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秉祥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宗教
  • 3篇伦理
  • 2篇道德
  • 2篇文化
  • 1篇大学通识教育
  • 1篇道德人格
  • 1篇道德文化
  • 1篇道德原则
  • 1篇德文
  • 1篇修养
  • 1篇修养工夫
  • 1篇赵氏孤儿
  • 1篇哲学课
  • 1篇哲学课程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教育
  • 1篇儒家
  • 1篇杀人
  • 1篇市场经济
  • 1篇司马迁

机构

  • 7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东吴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学院

作者

  • 8篇罗秉祥
  • 1篇刘源俊
  • 1篇边燕杰
  • 1篇许倬云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儒道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5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市场经济的先天局限与宗教伦理的补足
2009年
美国天主教哲学家迈克尔.诺瓦克在《民主资本主义的精神》中指出,市场经济最能解决民生经济问题,但却不可独立运作,它必须要与一个民主政制,及一个有生命力的道德文化,三者共同运作,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诺瓦克的观点或许能给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借鉴。
罗秉祥
关键词:市场经济宗教基督教道德文化
有关人工生殖的伦理思考被引量:8
1994年
该文论述了人工生殖技术的种类、开展现状,及此项技术给家庭后代,环境保护等等传统伦理认识带来的冲击和疑惑。
罗秉祥
关键词:人工生殖伦理家庭模式环境保护
港台学者谈大学通识教育被引量:1
2002年
许倬云张灿辉刘源俊罗秉祥边燕杰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潜在教育哲学课程
立足中国西北,再思宗教对话与传统文化
<正>2007年7月笔者有幸在甘肃境内有一个星期的文化游,其间有两个深刻反思。首先,在这旅途中我体会了中国西北的多元宗教及文化,使我再反思什么是传统中国文化。在某日上午我们参观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院,下午便抵达临夏回...
罗秉祥
文献传递
儒礼之宗教意涵——以朱子《家礼》为中心被引量:8
2008年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他通过补充及更新材料,编辑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论著——《仪礼经传通解》。另一方面,他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世俗化和平民化,推广至民间,编成《家礼》一书,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实用手册。通观整部《家礼》,祠堂及祖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祭祖只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而已。朱子编修这本《家礼》,希望能培养人对祖先"爱敬"、"崇爱敬"、有"谨终追远之心"、"报本反始之心",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祖先崇拜。
罗秉祥
关键词:宗教性
传统中国医疗伦理对当代美德医疗伦理学可作的贡献被引量:6
2010年
晚近20年,英语世界道德哲学的最重大发展是美德伦理学的复兴。除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还有休谟学派、尼采学派及基督教学派等。同样的复兴也在医疗伦理学中发生。影响世界的Beauchamp与Childress的《生命医疗伦理学原则》,也在最新版本(第6版,2009年)中不再批评美德伦理学,而且承认其优点。从此书的第三版开始分析,看书的作者如何在以后三次修订版中,修改自己对美德伦理学的立场。与现代西方不同,古代中国医疗伦理的著述,是规则导向与美德导向并重,这肯定受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伦理学一直是美德导向,今天西方美德伦理学也要向孔孟取经。礼失求诸野,今天西方的医疗伦理学都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中国的医疗伦理学难道还只停留在讨论四个道德原则的运用吗?再者,我们要提出切合这个时代需要的修养工夫,这样不单是对当代中国医疗伦理的建设,也是对世界性美德医疗伦理学的贡献。
罗秉祥
关键词:美德道德原则道德人格修养工夫
在泰山与鸿毛之间——儒家存生取死的价值观被引量:1
2009年
古代中国人对自杀的道德评价,与古代西方人很不同。古代的西方社会(启蒙时期前的欧洲)大部分对自杀的道德讨论,都是关于为自己的自杀,并且大都对这种自杀作一负面的评价。古代(民国以前)的中国社会,也同意为自己的自杀在道德上而言大都是错误的。然而,与古代西方社会不同,很少人对为自己自杀的个人权利作出辩护。古代中国人虽然也有对某些特殊的为自己自杀作出讨论(例如讨论为保持尊严而自杀),但大部分道德上的争论,都是集中于在古代相当普遍的为他人自杀。古代中国人并不认为为他人自杀是犯了道德上的错误,所以不需要为这个行动辩护。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如不肯自杀,才需要为不自杀而辩护,解释为何在这些情况下竟然不自杀。本文会分析儒家伦理对中国人自杀观的影响,并且把这些观点陈述为六个论题。笔者认为这六个论题,已充分地把儒家传统对自杀伦理的多元思考陈述出来。
罗秉祥
关键词:儒家仁义司马迁赵氏孤儿尊严死
支持安乐死的观点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论述了香港支持安乐死观点的伦理依据。
罗秉祥
关键词:安乐死杀人自决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