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梦灵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蓝藻
  • 4篇植物
  • 4篇浮游植物
  • 3篇支流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三峡水库
  • 3篇水华
  • 3篇水库
  • 3篇群落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枝角类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小江
  • 2篇分类学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新记录属
  • 1篇蓄水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水利部中国科...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大理洱海...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朱梦灵
  • 6篇万成炎
  • 6篇潘晓洁
  • 6篇李仁辉
  • 5篇郑志伟
  • 3篇邹曦
  • 3篇胡莲
  • 3篇虞功亮
  • 2篇吴忠兴
  • 2篇刘洋
  • 2篇彭建华
  • 2篇邹怡
  • 2篇刘诚
  • 1篇徐瑶
  • 1篇林燊
  • 1篇赵以军
  • 1篇卫志宏
  • 1篇覃家理
  • 1篇余博识
  • 1篇邵继海

传媒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庆祝中国藻类...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氏浮丝藻mcyT基因序列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研究我国浮丝藻(Planktothrix Anagnostidis et Komárek)的毒素相关基因,选取分离自我国不同省份水体的13株阿氏浮丝藻,通过PCR检测其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mcyE及mcyT研究其毒素基因特性。PCR结果表明除mcyT之外其他引物检测均无扩增产物,说明这13株浮丝藻不具备产微囊藻毒素的能力。通过克隆测序得到mcyT序列,并进行分子系统分析,构建了关于mcyT序列的Neighbor-Joining系统树,结果表明mcyT序列可以将产毒与不产毒浮丝藻分为两大独立的分支,两个分支之间的最低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5%和99.1%。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我国浮丝藻的微囊藻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多样性以及分子监测提供参考。
潘倩倩朱梦灵刘洋林燊李仁辉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对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潘晓洁刘诚朱梦灵郑志伟邹曦胡莲万成炎
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过程小江浮游植物
洱海的浮游蓝藻布氏常丝藻及其分类学的讨论被引量:5
2012年
常丝藻(Tychonema)是1988年由Anagnostidis和Komárek从颤藻属分离出来而新成立的蓝藻属,以纤细常丝藻(T.tenue)为模式种类。目前确认的常丝藻有纤细常丝藻、博多常丝藻(T.bornetii)和布氏常丝藻(T.bourrellyi)三个种类。我国已经有博多常丝藻的纪录,但是对模式种纤细常丝藻和它的相似种类布氏常丝藻却没有报道。在洱海中采集到布氏常丝藻(T.bourrellyi),研究并描述了该藻的藻丝颜色、藻细胞内含物的结构、藻体形态特征等。同时,通过藻种的分离培养技术,得到了布氏常丝藻的纯培养藻株,编号为CHAB663,并且测定了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藻株与T.bouurrellyi/T.tenue聚为一族。洱海分布的布氏常丝藻,是在欧洲以外首次发现此种藻类,也是我国的新纪录种。研究说明布氏常丝藻不仅仅分布在温带欧洲较为寒冷的水体中,在亚热带的水体中也可以存在。布氏常丝藻被认为是出现在轻微富营养化湖泊中,而我国洱海也被认为是富营养化的初级阶段的水体,这也表明,布氏常丝藻的出现对洱海的水环境状况起到了指示作用。此外,研究还对常丝藻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卫志宏朱梦灵虞功亮李仁辉
关键词:蓝藻洱海
中国蓝藻植物的新记录属—拟甲色球藻被引量:3
2013年
拟甲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 Geitler 1933)在全球分布广泛,并在极端环境下多有发现,但目前在中国尚无报道。研究在对太湖水体进行野外调查时观察到了水体中的Chroococcidiopsis,并分离得到纯培养藻株,编号为CHAB1690。拟甲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为我国新记录属,本文描述了该属的特征。对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表明:CHAB1690与拟甲色球藻属的模式种温泉拟甲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thermalis)基因序列相似度仅为91%,暂未定种;CHAB1690与欧洲的两株未定种Chroococcidiopsis相似度较高,并与大多数拟甲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聚集在一起,但仍有少数藻株聚集在距离较远的另一个类群。比较两个类群中藻株的最低相似率,结果表明,基于形态界定的拟甲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可能包含多个属。
刘洋朱梦灵徐瑶虞功亮李仁辉
关键词:蓝藻
汉丰湖支流枝角类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为了解汉丰湖流域枝角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特点,为汉丰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入湖支流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汉丰湖流域四条主要支流(东河、南河、头道河、...
