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功能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左旋甲状腺素
  • 2篇窦性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甲状腺功能减...
  • 2篇甲状腺功能减...
  • 2篇甲状腺素
  • 2篇梗死
  • 2篇功能减退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8篇北京市门头沟...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8篇李志民
  • 6篇尹春茹
  • 2篇王德昭
  • 2篇刘小华
  • 2篇付贵琴
  • 2篇程娜
  • 2篇黄健芬
  • 2篇徐淑凤
  • 1篇李运田
  • 1篇陈宝元
  • 1篇朱宝玉
  • 1篇胡大一
  • 1篇刘红
  • 1篇胡新科
  • 1篇王军
  • 1篇王杉
  • 1篇赵岳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提高防治意识。方法对5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例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7%、52%、25%,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及时诊断,规范合理用药治疗,避免感染是预防甲亢性心脏病的根本措施。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尹春茹李志民徐淑凤黄健芬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检查心脏扩大用药治疗甲亢心
罗格列酮治疗伴有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对罗格列酮(文迪雅)单用或与口服降糖药合用治疗伴有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68例伴有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文迪雅治疗的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文迪雅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指数)下降,甘油三酯(TG)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结论文迪雅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 FBG、FINS、HbA_1c,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有降压、调脂、保护胰岛功能,是治疗伴有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有效而安全的理想口服降糖药物。
尹春茹李志民程娜林军宁王杉
关键词: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代谢综合征
成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成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亚临床甲减46例,在诊断初和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4周、12周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亚临床甲减可致血脂增高,替代治疗12周后,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TC、LDL-C明显下降,HDL无明显变化。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使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并可带来临床症状及血脂改善等益处。故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针对性地行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是必要的。
尹春茹李志民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左旋甲状腺素
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尹春茹刘红李志民林军宁程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胰岛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前后血脂和心肌酶谱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治疗后血脂、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原发性甲减患者36例,在诊断初和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4周、12周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FT3、FT4、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肌酶(CK)、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甲减可致血脂、心肌酶谱显著增高,优甲乐替代治疗12周后,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TC、LDL-C、心肌酶谱均明显下降。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降低TC、LDL-C及心肌酶谱水平。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治疗后血脂、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原发性甲减患者36例,在诊断初和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4周、12周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FT3、FT4、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肌酶(CK)、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甲减可致血脂、心肌酶谱显著增高,优甲乐替代治疗12周后,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TC、LDL-C、心肌酶谱均明显下降。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降低TC、LDL-C及心肌酶谱水平。
尹春茹李志民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脂心肌酶谱左旋甲状腺素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 lence,简称HRT)对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再次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的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到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有至少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且年龄≥60岁的病人204例。记录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 I、Asp irin、Statin、β-B 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 0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 m s/RR I(RRInterval);HRT 1为TO≥0或者TS≤2.5 m s/RR I;HRT 2为TO≥0并且TS≤2.5 m s/RR I。结果:204例男98例,年龄(70.55±6.65)岁;女106例,年龄(70.93±6.28)岁,平均随访(22±12.3)个月,其中因再发心脏事件二次入院的78例,入院后死亡的21例,随访期内院外死亡的16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与HRT、糖尿病、LVEF≤55%及吸烟显著相关,其相对危险系数分别为18.915(P<0.001)、11.865(P=0.001)、6.444(P=0.011)及4.905(P=0.043)。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脏事件良好的预测指标。
王德昭李运田付贵琴李志民刘小华黄健芬胡新科王军赵岳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脏事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徐淑凤尹春茹李志民朱宝玉陈宝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至少有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的患者355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的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55例患者平均随访(22.0±12.3)个月,死亡58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55%)及高龄(≥65岁)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王德昭李志民付贵琴刘小华曹海蓉胡大一
关键词:窦性心律震荡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