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栋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药物洗脱
  • 5篇药物洗脱支架
  • 5篇洗脱支架
  • 5篇房颤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肌
  • 4篇成像
  • 3篇心耳
  • 3篇预后
  • 3篇左心
  • 3篇左心耳
  • 3篇META分析
  • 2篇心病
  • 2篇心肌病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机构

  • 19篇杭州师范大学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杭州市富阳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杨栋
  • 18篇张邢炜
  • 3篇焦其彬
  • 3篇王子荣
  • 3篇王汉斌
  • 2篇丁建平
  • 2篇罗艳红
  • 2篇董晓雪
  • 2篇金明
  • 2篇张媛媛
  • 2篇徐曌
  • 1篇李昌崇
  • 1篇王益钢
  • 1篇李薇薇
  • 1篇陈宇凯
  • 1篇王明伟
  • 1篇王许
  • 1篇姬国华
  • 1篇张菊红
  • 1篇周莉

传媒

  • 4篇浙江医学
  • 3篇健康研究
  • 3篇心电与循环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ICM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通过SYNTAX评分中的指标,将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随访3~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5例,单支病变31例。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平均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周围血管病(PVD)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三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也明显增高(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是I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男性伴严重PVD的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罗楚漩应乐倩余豪杨栋张邢炜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病变预后
不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比较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涂层球囊(DCB)及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收集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DCB或DES对比BM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为DCB和DES对比BMS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出血率,次要终点为间接比较应用DCB和DES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出血率,用以对比三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DCB组和DES组对比BM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较低(RD=-0.04,95%CI:-0.05~-0.03,P<0.05),心源性死亡率较低(RD=-0.02,95%CI:-0.04~-0.01,P<0.05),再发心肌梗死率也较低(RD=-0.03,95%CI:-0.05~0.01,P<0.01)。DCB组比DES组拥有更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0%比5.5%,RR=0.06,95%CI:0.00~0.98,P=0.05)和再发心肌梗死率(0%比5.8%,RR=0.06,95%CI:0.00~0.93,P<0.05)。三者均采取极短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在出血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DCB和新一代DES联合短期的DAPT对比BMS拥有更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张海福张琴霞张媛媛杨栋张邢炜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
三维TEE经Mimics 3D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文章以1例心房颤动(Af)患者为例,采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三维数据,利用Mimics三维成像技术重建患者左心耳3D结构,初步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系统)手术风险,指导封堵器选择及放置,为左心耳封堵术提供了重要的植入参考依据。
王汉斌杨栋董晓雪金明黄之野罗艳红张邢炜
关键词:房颤
衰老途径参与大鼠动脉导管闭合机制的初步研究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衰老途径在大鼠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raygue Dawley远交群大鼠30只,其中雌鼠20只,10~15周龄,体重270~330 g,采用随机数表进行随机雌雄配对后交配,受孕后备用。提取孕19 d(E19组)、21 d(E21组)胎鼠和新出生(Day0组)幼鼠的动脉导管原代平滑肌细胞(DASMC)进行培养,于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相关标志物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低氧培养新生大鼠DASMC 3 d后将细胞分为3组,即低氧对照组(G0组)、正常氧浓度处理3 h组(G3组)和正常氧浓度处理6 h组(G6组),干预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提取新生大鼠DASMC分为3组,即低氧培养对照组、低氧+小干扰RNA(siRNA)培养组和正常氧浓度培养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DASMC迁移能力。结果E19组胎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Day0组新生幼鼠(P均<0.01),E21组胎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转录水平亦均高于Day0组新生幼鼠(P均<0.01)。G0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G3组(P<0.05或0.01),G0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亦均高于G6组(P均<0.01),G3组新生大鼠DASMC的p16、21和53基因的转录水平则均高于G6组(P均<0.05)。正常氧浓度培养组新生大鼠DASMC的迁移能力高于低氧培养对照组(P<0.01),低氧+siRNA培养组新生大鼠DASMC的迁移能力亦高于低氧培养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DASMC的衰老标志物随大鼠出生而降低,而衰老途径可能通过抑制DASMC迁移影响动脉导管闭合。
尹惠梅杨栋张邢炜焦其彬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衰老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与耐用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比较:临床试验Meta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对比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耐用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果为靶病变失败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以及心源性死亡率,用以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855例患者应用BP-DES,2916例患者应用DP-DES,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BP-DES对比DP-DES在整体的靶病变失败率为13.5%比12.8%(RR:1.07,95%CI:0.88~1.29,P=0.50),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根据随访时间小于3年、随访3年以及随访时间超过3年分为3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亚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BP-DES对比DP-DES总的心源性死亡率为6.2%比5.4%(RR:1.10,95%CI:0.90~1.34,P=0.35),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BP-DES对比DP-DES拥有类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海福张媛媛张琴霞杨栋张邢炜
