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麦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肺综合征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syndrome ,HPS)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对 3 9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ioncirrhosis ,DCC)并发HPS ,40例正常对照组的CT扫描结果以及 2例DCC并发HPS的肺动脉DSA结果进行分析。观察 :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 ;右肺底平均密度 ;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结果 :右肺底最大肺纹理的直径 ,病例组 ( 0 .44± 0 .0 9mm)高于对照组 ( 0 .3 1± 0 .0 8mm ,P <0 .0 1) ;病例组右肺底平均密度 ( -671.4± 92 .4Hu)大于对照组 ( -710 .1± 5 4.7Hu ,P <0 .0 5 ) ;右下肺末梢肺纹理延伸至胸膜面的发生率病例组 ( 89.7% )远大于对照组 ( 12 .5 % ,P <0 .0 1)。结论 :DCC之CT表现有下肺纹理明显增粗、密度明显增高和末梢肺纹理明显延伸至胸膜面时 ,提示有HPS的CT证据。
- 薛雁山王峻陈麦林蔡强孙莉
-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CT表现HPS肝硬化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病变的CT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的变化。方法 对 4 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和同期 39例正常对照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测量以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气管横截面积 (Ta) ;(2 )气管指数 (Ti) ,即气管的最大横径 (Tc)和最大矢径 (Ts)的比率 ;(3)左、右主支气管直径 (分别记为Bl和Br) ;(4 )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度 (Ba) ;(5 )胸廓指数 (Thi) ;(6 )气体潴留指数 (Ati)。结果 除Ba外 ,气肿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均值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 ,气肿组的Ti与Ati呈明显的负相关 (r =- 0 5 93,P <0 0 0 1) ,Ti与Thi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37,P <0 0 1)。Ta与Ati(r =0 10 5 ,P >0 0 5 )和Ta与Ti(r =- 0 12 5 ,P >0 0 5 )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Ti减小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的主要变化 。
- 薛雁山蔡强许建英纪智陈麦林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支气管上呼吸道胸廓螺旋CT扫描
- 成人鼻腔气道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成人鼻腔气道截面面积-距离曲线的特征及价值。方法根据60名健康志愿者的CT影像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鼻腔冠状截面重组,测量气道截面面积大小及截面至前鼻孔中心的距离,建立气道截面面积.距离曲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间主要解剖位置的鼻腔气道截面积以及鼻孔中心至鼻腔气道截面的距离进行比较。结果120侧鼻腔截面面积一距离曲线形态大致有3型:Ⅰ型56侧(46.7%),Ⅱ型40侧(33.3%),Ⅲ型24侧(20.O%)。鼻瓣区曲线形态:平坦型86侧(71.7%),凹陷型34侧(28.3%)。下鼻甲前端区曲线表现为浅切迹型48侧(40.0%),深切迹型54侧(45.0%),无切迹型18侧(15.0%)。中鼻甲前端区曲线表现为浅切迹型31侧(25.8%),深切迹型38侧(31.7%),无切迹型51侧(42.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位置,76侧(63.3%)位于鼻瓣,26侧(21.7%)位于下鼻甲前端,15侧(12.5%)位于鼻瓣前方,1侧位于中鼻甲前端,2侧位于后鼻孔前方第1个狭窄处。双侧曲线吻合好38名(63.3%),吻合差22名(36.7%)。男性和女性鼻瓣处鼻腔气道截面积分别为(197.9±41.2)和(151.2±35.5)mm^2,后鼻孔鼻腔气道截面积分别为(361.8±97.9)和(296.3±81.8)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07和0.007,P〈0.01)。男性和女性鼻孔至鼻瓣层面距离分别为(14.0±2.4)和(11.8±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结论CT鼻腔气道曲线因个体而异,CT可为鼻腔通气功能评估提供个体化信息。
- 张淑慧王振常曾庆玉霍建伟陈麦林
- 关键词:鼻腔器官测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解剖学
- CT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肾脏病变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 (decompensatedcirrhosis ,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 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 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CT资料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双侧肾脏动脉期皮质厚度、皮质增强程度和肾脏大小 (前后径 +横径 /2 )。结果 :肾皮质厚度病例组 (0 .62cm)明显小于对照组 (0 .79cm)。病例组肾皮质增强程度 (97.43Hu)明显弱于对照组 (116.74Hu) ;肾脏大小指数病例组 (3 .89)明显小于对照组 (4 .61)。结论 :肾脏萎缩和肾皮质血流灌注降低是DCC患者肾脏病变的常见CT表现。
- 薛雁山王峻陈麦林王新文
- 关键词:肾脏病变失代偿期肝硬化肾皮质DCC病例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CT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 陈麦林薛雁山
- 关键词: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 薛雁山陈麦林尚存海胡玉川武宜王琦
- 关键词:肝硬化血流灌注16排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