18.1±3.7)vs(17.2±5.5)g/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下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好,节省术前牵引床准备时间,为无骨科牵引床医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提供依据。
刘奕宁李晓彬郭建邦
关键词:侧卧位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
前臂骨间膜损伤诊断及治疗
2009年
桡骨头切除后前臂纵向稳定主要由前臂骨间膜(后称骨间膜)维持。骨间膜损伤常伴随前臂及肘关节骨折出现,临床工作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上而遗漏骨间膜的损伤。不恰当的治疗方案导致前臂稳定性下降、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前臂旋转障碍等并发症。至今骨间膜损伤的手术治疗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其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郭建邦赵友明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关节疼痛前臂旋转
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方法,进而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45例,在手术后4~48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手术后大约4~12个月,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处均愈合完好。根据AOFAS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分,45例患者评分为95~100分,均值为98.3分。结论:对于不同踝关节骨折需及时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另外,做好复位和固定是进行踝关节手术的关键环节。
李晓彬郭建邦刘展亮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手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行骨科全麻手术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95)和对照组(n=90)。术后2 h,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48 h生活质量和对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 h恶心发生率分别为0、0、1.1%均低于对照组的8.9%、7.8%、7.8%(P<0.05);试验组术后6、12、24 h呕吐发生率为0、1.1%、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8.9%、7.8%(P<0.05)。试验组术后48 h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2±3.6)分高于对照组的(68.4±4.5)分(P<0.05)。试验组对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满意率为97.9%(93/95)高于对照组的81.1%(7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强晴郭建邦李晓彬潘航陈学思
关键词:穴位贴敷全麻手术恶心呕吐
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所有桡骨头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于伤后72 h内就诊,伤后1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片、伤侧CT(必要时加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观察前臂骨间膜在磁共振上的表现(有无损伤、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的程度),桡骨头骨折的损伤程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桡骨头骨折Mason Ⅰ-Ⅲ型均可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头骨折程度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桡骨头骨折伴前臂骨间膜可疑损伤时,有必要进行前臂MRI检查,明确骨间膜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根据骨间膜损伤的情况对桡骨小头骨折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肘关节和前臂功能的恢复。
赵友明李武陶正刚郭建邦杨杰韦盛旺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磁共振成像
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前瞻性观察26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7.6±7.3)岁。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I型7例,Ⅱ型9例,Ⅲ型10例。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CT及MR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以明确是否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及损伤程度、部位。桡骨小头骨折类型和骨间膜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asonI-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7例MasonI型骨折中2例、9例MasonⅡ型骨折中4例、10例MasonⅢ型骨折中7例伴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桡骨小头骨折程度越严重,前臂骨间膜损伤的发生率越高,损伤程度也越重。MasonI型及Ⅱ型骨折中的6例前臂骨间膜损伤均为膜部损伤,而10例Masonm型骨折中的7例前臂骨间膜损伤,3例为中央束断裂,4例为膜部损伤。结论各类型桡骨小头骨折均可伴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小头骨折与前臂骨间膜损伤呈正相关。对于桡骨小头骨折,尤其是MasonⅢ型骨折,建议行前臂MR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骨间膜损伤。
李武赵友明陶正刚郭建邦杨杰韦盛旺
关键词:桡骨骨折前臂损伤
旋前圆肌肌腱重建骨间膜中央束对Essex—Lopresti损伤后前臂纵向稳定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研究旋前圆肌肌腱转位重建骨间膜中央束在恢复Essex-Lopresti损伤中前臂纵向稳定中的效果.方法 10具新鲜成人前臂标本,各标本依次按桡骨头切除、桡骨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切除、桡骨头+TFCC+骨间膜中央束切除、旋前圆肌肌腱转位重建中央束、单纯桡骨头置换、旋前圆肌肌腱转位+桡骨头置换6个步骤进行试验.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各步骤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时施加在标本两端的负荷差异,进而判断各步骤对前臂纵向稳定的恢复效果.结果 各个步骤中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时所需平均负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时,旋前圆肌重建中央束所需负荷是骨间膜完整时的55.66%;旋前圆肌肌腱转位+桡骨头置换时所需负荷是单纯旋前圆肌肌腱重建中央束时的599.31%,是桡骨头切除时的333.56%.结论 单纯旋前圆肌肌腱转位重建中央束不足以恢复Essex-Lopresti损伤后前臂纵向稳定性;旋前圆肌重建中央束结合金属桡骨头假体置换更有利于恢复前臂的纵向稳定性.
郭建邦李武黄小敬杨杰赵友明
关键词:前臂损伤假体和植入物ESSEX-LOPRESTI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