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寒晓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2篇调节性
  • 2篇亚群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小鼠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节性
  • 2篇病毒
  • 2篇肠道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14篇孙寒晓
  • 13篇盛慧明
  • 8篇宣彬彬
  • 2篇庄文芳
  • 2篇曹雅楠
  • 2篇王娟
  • 1篇屈平保
  • 1篇蔡恩茂
  • 1篇刘岩红
  • 1篇杜广
  • 1篇陈晓翔
  • 1篇胡志刚
  • 1篇蔡徐山
  • 1篇金晓燕
  • 1篇张琴
  • 1篇姚怡婷
  • 1篇朱才松
  • 1篇李咏梅
  • 1篇路丽明
  • 1篇钱海宁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二十四次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亚型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免疫调节功能。方法:收集52例慢性HBV患者病史,对患者及81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CD4+CD25+CD127dimT细胞、CD8+CD28...
孙寒晓曹雅楠庄文芳魏萍萍盛慧明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24~28周时接受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72例,其中GDM患者178例(GDM组)、正常孕妇94例(正常妊娠组)。记录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孕早期(孕周≤13周)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1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以及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血浆TMAO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孕早期血清TG、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GDM组孕早期血清ALT、TC、HDL-C、LDL-C、apo A1、apo B100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血浆TMA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GDM组孕中期与孕晚期血浆TMA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BG、TG及孕中期TMAO水平升高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883、2.146、1.51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805~8.353、1.245~3.702、1.079~2.125]。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浆TMAO水平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乐江漫李天园谭美玉王亚捷周丽达殳洁武娇祥孙寒晓宣彬彬蔡徐山盛慧明
关键词:氧化三甲胺妊娠糖尿病
上海市长宁区人乳头瘤病毒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混合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另收集113名体检健康者女性同类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亚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T DNA、UU DNA和NG DNA,分析这些病原体的核酸检出率及阳性分布。根据HPV的阴性、阳性及感染型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CT DNA、UU DNA和NG DNA检出率差异。结果4496例样本中,UU DNA检出率最高(65.9%),其次是HPV DNA(23.9%),最低是NG DNA(0.9%)。正常对照样本UU DNA、CT DNA、NG DNA、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8%、3.6%、0.9%、22.1%。HPV DNA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高危型HPV52,与其他型别相比,其CT、NG和UU的检出率也最高,分别为23.2%、2.9%和20.9%。在HPV阳性组中,UU、CT、NG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0.001)。随着HPV DNA亚型检出的增加,CT、NG和UU的阳性率也有所升高;四重及以上HPV感染的患者CT和UU的阳性率(20.0%和87.7%)明显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10.8%和76.9%)(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女性宫颈样本UU的检出率远高于HPV、NG、CT。随着HPV不同亚型多重感染的发生,其CT、UU及NG感染率也有所上升,并出现混合感染。建议出现HPV多重感染时,高度关注并发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宣彬彬谭美玉孙寒晓盛慧明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
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癌患者(研究组)和88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LBC)和DNA倍体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2例输尿管癌患者尿液标本中,DNA倍体分析阳性检出率(65.69%)明显高于LBC检查阳性检出率(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65,P=0.000);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5,P=0.043);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与DNA倍体分析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8,P=0.029)。结论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的筛查及诊断中能有效弥补常规细胞学诊断的不足,提高阳性检出率,是输尿管癌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赵雪杜广李东屈平保钱海宁方震王娟孙寒晓陈光亮
关键词:输尿管癌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16
2018年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基于单颗粒的高通量、高内涵检测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诞生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近年来,流式细胞仪在液路、光路(包括新型染料)和信号转化、数据采集、计算等方面发展迅速,而且和质谱、微流控、图像处理和拉曼光谱等技术结合衍生出新型的流式细胞仪,为个性化医疗背景下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等提供单细胞水平的更快、更精、更广的组学信息。流式细胞术的标准化和质控管理的不断完善为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盛慧明孙寒晓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质谱拉曼光谱微流控质控
1例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属于β类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同种属^([1-2])。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染性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围绕该病毒的诊断和治疗亟待突破。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免疫的研究将在实验室诊断和疫苗的研发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海首例COVID-19患者整个诊治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进行报道,为COVID-19的诊断治疗提供信息。
宣彬彬孙寒晓武娇祥周丽达陈佳婕谭美玉殳洁李阳陶生策盛慧明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上海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报道上海市首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核酸扩增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病情仍进展,实验室多项指标动态监测,给予氧疗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影像学检查显示两肺炎症明显吸收,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以及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进展与预后。
张琴沈婷婷宣彬彬严瑾伍月兰刘岩红蔡恩茂朱才松金晓燕孙寒晓王茉婴盛慧明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利拉鲁肽作用肠道固有淋巴细胞改善小鼠炎症性肠病
2020年
目的·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DSS和无菌水配制成3%DSS的饮用水,小鼠自由饮用7 d,构建小鼠IBD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利拉鲁肽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模型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PBS)、治疗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每组各5只小鼠。实验中观察小鼠粪便形态、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并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炎症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分群和功能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粪便稀松、血便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轻(P=0.007),且H-E染色显示其结肠内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细胞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结肠内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4),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2);2型ILC(group 2 ILC,ILC2)比例降低(P=0.032),3型ILC(group 3 ILC,ILC3)比例升高(P=0.008);ILC3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2水平增加(P=0.008)。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影响ILC亚群比例及ILC3的分泌功能,延缓IBD的发生与发展。
李月孙寒晓殳洁李咏梅盛慧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IM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皮疹和淋巴结、肝、脾肿大)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咽部分泌物EBV DNA阳性、血清特异性EBV IgM阳性]确诊[1-2]。由于IM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临床上不典型病例的逐渐增多.
周丽达姚怡婷杭晨谭美玉孙寒晓盛慧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天花粉蛋白通过影响Foxp3的泛素化水平增强CD4^(+)Treg的体外诱导的初步研究
2022年
为研究中药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k)能否在体外条件下促进CD4^(+)Treg定向诱导分化及其效率,并初步探讨Tk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与Foxp3分子泛素化水平调控的可能机制,建立经典Treg诱导体系,即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加入抗CD3和抗CD28抗体以及IL-2、TGF-β,共同诱导Treg。接着,向培养体系中加入Tk(1.5μg/mL)连续培养3 d,FACS检测发现加入Tk后Treg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其mRNA水平降低显著(P<0.05)。进一步的研究建立过表达Foxp3的HEK293T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k可延长Foxp3蛋白的半衰期(P<0.05),并降低其泛素化水平。以上结果提示,Tk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提高Treg的百分比及抑制Foxp3蛋白的泛素化,起到稳定Foxp3分子的作用。
宣彬彬宣彬彬侯亚菲王雪武娇祥孙寒晓孙寒晓盛慧明盛慧明
关键词:天花粉蛋白泛素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