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琴

作品数:19 被引量:9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献血
  • 12篇无偿
  • 10篇献血者
  • 9篇无偿献血
  • 5篇血液
  • 5篇招募
  • 4篇采血
  • 3篇电话服务
  • 3篇献血者招募
  • 2篇血液安全
  • 2篇血液中心
  • 2篇输血
  • 2篇无偿献血工作
  • 2篇无偿献血者
  • 2篇献血工作
  • 2篇机采
  • 2篇机采血小板
  • 2篇广州市高校
  • 2篇归队
  • 2篇反应性

机构

  • 19篇广州血液中心

作者

  • 19篇蓝琴
  • 15篇陈锦艳
  • 12篇黎世杰
  • 6篇梁燕梅
  • 6篇汪传喜
  • 5篇戎霞
  • 5篇邓学成
  • 3篇付涌水
  • 3篇柯蓉蓉
  • 3篇陈小萍
  • 3篇郑晓晓
  • 3篇龙珑
  • 2篇何军
  • 2篇梁华钦
  • 2篇贝春花
  • 2篇黄伯泉
  • 2篇林婷
  • 2篇何博
  • 2篇欧阳剑
  • 1篇任俊

传媒

  • 7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相关传染病筛查不合格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血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法),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NAT),比较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及各筛查项目的不合格情况,并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比较不同来源献血者解锁率。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共检出1495份不合格样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95%,广州市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互助单采血小板总体和各年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P <0.05),互助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项目:HBsAg、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抗-TP、ALT、单项N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血者。对404位单试剂阳性单采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82.37%;互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70.65%(χ2=6.03,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血液安全风险较无偿献血高,不适宜作为今后单采血小板的招募发展方向,采供血机构应坚持从固定无偿献血者中招募,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复检和归队工作,扩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李仲平杜荣松黄伯泉梁浩坚李晓帆任俊陈锦艳蓝琴
关键词:血液安全
多次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血小板波动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变化规律,探究年龄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本中心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94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每次采集前外周血Plt,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和Graph Pad Prism 5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第2—20次献血过程中,每1次献血前血小板平均计数值均比第1次献血前Plt显著增加(P<0.05);且每2次献血前Plt间均有差异(P<0.05)。捐献20次血小板过程中,31岁及以上献血者的血小板值的离散度大于30岁以下的献血者。结论连续单次采集2 U捐献超过20次血小板的献血者,每次捐献前Plt比第一次捐献前有所增加,但均在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内;献血前不同年龄层的血小板基础值无差异,但多次捐献血小板后,31岁以上的血小板改变值的离散度大于30岁以下的献血者。
梁燕梅冯凡凡黎世杰陈锦艳邓学成吴蕾蓝琴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PLT
电话服务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中应用的探讨
许颖莹陈锦艳黎世杰蓝琴柯蓉蓉龙珑郑晓晓汪传喜
个性化专属纪念品招募方式效果分析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广州血液中心以“生日献血纪念章”(下称生日纪念章)个性化专属纪念品对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2017年—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生日当天献血者共11790名,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绘制折线图,分析2018年7月起“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变化;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人群特征差异,分析该活动敏感人群。结果2017年—2019年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人数总体持续增长,其中2018年7—12月较2018年1—6月,生日当天献血人数增长了406%,增长比例最大。活动前后2组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及既往献血次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男性、35岁及以上献血者、工人/职员及其他职业,固定献血者比例增加。结论广州血液中心的“生日纪念章”活动对生日当天献血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男性,年龄35岁及以上,工人/职业/其他职业及固定献血者对该活动更敏感,更可能选择生日当天献血。今后针对女性、25岁以下、学生及初次献血者,注意增加其他招募保留措施。
梁燕梅谢桂芸陈锦艳黎世杰蓝琴
关键词:献血者招募
