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丽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温
  • 2篇海温
  • 2篇干湿变化
  • 1篇信号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中尺度涡旋
  • 1篇日较差
  • 1篇时间序列
  • 1篇统计特征
  • 1篇年代际
  • 1篇年较差
  • 1篇气温日较差
  • 1篇热岛效应
  • 1篇温度
  • 1篇温度锋
  • 1篇温度异常
  • 1篇涡旋
  • 1篇小城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10篇华丽娟
  • 4篇钟霖浩
  • 3篇马柱国
  • 1篇罗德海
  • 1篇柯宗建
  • 1篇曾昭美
  • 1篇赵天保
  • 1篇杜良敏
  • 1篇冯士德
  • 1篇陈文
  • 1篇周雅娟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洲和北美干湿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多通道奇异谱方法(MSSA)分析了1953~2003年亚洲和北美Palmer干旱指数(PISI)与热带和北半球温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以及SSTA均存在明显的3~6年的年际以及10年左右的年代尺度振荡;此外,亚洲PDSI还存在显著的6~8年的年际振荡.SSTA的年际振荡主要体现了ENSO的变化特征,而其年代尺度振荡的空间分布具有热带太平洋和北太平洋共同作用的类ENSO型.同时,MSSA的分析结果给出了亚洲和北美主要振荡信号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的年际及年代尺度振荡均显示明显的对SSTA强迫信号的响应.对于年际振荡,亚洲PISI对SSTA响应强于北美,但年代尺度振荡则反之.此外,亚洲和北美PISI对于SSTA信号响应的关键区域也随时间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亚洲的西西伯利亚、青藏高原东西两侧以及中西伯利亚东部在年际和年代尺度上均为受SSTA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在年际尺度上,北美中部地区的干湿变化与SSTA存在显著相关,而在年代尺度上,美国西部更易受SSTA年代尺度振荡的影响.
华丽娟马柱国
关键词:干湿变化海表面温度
华西秋雨趋势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华西地区(25°N^35°N,100°E^110°E)是中国秋季降水主要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华西地区7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哈德莱中心海温及海冰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1961~2014年华西地区秋雨的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变率分解为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的P1时段(1964~1998年)和呈现上升趋势的P2时段(1998~2014年)发现,对应P1时段降水下降趋势的华西区域大气位势高度异常场具有西正东负结构,大尺度环流场显示为从大西洋东传经北极巴伦支—喀拉海区至东亚的准纬向波列,该波列体现了上游负位相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的调制作用。对于P2时段的降水上升趋势,其位势高度场配置与P1时段相反,而大尺度波列结构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且整体偏西,体现了上游正位相NAO的调制作用。这种环流结构导致华西区域西北侧形成负异常中心,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进入研究区域。影响华西秋雨趋势转折的海温关键区位于热带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在P1时段,华西秋雨降水趋势与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P2时段,华西秋雨与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冬西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也同时影响了华西秋雨的上升趋势。
陈剀钟霖浩华丽娟华丽娟
关键词:华西秋雨大气环流海温
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锋与大西洋风暴路径及大气大尺度异常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运用NCEP、Had ISST再分析资料,北大西洋涛动(NAO)月指数序列,探讨了海表面温度(SST)锋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北大西洋SST锋的主要气候变率及其与北大西洋风暴轴和大气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剔除季节循环后的SST锋显示其最主要变率为锋区的向南/北摆动,其对应的风暴轴发生相应的西南/东北移动,并同时在北大西洋上空对应一个跨海盆的位势高度负/正异常。这种环流异常可引起高纬度海平面气压(SLP)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这有利于增强海表面风对大洋副极地环流的负/正涡度异常输入,进一步减弱/加强了高纬度上层冷水向SST锋区的输送。北大西洋SST锋的另一主要模态为锋区在南北方向的分支和合并。当SST锋异常在40°N^45°N以单支形式加强时,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和SLP南北梯度增大,对应NAO正位相,此时风暴轴也为单支型;同时SLP异常场促使冰岛附近具有气旋式风应力异常,亚速尔地区具有反气旋式风应力异常,导致副极地环流和副热带环流均加强,增加高纬度冷水和低纬度暖水在锋区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增强40°N^45°N附近的SST锋区。当SST锋异常在40°N^45°N纬带南北发生分支时,风暴轴也同时出现北强南弱的南北分支,此时对应了负位相NAO,来自北南的冷暖水输送减弱,SST锋也发生减弱分支。此外,位于大洋内区的SST锋东端也存在一个偶极子型的模态,尽管其解释方差相对较小,但仍与偏东北的NAO型具有显著相关。谱分析表明,北大西洋SST锋与风暴轴具有1~3年和年代际共振,与中高纬大尺度环流也存在周期1~3年的共变信号,其中准一年共变信号体现了SST锋和NAO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SST锋上空的近表层大气斜压性和经向温度梯度随着SST锋的增强而增强,经向热通量的向北输送导致涡动有效位能的增加;海洋的非绝热加热产生更强的垂直热量通
周雅娟钟霖浩华丽娟
关键词:风暴轴NAO
1961~2000年中国区域气温较差分析被引量:37
2004年
利用1961~2000年的观测资料,分别对中国不同区域的月、季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以及月较差、季较差和年较差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月平均日较差以及季平均日较差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春夏两季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冬季次之,秋季下降趋势最弱;年平均日较差也显示了较强的下降趋势.月较差显著减小趋势主要发生在冬末和春季;季较差以夏季的变化最显著,其他几个季节都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年较差有很显著的减小.从地域上看,月、季和年平均日较差以东北和新疆的下降趋势最显著,最弱的是华北地区.总体上看,月、季平均日较差北方较南方的下降趋势明显.月较差的减小趋势在北方比南方显著;季较差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又以内蒙古到西南一带以及华北地区最显著;年较差东部比西部的下降趋势显著.