朱梦灵彭建华郑志伟潘晓洁邹怡万成炎
关键词:湖泊环境枝角类时空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汉丰湖支流枝角类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
为了解汉丰湖流域枝角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特点,为汉丰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入湖支流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汉丰湖流域四条主要支流(东河、南河、头道河、...
朱梦灵彭建华郑志伟潘晓洁邹怡万成炎
关键词:枝角类
文献传递
浮游丝状蓝藻gvp的基因型及其生态指示作用
<正>伪空胞(gas vacuole)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蛋白质是其唯一组成成分。现已知,蓝藻中主要存在两种伪空包蛋白:形成骨架结构、比较保守的GvpA和附着在骨架表面稳定结构的GvpC。
朱梦灵李仁辉
关键词:基因检测
文献传递
汉丰湖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准确反映汉丰湖的水环境状况,通过浮游植物监测与环境因子监测相结合,探讨小江中上游汉丰湖入湖支流东河、桃溪河、南河、头道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对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在东河、南河、桃溪河、头道河各设置3个监测点,于2013年3、6、9、12月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4条入湖支流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8门、84属、218种(含变种),以硅藻(107种)和绿藻(64种)居多,其次是蓝藻(31种),这3类的种数占浮游植物总数的92.7%,其它5门的种类数较少。各支流浮游植物种类数由低到高依次为东河(83种)、桃溪河(100种)、南河(106种)、头道河(120种),其密度均值在105数量级,南河下游浮游植物密度在夏季出现最大峰值,达到1160×10^4个/L,在绝大部分时段均以蓝藻占优势。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显示,汉丰湖4条主要支流的总氮、总磷、pH、溶氧、水温、CODMn和电导率均值分别为1.00~1.61 mg/L、0.03~0.11 mg/L、7.82~8.53、6.65~7.03 mg/L、17.9~20.4℃、2.07~4.57 mg/L、269.25~522.50μS/cm;其中,南河的总氮、CODMn较高,头道河的总磷较高,各支流的水温、溶氧、pH较为接近。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东河的裸藻、桃溪河的绿藻以及头道河的蓝藻密度均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南河的硅藻和绿藻密度与水温极显著相关(P<0.01),东河的甲藻密度与总磷浓度极显著相关(P<0.01),桃溪河的硅藻和甲藻密度与总磷浓度显著相关(P<0.05),绿藻密度与总氮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硅藻密度与总氮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浮游植物分布及密度主要受水温、总氮和总磷的影响。
朱梦灵潘晓洁郑志伟邹曦胡莲张志永万成炎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水华蓝藻类群乌龙藻属(Woronichinia)的分类学讨论
2011年
目前,世界报道乌龙藻属有11个种类,中国报道2种,但属种特征的描述比较模糊,尤其是其模式种仍被归在其他属.根据采自国内的野外藻类样品和分离纯化培养的藻株,对中国分布的乌龙藻属及其模式种赖格乌龙藻(Woronichinia naegeliana(Unger)E lenkin,1933)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它们的分类学进行了讨论,还将乌龙藻与相似属种微囊藻、腔球藻进行了形态学比较.
虞功亮吴忠兴邵继海朱梦灵谭文华李仁辉
关键词:蓝藻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河口浮游植物群落与水环境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存各有不同,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6属、68种;其中,御临河口(50种)〉澎溪河口(33种)〉香溪河口(20种),主要为硅藻和绿藻。御临河、澎溪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61×10^4个/L、4×10^4个/L、3×10^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64 mg/L、0.07 mg/L、0.035 mg/L,御临河现存量明显高于其它2条支流。3条支流共有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为御临河(G,C,P),澎溪河(LM,MP),香溪河(F,Y)。研究表明,库尾、库中和库首河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从库尾支流到库首支流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库尾支流由硅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转变为库中甲藻为优势种和库首绿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浮游植物现存量从库首到库尾支流逐渐增加,对透明度的变化有所影响;而库首到库尾支流水体氮、磷营养更多地取决于蓄水产生的水文水动力变化。
潘晓洁刘诚万成炎赵以军朱梦灵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水质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