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殿江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肿瘤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
  • 2篇膝关节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关节
  • 2篇腹膜
  • 2篇腹膜后
  • 2篇腹膜后肿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黏液瘤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国际...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1篇赵殿江
  • 3篇张璇
  • 2篇刘剑羽
  • 2篇姚杰
  • 2篇杨滨
  • 2篇辛星
  • 1篇郎宁
  • 1篇尹建忠
  • 1篇罗成华
  • 1篇张春柱
  • 1篇崔媛
  • 1篇张克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5个屈曲角度动态三维MR扫描在运动轨迹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目前有关高度屈膝位扫描方法的报道较少,故尚未能利用MRI图像构建完整屈伸膝过程中的膝关节运动轨迹。本文利用膝关节5个屈曲角度获得动态MRI图像,构建膝关节从过伸位到最大屈膝角度活动过程中的三维图像及准动态运动轨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1月公开招募的1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受试者取侧卧位,受试侧下肢在下,对侧下肢在上并尽量远离受试侧。膝关节以过伸位、屈膝30°位、屈膝60°位、屈膝90°位、最大屈膝角度位5个角度采集MRI图像。采用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序列,常规行矢状位抑脂扫描。扫描后将5个屈膝角度MRI图像DICOM格式数据分别导入软件进行分割、三维重建及注册后,通过插值计算法模拟完整屈伸膝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结果通过多屈膝角度MRI技术,获得5个屈膝角度的膝关节MRI图像。采用膝关节5个屈曲角度的MRI图像可重建从过伸位到最大屈膝角度活动过程中膝关节的三维图像及运动轨迹。结论膝关节5个屈曲角度MRI技术能直观地清晰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及运动轨迹,利用该模型可以对膝关节进行动态生物力学分析,具有良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璇姚杰辛星赵殿江杨滨
关键词:体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图像处理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6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Gardner综合征患者的腹部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肿瘤发病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增强扫描特征,并探讨CT征象在Gardner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6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中,5例表现为腹部实性肿块,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2例位于肠系膜,3例位于肠系膜、腹膜后间隙,1例肠系膜、腹壁及腹膜后间隙均可见肿块,5例CT定位正确;1例呈椭圆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所有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者约12.8cm×15.0cm×17.7cm;所有病灶密度不均匀,3例中心可见较大范围囊变坏死,未见明显出血及钙化;所有病灶均不同程度地推压周围组织器官移位、变形,2例侵犯十二指肠。CT增强扫描4例呈轻度渐进性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Gardner综合征的诊断依靠临床和病理检查,CT可准确定位腹腔内或腹壁硬纤维瘤。明确肿瘤的特征、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更加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
李晶英冯元春赵殿江刘剑羽宋伟吴猛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腹部
3D MERGE序列在膝关节准动态运动轨迹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ultiple-echo recalled gradient echo,3D MERGE)序列进行膝关节多角度扫描,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后处理,以期获得膝关节从过伸位到最大屈膝位活动过程的三维重建及运动轨迹。方法 12例受试者,男5例,女7例,年龄17~39岁,平均(29.9±0.74)岁。磁共振扫描仪为GE 3.0T Discovery MR 750,使用8通道US TORSOPA线圈,扫描序列为3D MERGE序列。受试者取侧卧位,受试侧下肢在下。膝关节进行5个角度(过伸位、屈膝30°位、屈膝60°位、屈膝90°位、最大屈膝角度位)采集磁共振图像。将扫描后的膝关节磁共振图像导入软件进行分割、三维重建及注册后,模拟屈伸膝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结果采用3D MERGE序列,获得了完整的膝关节磁共振图像,重建了各屈膝角度的膝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而模拟出了膝关节准动态三维运动轨迹。结论 3D MERGE序列扫描获取的膝关节磁共振图像,能够满足膝关节重建三维模型及模拟准动态运动轨迹的要求。
赵殿江张璇张春柱崔媛姚杰辛星杨滨张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膝关节
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CT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增强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表现,定量评估肿瘤的强化特征。结果12例病灶最大径10.1~31.7 cm,平均(15.7±6.7)cm。11例跨盆膈生长,病灶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CT平扫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肌肉,增强扫描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高密度区动脉期11例呈轻微或轻度强化,静脉期10例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12例两期均呈轻微或轻度强化。10例可见分层征或漩涡征。8例可见明显强化的小血管影。结论腹盆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年轻女性发现跨盆膈生长肿物,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多见分层征或漩涡征及明显强化的小血管影,认识以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孙侠张璇罗成华郭勇赵殿江