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感染和传播中的风险。方法联系2009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HCV RNA检测为阳性,且已经完成基因分型的献血者153名,邀请其动员性伴侣知情同意后参加研究。抽取静脉血检测参与研究的献血者及其性伴侣的抗-HCV、HCV RNA,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生活行为方式。若献血者的性伴侣检测为HCV RNA阳性,则进一步作基因分型;对比基因进化距离以判断感染是否来源于对方。对成功动员性伴侣参加研究的献血者感染HCV的风险因素按年龄分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成功随访了48位献血者的性伴侣,这48名献血者的HCV RNA阳性分型:HCV-1b占56.25%(27/48)、2a4.16%(2/48)、3a 10.41%(5/48)、3b 4.16%(2/48)和6a 25%(12/48);不同年龄组献血者的HCV感染风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P〉0.05)。48名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性伴侣抗-HCV ELISA、HCV 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低。
陈锦艳王敏蓝琴陈小萍黎世杰许茹廖峭王淏单振刚黄杰庭黄珂戎霞付涌水
关键词:HCV性传播无偿献血者
细节护理干预在血站采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与血站护理人员在采血时的护理质量有密切联系。常规的采血过程中,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对于采血环境、护理质量以及献血者出现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没有过多重视,因而可能导致献血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心理状态^([1])。近年来,采血的安全与质量得到了较多关注,细节护理干预逐渐应用于临床采血过程中,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献血者对采血的认知,以缓解献血者在采血前的紧张情绪,从而改善血液质量^([2])。本研究对细节护理干预在血站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蓝琴
关键词:护理质量血液质量采血过程献血者不良情绪
广州地区实施献血者归队效果评估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测要求的献血者8 451名参加归队检测,对响应者进行包括HBsAg、抗-HCV、抗-HIVAgAb、抗-TP以及NAT的归队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参加归队检测及归队后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配对t检验比较部分献血者归队前后的平均献血间隔期差异。结果 8 451名献血者中有7 918名收到归队建议的通知,其中2 972名献血者参与归队检测,响应率37.54%。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血液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69.01%。机采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全血献血者的1.506倍(OR 95%CI:1.270—1.786,P<0.05),固定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固定献血者的1.721倍(OR 95%CI:1.545—1.916,P<0.05),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大学以下教育程度献血者的1.201倍(OR 95%CI:1.080—1.335,P<0.05)。2012—2014年归队献血者1 420名,机采献血者,固定献血者及高年龄组献血者归队后再次献血(截止到2016年12月统计)的意愿相对其相应对照组高,分别为:2.753倍(OR 95%CI:1.924—3.939,P<0.05);1.358倍(OR 95%CI:1.083—1.704,P<0.05);2.040倍(OR 95%CI:1.398—2.977,P<0.05)。755名献血者归队后献血间隔期比此前献血间隔期平均延迟83.68 d(t=-3.284,P<0.05)。结论献血检测结果假反应性的经历对献血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指南》还应加入专业的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应同时开展确诊实验,以减少对献血者的困扰;应通过更细致的服务促进假反应性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
陈锦艳谢桂芸梁华钦黎世杰蓝琴欧阳剑何博戎霞汪传喜贝春花付涌水
关键词:归队
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特征,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献血次数、教育程度、弃血原因、血液检测结果和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 2015-2018年共有72人次要求保密性弃血,发生率为0.0059%(72/1 221 947),其中18-30岁年龄段(69.4%,50/72)、首次献血(72.2%,52/72)、高中以下教育程度(36.1%,26/72)献血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33.3%,24/72)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与非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相比,保密性弃血献血者HBsAg(OR=1.862)及抗-HIV(OR=60.159)阳性率较高,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率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OR=332.11,P<0.001)。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应重点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详细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罗伟峰林永桔滕青张旸蓝琴李丰沛郑晓晓聂咏梅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者招募
广州市高校无偿献血工作5个转变的实践与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以来,高校学生一直成为各地无偿献血的重要力量。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发展,这一群体的特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适应临床用血需求和这一群体的变化,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实现了“献血工作日...
陈锦艳何军蓝琴扬廉尊林婷
关键词:无偿献血舆论宣传高校学生
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评估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
陈锦艳谢桂芸梁华钦黎世杰蓝琴欧阳剑何博戎霞汪传喜贝春花付涌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