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婧

作品数:20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法律
  • 6篇司法
  • 4篇民国
  • 4篇法学
  • 3篇档案
  • 3篇刑法
  • 3篇律文
  • 3篇监狱
  • 3篇法律文化
  • 2篇刑法志
  • 2篇宋代
  • 2篇诉讼
  • 2篇诉讼档案
  • 2篇通奸罪
  • 2篇重婚
  • 2篇重婚罪
  • 2篇民国时期
  • 2篇纳妾
  • 2篇南京国民政府
  • 2篇南京国民政府...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李晓婧

传媒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法律史评论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民国档案
  • 1篇中国监狱学刊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太原市委...
  • 1篇南京大学法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刑事法评论
  • 1篇中国法学教育...
  • 1篇边缘法学论坛
  • 1篇西南法学
  • 1篇南大法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立安徽大学的法学教育探析
2021年
国立安徽大学的法学教育起于1946年,止于1949年,前后共计3年时间。国立安徽大学法学院成立以后,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担任院长、教授等。在师资结构方面,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相结合,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较高,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较高,教师能较好地实现教学与研究之间的相互促进。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法学理论课程与部门法课程相补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协调。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育与科研、从事司法实务、在中学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等,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国立安徽大学的法学教育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这一时期的探索对于当今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李晓婧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系
近代法制背景下侠义复仇案件的传统运行模式——以侠女施剑翘复仇案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侠义复仇乃公权力缺失的产物,随着公权力的逐步确立,理应退出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生的侠女施剑翘复仇案,从一审到二审再到三审以至最终的政府特赦,我们不难看出侠义复仇案件之传统运行模式在近代社会再次上演。清末的"礼法之争"并未终结,"情与法"的纠缠仍是近代司法的主题之一。一起看似普通的刑事案件,却向我们展示了影响民国司法的众多因素。一方面,舆论对案件的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族危亡之际民众对英雄式人物的迫切需要和对反面人物的极力打压影响了案件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对案件影响所产生的结果正是当权者所需要的,那么,当权者将会迎合舆论,并通过舆论来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李晓婧
关键词:施剑翘社会舆论
论民国初期传统刑罚的恢复——以南京市江宁区司法档案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法律传统与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没有办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我国对外来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引进更是加剧了这种复杂关系。清末已经废除的笞刑、流刑等传统刑罚在民国初期的恢复过程,为思考法律传统与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活生生的"标本"。以西方制度和理论为资源,而非参照物,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实现传统文化的革新,满足并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学术担当。
李晓婧
关键词:流刑法律传统法律现代化
理想与现实: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江宁地区司法机构近代化研究
2023年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它承继了南京临时政府诸多未及实施的法治理想,并在司法机构近代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方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受制于司法经费短缺之无奈现状,理想中的四级三审制最终变成了三级三审制;设立模范监狱与构筑新式监狱的理想也大打折扣。通过对民国时期江宁司法档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在全国大大小小地方审检厅、初级审检厅被裁撤的背景下,江宁地方审检厅得以保留;在当时绝大多数地方基层恢复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之传统模式的波及下,江宁地区并未出现此种倒退。在监狱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江苏第一监狱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这些都反映出江宁地区在司法机构的近代化转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即便如此,江宁地区的近代司法机构在现实运行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尴尬的局面。从深层次上分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会也不可能是司法改革。作为法治国家根基的宪法和国会均为军阀所操纵,总体法制环境不佳。因此,民国北京政府在司法领域的诸项改革不可能有更多的作为。
李晓婧
民国时期的江苏第一监狱被引量:1
2016年
摘要:江苏第一监狱创建于1905年(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原址位于南京市城内大石桥东面进香河老虎桥45号。它是近代中国较早的新式监狱之一,其正式名称曾有多次的更改,“江苏第一监狱”是其沿用时间最长的名称。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狱制的改良与进步,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
李晓婧
关键词:民国时期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安处分制度之尴尬境地
2017年
20世纪初,保安处分成为世界刑法改革的潮流。面对控制犯罪的现实问题,南京国民政府顺应世界潮流,在1935年《刑法》中系统地规定了保安处分制度。自清末变法开始,保安处分制度至此终于完成了全面法典化。1935年《刑法》专章规定的保安处分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纸面上的保安处分制度因无法突破法律规定本身和存在现实的障碍,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客观效果:一方面,刑法规定的纲领性,不当地赋予了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为侵犯公民人权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保安处分配套执行场所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使得保安处分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保安处分制度的尴尬境地折射出近代中国法律移植背景下司法实践与法律本文的二元景象,值得我们深思。
李晓婧
关键词:保安处分南京国民政府
历代《刑法志》之监狱制度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历代《刑法志》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重要篇章,同时也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必需史料。以历代《刑法志》中的监狱制度为解读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矜恤思想、人治观念和等级制度。传统法律文化并未止步于现当代,不论我们主观上如何不情愿或无意识,注定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当然,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一潭污水,不可救药,它也有自己的精髓,如何重新认识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在现当代的投影效应,则是我们法律史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李晓婧
关键词:刑法志监狱制度
《中国法制史》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历年司法考试“中法史”真题为考察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本科核心课程之一,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碎片化,缺乏现实关注和中西比较的视野。通过分析历年司法考试'中法史'真题可以发现,司法考试强调对历代法制及指导思想的总体认识、对专题性法制史、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法史'事件、对贯概古今与融通中西能力的考查。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司法考试的命题思路,为中法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镜鉴。
李晓婧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本科教学改革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刑事法律规范
2011年
历朝历代的《刑法志》都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史料,也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的重要篇章。《刑法志》对各个朝代立法、司法、法制建设及法律思想的记载和阐释,不啻为各封建王朝关于法的理论和历史的官方史料,其观点获得封建统治集团的认可、采用,并作为他们施政和实行法制的指导。可是学界对《刑法志》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宋史·刑法志》。根据《宋史·刑法志》的记载,宋代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记述了宋代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反映出了宋代独具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
李晓婧
关键词:宋史刑法志宋代刑事法律
法律视角下的红学解读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试图站在文学与法律的交错地带,围绕我国古典文学之集大成者《红楼梦》,通过整体(文学或文学文本)解释局部(法律),通过局部解释整体,寻求法律与文学之契合点。
李晓婧
关键词:红楼梦法律文化边缘法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