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光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微创
  • 2篇内固定
  • 1篇钉棒系统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椎体
  • 1篇胸腰椎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腰段
  • 1篇腰椎
  • 1篇隐性失血
  • 1篇植骨
  • 1篇植骨治疗
  • 1篇入路
  • 1篇失血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栓塞

机构

  • 5篇合川区人民医...

作者

  • 5篇王成光
  • 3篇陈滔
  • 3篇周鹏程
  • 2篇蒲海波
  • 2篇邹文
  • 1篇伍庆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南军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内固定术围术期失血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TF)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术围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的ITF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手术扩髓后将TXA 2 g(50 mL)其中30 mL注入髓腔,关闭切口前将其余20 mL于骨折断端周围及切口边缘注射浸润;对照组不使用TXA。记录并计算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术后Hb下降最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非负重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F PFNA-Ⅱ内固定术中采用髓腔内灌注、骨折断端及切口周围浸润注射TXA方法可行,能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且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恢复,符合“ERAS”理念。
周述清叶健杨博文张孝华秦贵勇王成光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隐性失血氨甲环酸
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45例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2例行传统手术入路(对照组),23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观察组)。随访时间均>1年。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矫正率、外周血肌酸激酶(CK)、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CK-MB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VAS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K:术后24 h及3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植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固定效果和传统组一样,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蒲海波陈滔周鹏程王成光秦贵勇
关键词:肌间隙入路胸腰椎
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Ⅱ~Ⅳ型骨盆脆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Ⅱ~Ⅳ型骨盆脆性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74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51例;年龄62~95岁[(79.3±7.3)岁]。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33例行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入院时、治疗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je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除9例在治疗后3~9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3.5±3.2)个月]。手术组下床活动时间为(11.4±2.8)d,非手术组为(67.4±4.4)d(P<0.01)。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VAS、Majeed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均<0.05)。入院时两组VAS、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3.2±0.7)分,非手术组为(4.2±0.8)分;治疗后3个月手术组VAS为(1.8±0.5)分,非手术组为(2.9±0.7)分(P均<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Majeed评分为(56.0±2.4)分,非手术组为(40.4±2.7)分;治疗后3个月手术组Majeed评分为(77.3±2.6)分,非手术组为(57.7±4.2)分;治疗后6个月手术组Majeed评分为(86.5±1.8)分,非手术组为(79.6±2.8)分(P均<0.01)。而治疗后6,12个月两组VAS,12个月两组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固定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非手术组为51.2%(21/41)(P<0.05);手术组1年内病死率为3.0%(1/33),非手术组为19.5%(8/41)(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Ⅱ~Ⅳ型FFP允许尽早下床活动,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周述清陆慧张孝华秦贵勇邹文王成光
关键词:骨盆微创性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防止对策。方法:收治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其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结果:导致出现并发症的种类主要有手术切口感染等,可通过手术前后的有效干预进行预防(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若术后出现并发症,早期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蒲海波陈滔周鹏程秦贵勇王成光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并发症
骨科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变化及其准确性评价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诊断骨科患者围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指标变化及其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围术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54例;年龄18~76岁[(46.3 ± 11.2)岁]。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行单侧THA治疗54例,骨性关节炎行单侧TKA治疗36例,股骨近端骨折行PFNA治疗19例。47例确诊VTE(VTE组),62例未发生VTE(非VTE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术后1,3,5,7 d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VTE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两组入院时各项指标均低于术后各时相点,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或0.01)。与非VTE组比较,VTE组术后各时相点D-二聚体、IL-18和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 P < 0.05或0.01)。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 CI 0.729~0.88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5.5 μ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0%、79.0%,约登指数为0.670;IL-18的AUC为0.817,95% CI 0.719~0.85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293.5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0%、87.1%,约登指数为0.457;VEGF的AUC为0.837,95% CI 0.784~0.918,此时最佳截断值为510.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79.0%,约登指数为0.583。联合D-二聚体、IL-18和VEGF的AUC为0.870,95% CI 0.747~0.9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2%、83.4%,约登指数为0.606。 结论:对于骨科围术期患者VTE的诊断,血清VEGF有一定的准确性,血清IL-18则准确性不高,但可通过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IL-18和VEGF,提高对VTE诊断的准确性。
王成光周鹏程邹文伍庆陈滔秦贵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围手术期医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