关键词:糖尿病META分析
16例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随访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介入封堵术预防脑血管事件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3月间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16例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情况,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及ACT的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综合管理、抗凝药物及抗生素管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护理等护理内容。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13例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2例患者部分收回封堵伞后重新定位释放;1例患者TEE下封堵伞周围存在2 mm沟隙,仅有少量血流通过,无收回指证。通过严密监护和有效护理,16例房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h、24 h及3 d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无心包积液或封堵器脱落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未出现死亡(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脑血管意外和其他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植入器械相关事件的MACE事件。结论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心房颤动患者术后的恢复,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支持。
姬国华杨栋张邢炜王许闫思俊
关键词:心房颤动护理
适量运动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适量运动对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对房颤患者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干预的临床试验。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静息心率,最大心率,6 min步行试验,最大运动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卒中发生率,用以评估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活动耐力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项试验,2452例患者,试验组为适量运动干预组,对照组为不活跃组。适量运动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静息心率(MD=-1.68,P=0.70)以及最大心率(RD=9.72,P=0.11)。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9.07,95%CI=11.70-106.44,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功率(MD=17.96,95%CI=-6.30-42.22,P=0.15)。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适量运动组对比不活跃组,全因死亡率为15.7%vs 14.2%(RD=0.03,95%CI=-0.18-0.25,P=0.75);卒中发生率5.0%vs 2.9%(RD=0.02,95%CI=-0.06-0.09,P=0.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患的活动耐力,且不增加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率。
张海福叶向晴陈者旭陈施鉴杨栋张邢炜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
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受损,导致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其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归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预后极差,是死亡的主要原因。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可用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1-3]。本文拟就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金明杨栋王汉斌张邢炜
关键词: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判断血清心室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
基于心脏CT血管成像的三维重建在经皮左心耳外盖型心脏封堵器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心脏CT血管成像(CCTA)三维重建在外盖型心脏封堵器(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7~83岁),术前行心电门控心脏CT血管造影检查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采用二维CT图像(CT-2D),重建三维CT图像(CT-3D),测量左心耳着落区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比较CT-2D与CT-3D着落区最长径及封堵器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术后3、12个月复查TEE和(或)CCTA,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腔及渗漏。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CT-2D测得左心耳着落区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分别为(21.7±3.7)mm、(17.0±3.5)mm和(18.2±3.5)mm。CT-3D测得左心耳着落区最长内径和最短内径为(23.4±3.4)mm和(18.0±3.9)mm,最长外径、最短外径及深度分别为(24.8±3.1)mm、(19.6±4.1)mm和(19.8±4.0)mm。封堵器尺寸为(25.9±3.0)mm。CT-3D测得的最长外径与ACP大小相关性最好(r=0.866,P<0.05)。术后仅见1例极少量(≤2.8 mm)左心耳封堵器边缘残余分流。结论CT-3D上着落区最长外径适合用于外盖型心脏封堵器大小的选择。
王子荣杨栋张邢炜陈晓飞
关键词:三维重建左心耳
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力活动状态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哮喘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体力活动状态,分析影响哮喘儿童体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门诊随访的10~17岁哮喘儿童及同期体检的10~17岁健康儿童(对照组)各50名,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通过统计中等和重度体力活动的频度和每次持续时间来评估体力活动状态;将调查对象分为达标与未达标两类。哮喘组还需完成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及哮喘儿童体力活动影响因素调查表。结果哮喘组体力活动达标者占总人数的58%,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哮喘儿童中,体力活动达标者的平均用药时间大于未达标者;认为哮喘儿童能跟正常儿童参加一样多运动以及认为运动对哮喘儿童有益的父母,达标者多于未达标者;而担心运动对哮喘儿童有害或有危险的父母,未达标者多于达标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哮喘儿童的体力活动状态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哮喘控制药物及父母观念可能影响哮喘患儿体力活动。
尹惠梅杨栋李昌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