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洁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北京市中学生2018—2022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学生2018—2022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为开展科学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2022年北京市16个区8471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健康影响因素数据,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差异,采用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PC)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2018—2022年5次调查中,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2018和2020年)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4.91~297.52),缺乏锻炼行为报告率女生均高于男生(χ^(2)=56.49~160.88)(P值均<0.05);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缺乏锻炼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2021年除外)、物质滥用行为、网络成瘾行为(2018和2019年)报告率均为职高最高、普高次之、初中最低(χ^(2)=23.30~1285.98),故意伤害行为初中最高、职高次之、普高最低(χ^(2)=96.18~378.32),网络成瘾行为(2020—2022年)报告率均为普高最高、职高次之、初中最低(χ^(2)=16.93~60.11)(P值均<0.01);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故意伤害行为(2020和2022年)、物质滥用行为(2018年除外)报告率郊区均高于城区(χ^(2)=6.70~117.56),缺乏锻炼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2018和2019年)、网络成瘾行为报告率城区均高于郊区(χ^(2)=3.90~130.80)(P值均<0.05)。2018—2022年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标化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APC值分别为-14.16,-13.43,-16.03,-8.48;t值分别为-6.94,-4.46,-11.98,-4.36,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2018—2022年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均有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行为报告率较高且未出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行为的干预,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 罗慧娟高若伊赵海陈东妮孙冰洁郭欣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北京市2019—2022年中学生高度近视及屈光度变化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9—2022年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及屈光度变化,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2年在北京市16个区分别抽取83,83,84,84所中学,每年9—10月对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的电脑验光检查,最终分别纳入21589,21161,21561,21123名中学生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高度近视率差异,采用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PC)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2年女生高度近视率均高于男生(15.60%,14.59%;15.33%,14.44%;14.65%,14.17%;14.63%,13.84%),其中2019年男女生高度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城区中学生高度近视率均高于郊区(16.45%,13.78%;16.81%,13.00%;15.84%,13.06%;15.85%,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18,60.43,33.92,42.23,P值均<0.05);随着年级增长学生高度近视率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674.56,608.38,655.21,676.89,P值均<0.05),初三升高一学生高度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2019—2022年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率从15.09%下降至14.22%,以年均2.08%的速度下降(APC=-2.08,t=-7.99,P<0.05)。高度近视中学生屈光度2019和2022年分别为-7.44(-10.25,-6.00)和-7.38(-10.00,-6.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30,P>0.05)。结论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分级分类防控策略、细化规范化防控措施,控制近视的早发、高发、重度化。
- 王路赵海孙冰洁夏志伟张京舒郭欣
-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
- 2014年北京市某校连续三起诺如病毒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校连续三起诺如病毒疫情,为减少同类事件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三起疫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北京市某小学2013级新生中连续发生三起诺如病毒疫情,罹患率分别为13.5%、10.56%及9.0%.随疫情起数增加,患儿就诊率下降(趋势x2=34.112,P<0.001),且就诊患儿均未被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造成三起疫情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别为GII.7型、GII.6型和GII.17型.结论 诺如病毒极易在集体单位内传播,扎实做好日常消毒和疫情报送工作,是预防及处置诺如疫情的关键措施.
- 刘园张海艳孙冰洁郭建新黄辉刘白薇李锡太高志勇贾蕾
-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
-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重点干预对象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10—12月对北京市16个区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17 730名在校学生开展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对不良饮食、缺乏锻炼、非故意伤害、故意伤害、物质滥用和网络成瘾行为共6类健康危险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为3类:高危险行为组,有961名,占5.42%;低缺乏锻炼/高故意伤害组,有1 099名,占6.20%;低危险行为组,有15 670名,占88.38%。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危险行为组,男生(OR=1.45)、职高(OR=2.00)、其他家庭(OR=1.90)、可能有抑郁情感(OR=2.27)、有抑郁情感(OR=6.18)、近1年因病休学(OR=1.79)的中学生更易进入高危险行为组;男生(OR=2.30)、大家庭(OR=1.18)、重组家庭(OR=1.70)、其他家庭(OR=1.94)、可能有抑郁情感(OR=3.10)、有抑郁情感(OR=4.91)、近2周因病请假(OR=1.54)、近1年因病休学(OR=1.71)的中学生更易进入低缺乏锻炼/高故意伤害组(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明显潜在类别,聚集出现且比例不同。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 罗慧娟高若伊赵海孙冰洁王路郭欣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现状及其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流行现状及其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9—11月间抽取北京市16个区共计18379名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和欺凌等伤害相关行为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抑郁焦虑现状与伤害相关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8.6%,二者共患检出率为7.6%;被校园欺凌的报告率为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3)、普通高中(OR=1.85)和职业高中(OR=1.91)、被校园欺凌(OR=3.83)、被家长打骂(OR=3.32)和被网络暴力(OR=4.43)均是抑郁症状的正性相关因素;不住校(OR=0.87)是抑郁症状的负性相关因素(P值均<0.05)。女生(OR=1.32)、普通高中(OR=1.77)和职业高中(OR=1.50)、被校园欺凌(OR=3.63)、被家长打骂(OR=3.41)和被网络暴力(OR=3.33)均是焦虑症状的正性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与被校园欺凌和经受来自家长或网络的暴力等行为相关。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中学生被欺凌、被家长打骂和被网络暴力等情况,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 赵海王路孙冰洁郭欣
