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东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安县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淀粉酶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淀粉酶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瘘
  • 1篇预后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术后胰瘘
  • 1篇切除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志
  • 1篇肿瘤标志物
  • 1篇疝修补

机构

  • 5篇海安县肿瘤医...

作者

  • 5篇李正东
  • 3篇严凤明
  • 3篇顾虎
  • 1篇邓玉江
  • 1篇邰生

传媒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淀粉酶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形成的相关性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形成(P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06-2013-04间就诊的176例接受PD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后第1天(POD1)血清淀粉酶和发生PF的关系.结果 176例患者中,146例监测血清淀粉酶(83.0%),其中27例(18.5%)患者在术后发生PF:6例A型、19例B型和2 例C型.发生PF患者POD1平均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未发生PF的患者[(659±581)U/L比(246±368) U/L,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OD1血清淀粉酶〉140U/L与发生PF显著相关(OR,5.48;95%CI,1.94~15.44,P〈0.01).术后血清淀粉酶〉140 U/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和55.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9.3%和93.0%.结论 除其他预后因素外,POD1血清淀粉酶升高有助于评估PD术后发生PF的风险.
顾虎姜志宝李正东严凤明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瘘血清淀粉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5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5例各类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这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姜志宝邓玉江李正东严风明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肥胖患者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肥胖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肥胖患者使用LA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2月就诊的110例行LA或OA手术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肥胖患者,分析两种手术方式间的临床特点。结果 11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肥胖患者,其中56例行LA(50.9%)和54例行OA(49.1%)。LA组的平均年龄低于OA组(43.8±17.9比46.5±18.0)岁(P〈0.01)。与使用OA组相比,LA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2.34%比34.65%,P〈0.01),死亡率较低(0.0%比0.50%,P〈0.01),平均住院时间较短(4.4 d比6.5 d,P〈0.01)。结论与OA组相比,肥胖患者使用LA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安全,且效果较优,可视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肥胖患者的首选切除方式。
顾虎李正东姜志宝严凤明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开腹肥胖
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处理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38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5例,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28例,左半结肠切除Hartmann手术结肠造口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1例(直肠癌)。结果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不全性梗阻2例,未出现吻合口瘘、腹盆腔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经严格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李正东邰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外科治疗可行性
早期肿瘤标志物反应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评估胃切除术后早期肿瘤标志物反应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206例行胃切除术作为初始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5ng/mL或糖链抗原CAl9-9〉37U/mL。早期肿瘤标志物反应定义为胃切除术后1~2个月内,血清CEA或CAl9-9值恢复正常。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男139例(67.5%)。206例中150例(72.8%)出现早期肿瘤标志物反应。根据2010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49例(23.8%)、41例(19.9%)和116例(56.4%)。与未出现肿瘤标志物反应的患者相比,出现肿瘤标志物反应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都显著延长(61.5个月VS.37.6个月,P=0.010;71.3个月VS.50.9个月,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CAl9-9、早期的肿瘤标志物反应、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系统均为D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术后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化是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后因素,特别是对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高的患者。
顾虎李正东姜志宝严凤明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术后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