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佳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成像
  • 3篇质子
  • 3篇质子转移
  • 3篇体素
  • 3篇酰胺
  • 3篇不相干
  • 2篇多模
  • 2篇诊断价值研究
  • 2篇乳腺
  • 2篇磁共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狭窄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成像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2...
  • 1篇胰胆管

机构

  • 7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7篇王雪佳
  • 5篇韩东明
  • 3篇任继鹏
  • 2篇周凤梅
  • 2篇闫瑞芳
  • 2篇孟楠
  • 1篇岳巍
  • 1篇闫海龙
  • 1篇夏林峰
  • 1篇杨付红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CT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指标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有效性及检出率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指标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有效性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胆道狭窄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分组,分别是恶性胆道狭窄组(n=24)与良性胆道狭窄组(n=26),两组患者均接受MRCP检查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两组检查相关指标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胆道狭窄组CA242和CA19-9低于恶性胆道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上方胆管扩张段最末端胆管管径、狭窄段壁厚、狭窄段长度方面,良性胆道狭窄组较恶性胆道狭窄组低,而狭窄段管径比恶性胆道狭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上方胆管全程最宽处胆管管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及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方面,良性胆道狭窄组较恶性胆道狭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恶性胆道狭窄诱发因素包括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狭窄段壁厚、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及狭窄段管径等。结论:胆道狭窄性质诊断过程中,联合MRCP与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价值高,其能够准确判断胆道狭窄性质。
刘晓辉于海龙王雪佳闫瑞芳
关键词:胆道狭窄CT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多模型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不同模型参数诊断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组(32例)和直肠正常组(35例)的MRI-IVIM序列资料,测算并比较正常直肠组织和癌组织的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值,利用ROC曲线评估不同参数诊断直肠癌的阈值和效能;评价同组间同类型参数彼此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结果:直肠癌组的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拉伸因子(α)、分布扩散系数(DDC)值均低于直肠正常组(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29、0.911、0.849、0.718,相关阈值分别是1.275×10^-3mm^2/s、0.838×10^-3mm^2/s、0.737和1.045×10^-3mm^2/s;在直肠正常组与直肠癌组中,ADC-stand、ADC-slow、DDC三者之间均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IVIM不同模型参数具备区分正常直肠组织与直肠癌组织的潜力,且不同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可作为一种新的直肠癌影像评估手段应用于临床。
任继鹏孟楠金兴兴王雪佳殷慧佳刘旺毅韩东明
关键词:直肠肿瘤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层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的早期EC患者58例,分析其IVIM/APTWI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风险组12例、中风险组18例、低风险组28例,分别测量3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水信号在3.5 ppm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比[MTR_(asym)(3.5 ppm)值],分析不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Spearman检验评价各参数对EC的诊断效能及与EC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除D^(*)外,3组ADC、D、f和MTR_(asym)(3.5 p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风险组的ADC和D值显著高于中风险组,MTR_(asym)(3.5 ppm)值显著低于中风险组(P均<0.01);低风险组的ADC和D值显著高于高风险组,f和MTR_(asym)(3.5 ppm)值显著低于高风险组(P均<0.01);中风险组的D值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21)。低风险组与中风险组相比,D、MTR_(asym)(3.5 ppm)和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82和0.746;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相比,D、MTR_(asym)(3.5 ppm)、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908、0.833、0.789和0.732;中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相比,D的AUC为0.736。D、ADC分别与风险分层呈负相关(r=−0.635、−0.452,P<0.001),MTR_(asym)(3.5 ppm)和f值分别与风险分层呈正相关(r=0.506、0.342,P<0.001)。结论APTWI和IVIM对早期EC的风险分层效能相似,MTR_(asym)(3.5 ppm)、D值等参数有潜力成为早期EC危险分层的影像学标志物。
马园侯孟岩周芳王雪佳任继鹏李振玉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1.990,P=0.046),其余各参数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_(mean)(r=-0.325,P=0.046)和ADCmin值(r=-0.384,P=0.017)均呈负相关;良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min值呈负相关(r=-0.357,P=0.045)。结论 APTWI及DWI均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相比DWI,APTWI的诊断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王雪佳王竞刘文玲张梦刘旺毅韩东明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
瘤体及瘤周多参数MRI对于乳腺癌及病理因素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瘤周参数与乳腺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乳腺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术前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APT、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测量瘤体、瘤周及对侧正常腺体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asymmetry,MTRasym)、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并记录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对比分析良恶性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参数及联合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瘤周与瘤体MTRasymp/t、MKp/t、MDp/t及与对侧正常腺体MTRasymp/n、MKp/n、MDp/n的比值,并比较其在不同病理因素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恶性组MK值高于良性组,ADC、MD、MTRasym值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MK、MD、MTRasym、DCE、DCE+ADC、DCE+ADC+DKI+APT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9、0.914、0.895、0.752、0.744、0.886、0.985,MK、MD的AUC显著高于DCE,MK的AUC高于MTRasym,DCE+ADC+DKI+APT联合模型的AUC显著高于其他任何参数(P均<0.05)。瘤周参数分析结果显示:MKp/t与HER-2状态呈弱负相关(r=-0.365,P=0.043);MKp/t与Ki-67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0.404,P=0.024),MDp/t与Ki-67呈中度正相关(r=0.420,P=0.019);MKp/n与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呈弱正相关(r=0.382,P=0.034),MDp/n与LVI呈弱负相关(r=-0.373,P=0.039);MKp/n与组织学分级呈弱正相关(r=0.376,P=0.043)。结论APT和DKI技�
周仕豪王雪佳程思佳周凤梅韩东明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因素
多b值DWI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时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局灶占位性病变运用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信号的变化特点规律。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方式证实的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0、1000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以及相应b值时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信号比率Sb/Sliver。结果:在b值取20、60s/mm2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取400、600、800、1000s/mm2,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大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b值增加,病灶信号持续减低,Sb/Sliver信号比率亦持续下降,肝囊肿Sb/Sliver下降程度最大,肝癌、肝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下降程度最小,肝海绵状血管瘤次之。结论: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夏林峰闫瑞芳闫海龙岳巍杨付红王雪佳韩东明
关键词:肝肿瘤ADC
多模型体素不相干运动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模型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30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IVIM影像资料和血清CA125水平,比较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各参数值以及血清CA125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并分析各参数值与CA1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肿瘤组的ADCstand、ADC-slow、DDC及α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88、0.985、0.946、0.742,诊断阈值分别为1.230×10^(-3)mm^2/s、0.913×10^(-3)mm^2/s、1.230×10^(-3)mm^2/s、0.742;恶性肿瘤组中ADC-stand、ADC-slow、DDC值与CA12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73、-0.519、-0.507,P均<0.05);MR+IVIM+CA125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3.54%;准确度93.44%,约登指数86.87%。结论多模型IVIM序列联合血清CA125可以为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任继鹏孟楠周凤梅殷慧佳王雪佳韩东明
关键词:卵巢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