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青
-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期施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8年
- 探索长期施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提升的关系,可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对吉林省公主岭黑土32年的长期肥力试验定位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作物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氮素供需方程探讨高产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黑土有机肥替代率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作物产量随着有机肥施用年限增加逐渐提高,32年的持续施肥,施用有机肥的作物产量趋同甚至高于NPK化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基于作物氮素吸收量,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高于常量有机肥处理(M1);且有机肥施用29年后,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达到100%,并保持稳定不变。基于土壤氮素供需方程估测的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M1和M2)的有机肥替代率与基于作物氮素吸收量得到的有机肥替代率相关系数(R2)达到0.78和0.84(P<0.01),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15%(分别为10.4%和14.6%),表明土壤氮素供需方程可以较好地估测土壤有机肥替代率。基于作物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氮素供需方程能够准确反映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作物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氮素供需方程两种方法验证,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是土壤肥力的函数;随着有机肥施肥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提升,有机肥替代率逐渐增加。
-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徐明岗郜红建朱平
-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有机肥替代率土壤肥力
- 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单施常量有机肥[3 0t/(h m^2·a), M 1]和单施高量有机肥[60 t/(hm^2·a),M2],试验用化肥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年施用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分别测定作物产量、植株含氮量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探讨长期高产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其替代率的变化特征,在分析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长期高产条件下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高于常量有机肥处理(M1),且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1);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有显著正效应,是决定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差异的主要土壤肥力要素,决定了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70%的变异。长期施用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M1和M2),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 <0.0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非线性相关,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结论】化肥氮的有机氮替代率70%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有机氮对玉米吸收的贡献,减少了对化肥氮的依赖。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24.89g/kg时,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趋近95%,达到最大值。
- 龚海青龚海青徐明岗徐明岗郜红建朱平
-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黑土土壤肥力
- 水稻根系形态与氮素吸收累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肥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水稻根系形态作为影响养分吸收和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其与氮素吸收累积的相关性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55个水稻品种在NH4+-N和NO3–-N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NH4+-N培养下,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高于其在NO3–-N培养下的相关性。在相同供氮水平下,供应NH4+-N的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55.77 mg/plant,比供应NO3–-N的量高4.94 mg/plant;水稻苗期平均氮含量为4.22%,比供应NO3–-N的高0.72%;水稻苗期平均氮累积量为1.91 mg/plant,比供应NO3–-N的苗期平均氮累积量高0.67mg/plant。在NH4+-N和NO3–-N两种氮素形态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品种间根尖数变异系数最大,平均根系直径变异系数最小。总根体积、总根面积、总根长、分枝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植株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相关性最为显著,且相关系数(r)呈总根体积>总根面积>总根长>分枝数的规律。在NH4+-N培养下的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要高于其在NO3–-N培养下的相关性。【结论】水稻苗期总根体积、总根面积、总根长、分枝数可作为水稻氮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 陈晨龚海青张敬智郜红建
- 关键词:水稻根系形态生物量
- 磷肥后移与减量对水稻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为研究磷肥后移及磷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配方施肥与磷肥后移及减量条件下水稻磷素吸收累积量、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磷水平下,与磷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磷肥后移30%处理(m_(基肥)∶m_(穗肥)=7∶3)使水稻成熟期磷素含量提高了4.3%,磷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和25.6%,磷肥贡献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7.7%、33.6%、8.2%和27.3%,水稻产量提高了8.2%;而磷肥减量30%后移30%处理和磷肥减量50%后移30%处理的水稻产量则分别减少了1.8%和6.5%,但皆差异性不显著(P>0.05)。配方施肥条件下,磷肥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生育后期磷素含量、净吸收量和磷素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磷肥适当减量可维持水稻正常产量。
- 龚海青张敬智陈晨郜红建常江章力干丁玉宇
- 关键词:水稻磷肥
- 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氮营养特性差异及综合评价被引量:25
- 2016年
- 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肥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氮高效基因型水稻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55个水稻品种(系)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1))、不同供氮形态(NH_4^+-N和NO_3~–-N)条件下苗期吸收与积累氮素的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基于氮效率综合值,运用分层聚类热图分析,进行55个水稻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在NH_4^+-N和NO_3~–-N培养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茎叶氮累积量差异性显著,变异系数分别在0.69~0.80和0.57~0.74之间。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NH_4^+-N和NO_3~–-N培养条件下的主成分情况相同,第1主成分由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整株氮累积量、茎叶氮累积量、根系氮累积量决定,主要为反映植株的生物量及氮素累积量指标;第2主成分由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决定。综合水稻苗期氮素吸收累积变异特征及因子分析,将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作为水稻苗期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氮效率综合值和采用欧氏距离平方拟合的分层聚类热图,55个供试水稻品种可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3大类,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0.91%、27.27%、61.82%。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初步确定‘广两优3905’、‘甬优9号’、‘中籼2503’、‘Ⅱ优602’、‘两优766’和‘深两优1813’为氮高效型品种。
- 陈晨龚海青张敬智徐寓军郜红建
- 关键词:水稻品系苗期氮素形态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