华丽娟马柱国罗德海
关键词:气温年较差
中国区域温度较差变化以及城市化增暖效应分析
该文重点考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温度较差的变化特征以及城市化对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变化的作用.虽然已有研究对中国日较差的变化特征以及中国地区城市化增暖效应等问题作了不少的分析,但对日较差、月较差、季较差以及年较差的具体...
华丽娟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城市热岛效应
文献传递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压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被引量:20
2009年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以及NCEP/DOE再分析地表气压产品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不同季节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发现,几种再分析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小而夏季大、东部地区小而西部地区大;同时还发现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均与观测资料有相对较大的差别,特别是NCEP/NCAR在70年代以前的夏季气压值过于偏低,从而夸大了很多地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比而言,ERA-40地表气压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在中国大多数地区要优于NCEP/NCAR再分析产品,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分析还表明,NCEP/DOE虽与观测资料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却与另外两种再分析产品有着较为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
赵天保华丽娟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先兆信号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CMAP格点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2年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其先兆信号的关系,并分析了热带海温异常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先兆指数反映了2月200 hPa纬向风距平的主要模态特征(EOF1),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高),2月亚洲地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南),东亚夏季风先兆指数偏强(弱)。前期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明显影响,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高)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弱)。2月亚洲中纬度地区纬向风异常特征在春季不能持续,先兆信号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联系主要源自热带海洋。
柯宗建华丽娟钟霖浩杜良敏
关键词:海温
中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极端温度及日较差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45
2006年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961-2000年61个大城市站点和169个小城镇站点的逐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大城市和小城镇的最高、最低温度和日较差极端值以及相对极端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城市最高、最低温度的极端值均高于小城镇。二者最高温度的极端最大值在90年代后显著升高,极端最小值40年来均显著增加;二者最低温度的极端值也随时间明显升高。在所分析时段,大城市和小城镇暖日和暖夜天数均显示出增多趋势;二者冷日和冷夜天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就总体而言,大城市暖日、暖夜、冷日、冷夜天数均多于小城镇。大城市日较差的极端值均比小城镇小,并且二者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大城市和小城镇相对较长日较差(日较差超过第95个百分位数)出现的天数显著下降,但相对较短日较差(日较差低于第5个百分位数)出现的天数明显上升。
华丽娟马柱国曾昭美
关键词:大城市小城镇
亚洲和北美干湿特征的对比及其机理研究
本文拟就亚洲大陆及北美大陆两个典型地区,从地表干湿指数和数值模拟的土壤水分过程变量入手,围绕过去半个世纪干湿变化的特征、与大尺度海表面温度(SST)变化和海平面气压(SLP)变化的联系及其区域对比差异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典...
华丽娟
关键词:干湿变化
南海中尺度涡旋的统计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1992年10月至2012年4月共19.5年的中尺度涡集研究南海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南海中尺度涡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其中大多数涡旋向西移动并伴有经向偏移.受南海环流形式的影响,东向移动涡旋多发生于吕宋岛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涡旋发生的季节变化显示在台湾和吕宋岛西南部.气旋(反气旋)式涡多发于春(冬)季,在吕宋岛西北部和越南东南部,气旋式涡多发生于冬季,反气旋式涡分别多发于秋季和夏季.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转涡度与涡旋形成具有较强相关性,风应力能量输入对涡旋的影响有限.
黄亚文华丽娟钟霖浩冯士德
关键词:中尺度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