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欣
- 作品数:2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微生态环境
- 2023年
-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包括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研究证实,皮肤微生物群失调是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菌多样性的下降和葡萄球菌科相对丰度的急剧增加是其微生物群失调的主要特征;恢复微生物群的稳态有助于管理和防治特应性皮炎。
- 管志伟刘欣欣李钦峰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儿童
- 姐妹同患结缔组织痣
- 2024年
- 例1女,7岁。因发现左臀部丘疹斑块6年余就诊。患儿6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臀部出现豆粒大小肤色丘疹,渐增至10余个,无疼痛及瘙痒。既往体健,无视物模糊、关节肿胀畸形或疼痛,无黑便或抽搐史。
- 毕田田廉佳刘欣欣苏海辉
- 关键词:左臀部视物模糊结缔组织痣关节肿胀疼痛
- 先天性平滑肌瘤1例
- 2023年
- 新生儿男,出生23 d,因出生即发现右肘部肿物于2021年2月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否认局部外伤史。
- 毕田田廉佳杨艳刘欣欣李钦峰
- 关键词:平滑肌瘤剖宫产先天性足月肿物
- 白细胞介素22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C趋化因子配体2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C趋化因子配体27(CCL27)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5例健康对照组皮肤中CCL27的表达。培养HaCaT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用PBS处理,IL-22处理组分别用12.5、25、50、100、200 μg/L IL-22处理,信号通路阻断组先分别加入50 μmol/L AG490(JAK2/STAT3通路抑制剂)或PD98059(MAPK-ERK1/2通路抑制剂)阻断处理,2 h后各加入50 μg/L IL-22,继续于37 ℃、5% CO2孵箱中培养。孵育24 h 后,分别提取 HaCaT 细胞总蛋白并收集上清液,Western印迹、ELISA法分别检测CCL27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CL2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Western 印迹显示,HaCaT细胞分别用12.5、25、50、100、200 μg/L IL-22处理后,CCL27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至0.491 ± 0.013、0.620 ± 0.019、0.623 ± 0.014、0.802 ± 0.052、1.138 ± 0.013,均较对照组(0.413 ± 0.013)升高(P<0.01);IL-22 + AG490组及IL-22 + PD98059组CCL27表达量分别为0.411 ± 0.019和0.280 ± 0.012,均低于50 μg/L IL-22组(均P<0.01)。ELISA法检测显示,各组HaCaT细胞CCL27分泌水平变化趋势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IL-22可促进HaCaT 细胞CCL27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APK-ERK1/2和JAK2/STAT3通路有关。
- 周文娇任杰韩珑刘欣欣汤坤龙罗素菊
-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JANUS激酶2白细胞介素22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 2024年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表现复杂,易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患儿,周身多发黄色丘疹半年,逐渐增多,皮肤CT提示皮损区可见棘层变薄,基底层大致正常,表皮突增宽,真皮浅层可见大量高折光细胞浸润;组织病理示:真皮内组织细胞片状增生,其间散在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最终诊断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暂不予治疗,随访1年,肿物逐渐消退。
- 吴颖烨刘欣欣李钦峰
- 关键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儿童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辅助诊断疥疮
- 2022年
- 患儿男,8岁。双手及腋下红色丘疹,阴囊结节伴瘙痒3个月。皮肤科检查:双手背、指间、掌纹间隙及腕部屈侧可见粟粒大暗红色丘疹,双侧腋下及股部可见豆粒大红色丘疹,阴囊和阴茎可见多发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结节。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隧道、疥螨虫体、虫卵及粪便。诊断:疥疮。
- 毕田田刘欣欣廉佳李钦峰
- 关键词:疥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幼儿先天性多发性纤维毛囊瘤1例
- 2022年
- 患儿男,1岁,因右腹股沟多发丘疹于2020年9月20日就诊。患儿出生后右腹股沟见多发近肤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隆起,表面光滑无鳞屑,皮损进行性增大、增多,呈线状排列。患儿既往体健,足月顺产,按序接种疫苗。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宫泽琨陈立新刘欣欣秦蓓宋元涛
- 关键词:右腹股沟足月顺产家族遗传病史多发性先天性丘疹
- 先天性下肢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1例
- 2024年
- 患儿男,3个月,出生后发现左下肢网状红斑。膝部凹陷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弥漫增生且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畸形静脉,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可见较多纤维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诊断为先天性下肢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 刘欣欣冯小燕任敏卞亚伟李钦峰
-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性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方法雌性的SPF级纯系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卵清蛋白激发组、丙酮激发组三组,每组12只。应用尘螨溶液诱导小鼠形成过敏体质,再分别用0.5%的丙酮和卵清蛋白诱导小鼠产生特应性皮炎,对照组选择等量PBS致敏处理。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小鼠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变化。取血完毕后取相应小鼠皮肤进行病理切片。剩余小鼠应用阿罗格脱敏试剂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1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取血检测血清IgE水平,相应皮损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接触卵清蛋白及丙酮的小鼠皮肤局部呈现表皮增生、细胞浸润等炎症性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及病理符合特应性皮炎改变;实验组小鼠血清总IgE(卵清组与丙酮组数值:3 479.899±758.945pg/mL、3 809.807±532.886pg/mL)与对照组数值(1 148.970±131.648pg/mL)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特异性免疫治疗一周后,实验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与前对照降低,表皮增厚及炎性渗出症状改善。结论卵清蛋白与丙酮在尘螨致敏小鼠表皮上均可产生类似人类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及病理改变,为AD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人类特应性皮炎炎症的转归有一定效果。
- 刘欣欣陈立新王莹管志伟毕田田高西波宫泽琨李钦峰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卵清蛋白BALB/C小鼠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观察
- 刘欣欣陈立新王莹管志伟毕田田高西波宫泽琨李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