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博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巴黎索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大师
  • 1篇扬弃
  • 1篇余华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远望
  • 1篇真理
  • 1篇诗歌
  • 1篇诗学
  • 1篇诙谐
  • 1篇癫狂
  • 1篇妥协
  • 1篇文学传统
  • 1篇小说
  • 1篇流浪汉小说
  • 1篇罗什
  • 1篇惊世骇俗
  • 1篇局外人

机构

  • 4篇巴黎索邦大学
  • 1篇江苏省作家协...

作者

  • 4篇张博
  • 1篇何同彬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跨文化对话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融流浪汉小说与癫狂的诙谐文学为一体——论余华《兄弟》在法国的接受被引量:4
2015年
《兄弟》在中法两国批评界第一时间的接受中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反映出两国批评家不同的审美习惯与思维方法。本文试图从法国批评界对《兄弟》的评论出发,以"真实"与"诙谐"两个角度切入,梳理与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思维逻辑与文学传统,并将其与本土的批评状况作出比较,从而思考在何种意义上异域之眼的观照能够对中国的审美范式与批评话语予以启示和补全。
张博
关键词:《兄弟》文学传统流浪汉小说诙谐余华癫狂
“建造不稳定”:诗之职能
2017年
2015年7月,我与时年68岁的法国当代诗人伊夫·贝杰莱(Yves Bergeret)围绕其漫长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实践进行了一次诗学对话,结合其在马里山区长达十余年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对诗歌语言的“开放性”、“口语性”、“暧昧性”以及“象征性思维”在伊夫本人诗画创作中的职能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对诗歌话语的伦理意义展开了追问.2016年1月,该对话法文版以“Fonction de la poésie”(《诗之职能》)为题发表于法国跨国界文学批评学会会刊Les Eaux vives(《活水》)第三期;2016年10月,对话中文版以《与他人相遇:中西对话录》为题发表于《跨文化对话》第35辑.以这次对话为起点,2016年8月我与伊夫进行了第二次诗学对话,对诗歌的伦理价值展开了进一步追索,探讨了诗歌究竟如何得以成为一次次朝向“开放性、未完成与不稳定”的不懈尝试,反思了诗歌在时间与历史面前的作为与作用以及诗-反抗-美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系列对谈既是对前一次对话的补充和扩展,也见证了一位法国当代诗人对于诗歌在法国诗歌史中的进程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处境所进行的严肃思考.
张博
关键词:诗歌诗学
“果实是盲目的,树木方能远望”——关于当代诗歌翻译及创作的对谈
2020年
达姆罗什认为,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因此可以说,没有翻译、译介就没有汉语和汉语文学的今天。我们在翻译中获益,也深受翻译的困扰。如今的图书出版市场上,低劣的译作如过江之鲫,"荡气回肠""惊世骇俗"的翻译"车祸"频频曝光,豆瓣上的"翻译吐槽大会"流传着无数让人哭笑不得的译文。那么多国外广受推崇的学术大师、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作品的汉语呈现经常让人极其困惑、尴尬,以至于某些忠诚的读者因此时时萌生去学一门外语的强烈冲动。艾柯说,翻译工作是个"试错"的过程,与你在市场上购买一张地毯的情形相像……
何同彬张博
关键词:汉语文学学术大师惊世骇俗
荒诞及其出路:作为起点的《局外人》被引量:3
2019年
如果从中文学界未曾关注的三条加缪创作笔记出发,重新梳理《局外人》的逻辑与意涵的话,则可以看出小说的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明线是默尔索在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之后如何与之保持距离不断逃避并由此落入虚无成为其生活的"局外人",暗线则是他暗合于"身体与瞬间的双重真相"之后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从而打破其"局外人"的生存状态。在否定与肯定之间揭示加缪如何将《局外人》塑造为一个起点,不止是其创作的起点,也是其追问"生者何为"的起点,更是其用一生创作走出的通向生存之阳光道路的起点。
张博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