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霞

作品数:121 被引量:856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17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11篇生物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5篇缺血
  • 14篇苦参
  • 14篇苦参碱
  • 13篇氧化苦参
  • 13篇氧化苦参碱
  • 13篇教学
  • 11篇心肌
  • 10篇细胞
  • 9篇心肌缺血
  • 9篇教育
  • 7篇药理
  • 7篇急性心肌缺血
  • 6篇药理学
  • 6篇课程
  • 5篇医学生
  • 5篇脑缺血
  • 4篇心室
  • 4篇心室肌
  • 4篇灶性
  • 4篇灶性脑缺血

机构

  • 109篇吉林大学
  • 8篇湖南大学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5篇通化师范学院
  • 4篇湖南财政经济...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北华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哈尔滨市疾病...
  • 2篇吉林省公安厅
  • 2篇吉林省柳河医...
  • 2篇通化市卫生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120篇陈霞
  • 16篇吕文伟
  • 13篇刘芬
  • 11篇刘成柏
  • 9篇王秋静
  • 8篇杨百全
  • 8篇张文杰
  • 7篇范荣军
  • 7篇钟国赣
  • 7篇李英骥
  • 6篇刘洁
  • 5篇朱俊义
  • 5篇王彩波
  • 5篇韩丹丹
  • 5篇任涛
  • 5篇顾地周
  • 5篇靳健
  • 5篇江林
  • 5篇陈燕萍
  • 4篇徐力

传媒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中草药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刑事技术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成药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特产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系统工程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4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8
2008年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与重点,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通过构建以学科群为基础教学模式等的改革,对培养医学教学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陈霞李一雷杨成君李凡
关键词:教学模式
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演变逻辑——以合法性理论为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获取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考量平台。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先破后立的过程,转型期呈现出社会结构和阶层多元化、利益关系与利益格局复杂化、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碎片化的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认同困境问题,其中,利益分化与分配失衡是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诱因,经过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感两个心理变量,加之公民利益表达的不顺畅和受阻,最终导致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
陈霞
关键词:社会转型公民政治认同
医学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09年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三要素。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通过实行教学机构优化重组,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以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着力进行创新意识的开发;通过融入科研思维及渗透临床思维的教学模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及推行以科研为平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凡李一雷陈霞
关键词:教育模式医学生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将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8) ,即生理盐水组,OMT30、6 0和90 m g·kg- 1 组以及普萘洛尔加OMT6 0 mg·kg- 1 组和多沙唑嗪加OMT6 0 m g·kg- 1组。常规颈动脉插管,股静脉给药,应用BL- 4 2 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血压及心率。结果:静脉给予OMT30、6 0和90 mg·kg- 1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压的作用,OMT能增强多沙唑嗪的降压作用,但与普萘洛尔无协同降压作用。结论:OMT的降压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且与多沙唑嗪具有协同的降压效应。
刘芬刘洁王秋静崔文鹏陈霞李秋实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构建“人体防御和监视系统”整合课程的初步尝试被引量:2
2014年
多年来对临床医学生所采用的大多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变革,这种模式也逐渐凸显出形态与功能、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因此,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 Learning,OSBL)”的教学模式[1].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先后开展了以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模块课程模式,以期达到形态和机能、正常与异常、基础和临床间有机结合的目的[2,3].我校在2012年秋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从课程整体优化出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人体健康和疾病基础融合的整合课程体系,进行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整合课程的尝试.
李一付海英杨巍刘畅陈霞
关键词:整合课程监视系统医学教学模式防御全球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
用于DNA提取的磁性纳米技术
杨百全李晨旭付伟东陈霞李祥顺
关键词:DNA磁性
文献传递
氧化苦参碱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5 min后再灌注10 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分为模型组及OMT15、30和60 mg.kg-1组,观察再灌注后10 min内大鼠室性早搏(VP)出现时间、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及所有类型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将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OMT组及OMT+TEA(K+通道阻断剂)组,观察其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 15、30和60 mg.kg-1组VP出现时间延迟、VT持续时间缩短(P<0.05,P<0.01),OMT 30和60 mg.kg-1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1),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MT 0.1、1.0和10.0 mmol.L-1组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减小,动作电位10%、50%及90%复极化时程(APD10、APD50及APD90)明显缩短(P<0.05,P<0.01),且TEA可减弱其作用。结论:OMT可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有关。
韩丹丹张文杰刘洁陈燕萍马兴元陈霞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动作电位
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应用VB.net技术编程,并将数字切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后形成的一个教学资源平台。文章针对目前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及其在实验教学的应用。
高航陈霞程丕显王建伟
关键词: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病理学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财政监督研究
2016年
财政监督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表现在财政监督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缺失、部分领域监督内容和方式欠科学、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足等方面。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应加强财政监督法制建设,推行综合核算体系,赋予社会监督应有的地位,完善财政监督内容,改进财政监督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陈霞
关键词:财政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社会监督
飞行时间质谱的使用维护技术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1年
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核酸、糖类和有机化合物等大分子的定性研究,是生命科学与化学合成领域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仪器。本文探讨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使用维护技术,并阐述了其在生物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飞行时间质谱仪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李江楠尤健李帅李帅姜丽艳
关键词:飞行时间质谱仪教学实践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