- 关键词:抑郁暴力精神卫生
- 北京市中学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学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常见病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抽取11262名初中、普通高中(普高)、职业高中(职高)在校学生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视力检查。分别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检出率的组间差异和共患的相关因素,采用分层分析健康危险行为与共患的关联。结果2022年北京市中学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检出率为3.35%,职高学生共患检出率(4.61%)高于初中学生(2.80%)和普高学生(3.41%),郊区学生共患检出率(3.66%)高于城区学生(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2,4.63,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不良饮食行为(OR=1.59)、视屏时间过长(OR=1.70)的中学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风险更高;无论男、女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OR值分别为1.63,1.69)、视屏时间过长(OR值分别为1.45,2.23)均更易发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初中和普高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OR值分别为2.16,1.47)、视屏时间过长(OR值分别为2.20,1.63)均更易发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中学生近视肥胖抑郁症状共患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和家长应集成合力,引导学生养成均衡饮食、适度视屏等健康行为,以达到共同控制近视、肥胖和抑郁症状的目的。
- 罗慧娟孙冰洁赵海陈东妮王路高若伊邝惠宁鄂博然郭欣
- 关键词:近视肥胖症抑郁共病现象
- 2019年与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用眼相关行为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2019年与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用眼相关行为,为制定近视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9年和2022年的9—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北京市86所中小学校的24179、24635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专项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2022年中小学生至少每学期调整课桌椅高度(73.5%)、正确读写姿势(44.2%)的比例高于2019年(分别为68.3%、30.7%);平均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间≥2h的学生比例2022年为36.3%,低于2019年(45.4%);经常在阳光直射下看书或电子屏幕、关灯看电子屏幕、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走路或乘车看书或电子屏幕学生比例分别从2019年的7.7%、13.4%、19.5%和12.9%下降至2022年的7.0%、9.0%、15.2%和9.1%;天黑后看书同时使用顶灯、台灯,用电脑保持安全距离,看电视保持安全距离的比例由2019年的63.6%、56.6%和62.7%上升到2022年的71.7%、63.7%和69.3%;每天户外活动≥2 h、睡眠充足的学生比例分别从2019年的29.1%、21.4%上升到2022年的35.0%、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每天使用移动电子产品≥1 h比例2022年为41.9%,高于2019年(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使用移动电子产品≥1 h比例由2019年的67.5%和76.4%下降至2022年的62.1%和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与近视相关的用眼行为有所改善,但每天户外活动≥2 h和睡眠充足的学生比例仍较低,不良用眼行为长期普遍存在。
- 王路赵海夏志伟孙冰洁滕立新郭欣
- 关键词:近视
- 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评估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2021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11月对25487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营养状况检出率的组间比较,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生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18.0%,23.8%。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5.1%,20.4%,29.7%)均高于女生(4.2%,15.5%,17.4%)(χ^(2)值分别为12.23,101.71,526.99,P值均<0.01)。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城区学生(26.6%,19.8%),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城区学生(4.2%,5.5%)(χ^(2)值分别为157.25,23.61,P值均<0.0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 min和睡眠不足均是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70,1.88,2.48;1.14,0.87,0.67;0.85,0.92,0.81;0.83,1.08,1.07);每天油炸食物食用频率是超重的相关因素(OR=0.70);是否每天吃早餐是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91,0.84);学段(初中和高中)是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38,1.37;0.77,1.40)(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较为严重,男生、郊区学生尤需重点关注。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联动,采取分级分类方法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
- 王艳孙冰洁赵海许惠玉高若伊罗慧娟郭欣
- 关键词:营养状况超重肥胖症
- 北京市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2019—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期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脊柱侧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019—2022年,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分别抽取34923,34321,36008,3559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脊柱侧弯检查和问卷调查。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率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筛查性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2年,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脊柱侧弯患病率逐年下降,共患率2022年(0.69%)较2019年(2.31%)下降了1.62百分点。2022年筛查性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率城区(0.98%)高于郊区(0.50%),不同学段共患率依次为普通高中生(1.65%)>职业高中生(1.21%)>初中生(0.76%)>小学生(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97,153.5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不充足、家长不限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与筛查性近视和脊柱侧弯共患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59(1.20~2.12),1.34(1.02~1.76)];老师经常或总是提醒读写姿势、每日进行≥1 h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与筛查性近视和脊柱侧弯共患均呈负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70(0.52~0.96),0.56(0.34~0.92)](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与脊柱侧弯共患现状不容乐观。应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读写姿势和相关行为习惯,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而预防近视和脊柱侧弯共患的发生发展。
- 高若伊孙冰洁罗慧娟鄂博然邝惠宁郭欣
- 关键词:近视脊柱侧凸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