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小勤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毛竹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荧光
  • 3篇栽培
  • 3篇栽培类型
  • 3篇竹种
  • 3篇雷竹
  • 2篇叶绿素荧光特...
  • 2篇幼苗
  • 2篇色素含量
  • 2篇毛竹种子
  • 2篇酶活
  • 2篇酶活性
  • 2篇基因
  • 2篇光合色素
  • 2篇光合色素含量
  • 2篇光响应曲线
  • 2篇发芽
  • 2篇发芽率

机构

  • 13篇浙江林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林业科...

作者

  • 13篇郭小勤
  • 12篇方伟
  • 7篇林新春
  • 5篇桂仁意
  • 4篇娄永峰
  • 4篇刘亚迪
  • 3篇王弋
  • 2篇黄耀华
  • 2篇阮晓赛
  • 2篇时燕
  • 1篇季海宝
  • 1篇何奇江
  • 1篇贾月
  • 1篇卢江杰
  • 1篇陈存及
  • 1篇余明增
  • 1篇汤定钦
  • 1篇黄丽春
  • 1篇李丕委

传媒

  • 5篇第四届中国竹...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学报
  • 1篇第八届中国林...
  • 1篇第五届中国竹...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竹OsFCA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分别以雷竹嫩叶的基因组DNA和幼穗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为490bp及262bp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包含1个长为228bp的内含子。其编码区共编码8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中OsFCA、小麦中TaFCA的一致性分别为79.8%与69.9%,表明雷竹中可能存在调控开花的自主调控途径。
李丕委王弋卢江杰郭小勤
关键词:雷竹开花
雷竹成花基因PvFT全长克隆及其表达规律研究
FLOWERING LOCUS T基因在植物成花决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所编码的蛋白能够与FD蛋白相互作用,引起下游SOC1、AP1等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花器官形成与分化。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对雷竹FT...
王弋郭小勤林新春方伟
关键词:雷竹全长克隆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紫竹中多酚氧化酶基因cDNA序列及表达情况分析
多酚氧化酶(PPO)是一类在植物,真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酶。它能引起组培材料和果蔬褐变,严重影响了组培苗的培养,导致组培苗存活率降低。本文研究了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中多酚氧化酶的序列及表达情况...
王弋郭小勤林新春方伟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氨基酸序列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雷竹不同栽培类型的AFLP分析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为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经济效益显著。本研究采用15对AFLP引物对17个雷竹不同栽培类型及近缘种天目早竹(Ph. tianmuensis)的遗传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娄永峰林新春阮晓赛郭小勤方伟
关键词:雷竹栽培类型AFLP分析
文献传递
哺鸡竹亲缘关系的AFLP和SRAP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本研究采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哺鸡竹类竹种(含2个变型)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35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9.7%,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779~0.978之间;2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58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4.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721~0.958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AFLP和SRAP标记均将哺鸡竹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富阳乌哺鸡竹、花哺鸡竹、黄纹竹、黄秆乌哺鸡竹、毛壳花哺鸡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第Ⅱ类为云和乌哺鸡竹、红哺鸡竹。对这两种标记相似性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AFLP与SRAP的结果呈极显著相关(r=0.934),但SRAP标记比AFLP标记可在竹类及其种下等级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
娄永峰林新春何奇江郭小勤黄丽春方伟
关键词:AFLPSRAP亲缘关系
4个紫竹栽培类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多用途经济竹种,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大径紫竹、1 a紫、2 a紫、3 a紫4个紫竹栽培类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紫竹栽培类型间叶绿素荧光参数除qP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光系统Ⅱ功能存在差异。3 a紫的Fv、Fv/Fm、Fv/Fo、Yield、ETR、qP、NPQ值最高,其次为1 a紫、2 a紫,大径紫竹最低,说明3 a紫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1 a紫、2 a紫次之,大径紫竹最差;相关分析表明:Fo与Fv/Fm、Fv/Fo,Fm'与qP、NPQ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Fm与Fv、Fv/Fm、Fv/Fo,Fv与Fv/Fm、Fv/Fo,Fv/Fm与Fv/Fo,Fv/Fo与ETR,F与Fm',Yield与ETR、qP,ETR与qP,qP与NPQ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
时燕黄耀华郭小勤林新春方伟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不同剂量^(137)Cs-γ辐射对毛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利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种子进行辐射,测定实生苗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探讨辐射对毛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筛选有利的突变单株奠定良好基础。结果表明:30或60Gy的137Cs-γ射线辐射后,毛竹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最大荧光强度(Fm)、可变荧光强度(Fv)、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荧光参数值均高于90Gy辐射处理,说明较低剂量辐射后PSII反应中心的能量捕获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而90Gy的137Cs-γ射线辐射对毛竹的影响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剂量之间叶片光能耗散程度以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合有效辐射(ETR-PAR)响应曲线的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
桂仁意刘亚迪郭小勤季海宝贾月余明增方伟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参数毛竹光合色素含量
^(137)Cs γ辐照和NaN_3处理对毛竹种子发芽率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和不同浓度的NaN3对毛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2种诱变方式对毛竹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种子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展毛竹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促进种子萌发,随着剂量的增加,对种子的发芽率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而NaN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的抑制则达显著水平,说明137Csγ射线对毛竹种子产生的诱变效应较NaN3明显;不同剂量γ射线和不同浓度NaN3对萌发种子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时均出现明显的变化临界点,分析得出保护酶活性可以反映毛竹种子对γ射线和NaN3的敏感性。初步选择出137Csγ射线和NaN3对毛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和浓度分别为95.5Gy和0.16mmol/L,可以将其作为毛竹种子适宜的诱变剂量。
桂仁意刘亚迪郭小勤方伟
关键词:毛竹NAN3发芽率保护酶活性
毛竹对稻瘟病菌(Magnapor the grisea)非寄主抗性的初步研究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潜在的致病微生物所表现出的抗病形式,是植物对致病微生物的最普遍和持久的抗病形式。本文尝试建立了毛竹—稻瘟菌非寄主抗性互作系统,从组织水平初步分析毛竹对稻瘟菌表现的非寄主抗性。结果表明,使毛竹叶片产...
郭小勤桂仁意汤定钦方伟
关键词:毛竹稻瘟病菌非寄主抗性
文献传递
4个紫竹栽培类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大紫竹、一年紫、二年紫、三年紫4个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不同栽培类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对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 、PSⅡ的实际...
时燕黄耀华娄永峰郭小勤林新春方伟
关键词:栽培类型叶绿素光响应曲线荧光特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