关键词:黏液瘤会阴X线计算机
T2-FLAIR失配征预测IDH突变-无1p/19q共缺失型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病灶在T2WI上呈完全或近乎完全均匀的高信号,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呈相对低信号,即为T2-FLAIR失配征。其诊断IDH突变-无1p/19q共缺失型星形细胞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术前预测成人星形细胞瘤的IDH基因表型。在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治疗策略和预测病人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T2-FLAIR失配征诊断IDH突变-无1p/19q共缺失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应用、验证研究及其应用原则、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予以综述,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在神经胶质瘤诊疗中的作用。
纪东旭钱国珍赵殿江
关键词:突变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CT表现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7例病灶位于下腔静脉右前方,3例位于腹主动脉左前方,1例位于盆腔内;8例形态不规则,3例呈椭圆形;6例侵犯下腔静脉,8例侵犯周围脏器,3例肝转移;平扫10例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扫描,实质成分均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2例可见钙化灶。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可见局灶坏死。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仍需病理确诊。
李晶英冯元春赵殿江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平滑肌肉瘤体层摄影术
IVIM-DWI在评估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治疗后影像学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通过定量参数描述活体组织的纯水分子扩散及微循环灌注,进而反映组织的微观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近年来IVIM-DWI逐渐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治疗后影像学变化(PTRIC)的鉴别诊断,在评估胶质瘤术后病变的灌注及微血管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就IVIMDWI用于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PTRIC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价值予以综述。
纪东旭赵殿江尹建忠
关键词:胶质瘤
脑转移瘤原发灶来源判别的MRI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明确原发肿瘤来源对病人的临床决策及治疗预后至关重要。随着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MR灌注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等功能MRI的不断完善以及影像组学的发展,可以提供脑转移瘤的生理、代谢以及影像特征信息,提高了对原发恶性肿瘤来源或病理类型判别的诊断准确性。就功能MRI和影像组学判别脑转移瘤原发灶来源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张恩龙李媛郎宁赵殿江
关键词:肿瘤转移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与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良性神经鞘瘤与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腹膜后肾上腺外良性神经鞘瘤及16例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4个神经鞘瘤灶与20个节细胞神经瘤灶在边缘、有无钙化、有无出血、长径、平扫CT值、动静脉期强化差值(ΔCTV-A)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部位、形态、短长径比、有无囊变坏死、有无包绕大动脉、有无伸入椎间孔、动脉期强化值(ΔCTA)、静脉期强化值(ΔCTV)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鞘瘤病灶共24个,多呈偏侧生长,14个(58%)见于盆腹膜外骶前区,19个(79%)呈圆形或卵圆形,短长径比为0.80±0.14,13个(54%)见囊变坏死,1个(4%)包绕大动脉,11个(46%)伸入椎间孔。节细胞神经瘤病灶共20个,易跨中线生长,8个(40%)见于腹主动脉前/后方,16个(80%)形态不规则,短长径比为0.64±0.16,1个(5%)见囊变坏死,11个(55%)包绕腹腔干等大动脉,1个(5%)伸入椎间孔,强化程度低于神经鞘瘤。结论腹膜后肾上腺外良性神经鞘瘤及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各具特征,CT增强扫描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
张蔚陆超刘剑羽赵殿江曹沙沙
关键词:神经鞘瘤腹膜后肿瘤神经节瘤
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被引量:24
2018年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产生极大威胁。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青年人发生非肿块样乳腺癌的比例更高。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极佳,除可以显示形态学变化外,还能进行功能成像、提供血液动力学特点和生化代谢分析,且不受乳腺致密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乳腺MRI技术的逐渐发展,尤其是动态增强乳腺容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完善.
李晶英赵殿江
关键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乳房X线摄影术图像增强扩散加权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