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冬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柴达木盆地
  • 2篇储层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压裂
  • 1篇盐岩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油藏
  • 1篇油田
  • 1篇山地
  • 1篇生命周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力压裂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特低渗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陈晓冬
  • 2篇张永庶
  • 2篇张庆辉
  • 2篇李亚锋
  • 2篇郭宁
  • 1篇崔俊
  • 1篇郭荣涛
  • 1篇屈信忠
  • 1篇刘波
  • 1篇陈琰
  • 1篇马达德
  • 1篇马富强
  • 1篇张斌
  • 1篇伍坤宇
  • 1篇刘合
  • 1篇吴松涛
  • 1篇朱如凯
  • 1篇李江涛
  • 1篇姜营海
  • 1篇魏成章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1篇钻采工艺
  • 1篇2012年特...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力裂缝高度关键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工艺是实现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储层中层理面是影响水力裂缝纵向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力裂缝穿层问题,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基于损伤力学方法的黏性单元模拟裂缝沿高度方向的起裂和扩展过程,采用平面应变三维模型模拟油藏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隔层与产层的地应力及物性参数对裂缝高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压裂过程中裂缝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隔层与产层的应力差和弹性模量差是控制裂缝高度的关键,高低应力、低弹性模量的上覆泥岩层会使得裂缝高度减小,有效的限制裂缝穿层。本研究对于认识水力压裂的机理具有理论意义,对水力压裂作业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庆辉陈晓冬郭宁高发润谭武林马富强赵海珠谭振波
关键词:水力压裂数值模拟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9
2019年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一批中—高产井,发现了特殊的咸化湖盆超压孔缝型储层。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和孔、渗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系统总结了超压孔缝型储层的特征。超压孔缝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基质微孔和残余孔洞,而不同级别的网状裂缝作为输导通道,将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连通起来,形成孔-洞-缝三位一体的储集—输导体系。裂缝和残余孔洞是初期高产的关键因素,而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是稳产的基础条件。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的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演化、构造运动和流体活动的综合控制。沉积-准同生期的成岩环境控制了基质孔隙的发育,其中,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大量晶间孔不仅是重要的储集空间,还为后期溶蚀改造提供了基础条件;构造-压力耦合控制了裂缝体系发育,目的层段受快速沉降-沉积、长期构造活动和良好的盐层封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并在构造应力诱导下形成网状裂缝体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溶蚀作用的发生,受其影响,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作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好的烃源岩之一,在达到生、排烃高峰后,排出的酸性流体可改善储层的物性,增加基质微孔的有效性和连通性。
郭荣涛马达德张永庶刘波陈晓冬崔俊王鹏张庆辉姜营海李亚锋
关键词:碳酸盐岩
七个泉油田特低渗难采储量开发调整研究
七个泉油田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小红山-阿哈提-七个泉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该油田以特低渗透储层为主,沉积上受北西、北东侧冲积扇,西南侧辫状河三角洲和东侧滨(浅)湖3种沉积环境的交会,使储层具有薄、多、散、...
陈晓冬屈信忠李江涛郭宁魏成章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布
文献传递
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油藏的富集模式与高效动用方式——以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为例被引量:10
2023年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藏为全球独具特色的巨厚高原山地式咸化湖相页岩油藏,其发育层位主要为古近系,近期已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在11口探井31层试油中均获得工业油流,其中,柴平1井在295 d的累积产石油量超过万吨,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系统分析英雄岭页岩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页岩油藏的富集模式。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油藏具有地面、地下双特殊性,无法完全照搬国内外已有的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页岩油藏“甜点”富集的关键因素包括咸化湖盆低丰度页岩的“两段式”持续高效生烃,巨厚混积体系中的层状、纹层状灰质白云岩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高碳酸盐矿物含量与低黏土矿物含量有利于储层改造,高地层压力、高气油比以及良好的原油品质有利于页岩油采出;(2)英雄岭构造带发育构造稳定区、断裂变形区、断裂破碎/断溶区和盐间揉皱区4类储集空间差异显著的富集区,对应发育层控型、层控-缝控复合型、断控型和盐控型4类“甜点”富集模式;(3)英雄岭页岩油藏地处独特的高原山地环境,超千米的巨厚沉积与沟壑纵横的崎岖地表决定了井场选址、开发布井方式与井型选择的困难性与多样性,高寒、缺氧、缺水又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4)英雄岭页岩油藏可采用4种布井开发模式以实现高效动用,包括立体水平井网—拉链式压裂模式、丛式直井/大斜度井—多层分压合采模式、直井/大斜度井/定向井—多层压裂沟通生产模式和定向井—射孔酸化连作生产模式。相关认识预期可为高原山地区页岩油富集模式与高效动用方式研究、布井模式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李国欣伍坤宇伍坤宇朱如凯吴松涛张永庶吴松涛张静陈琰李亚锋陈晓冬张闯张斌李亚锋鲜成钢陈晓冬
关键词:布井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