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忠

作品数:18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退耕
  • 10篇土壤
  • 10篇退耕还林
  • 4篇生态功能
  • 4篇退耕地
  • 4篇耕地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群落
  • 3篇群落
  • 3篇人工林
  • 3篇综合评价
  • 2篇有机质
  • 2篇植物群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效益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抗冲性
  • 2篇退耕还林还草
  • 2篇评价指标
  • 2篇人工植物群落

机构

  • 18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大通县实验林...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18篇李文忠
  • 12篇周心澄
  • 9篇张伟华
  • 5篇胡建忠
  • 5篇张昊
  • 4篇张春霞
  • 2篇朱金兆
  • 2篇李世荣
  • 2篇郑佳丽
  • 1篇贺康宁
  • 1篇沈晶玉
  • 1篇李雪萍
  • 1篇闫玉厚
  • 1篇贾俊姝
  • 1篇王荣秀
  • 1篇尹忠东
  • 1篇谭国栋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第十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被引量:16
2006年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李世荣李文忠李福源赵万启周心澄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不同混交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本文对比分析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混交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效应的影响,进而确定当地混交林优化配置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混交配置方式的人工林均能一定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林木生存环境,且不同混交配置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张伟华李文忠张昊周心澄
关键词:混交林土壤肥力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渗吸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 ,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壤渗吸性能的机制 ,可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关科学依据。应用双环渗透仪法 ,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退耕地土壤渗吸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退耕地表土层渗吸过程基本上为INVERSE或S模型 ,突出表现为初期渗吸速度极大、中期降低、后期小 ,直至趋于某一常数亦即稳渗速度的过程。退耕地与天然林地的表土层 ,稳渗速度相同 ,平均达 4 2mm/min ,比农耕地高 9 5倍。随着退耕地林分的正常生长 ,林分枝叶重量的增加 ,枯落物的不断积累 ,表土层厚度的增加及改良 。
胡建忠朱金兆周心澄李文忠张春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土壤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青海云杉为青海省大通县的顶极植物群落树种,是当地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研究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土壤抗冲性,对于科学指导当地生产实践、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等十分必要。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坡度、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依次增强,以流量对抗冲性的影响最大。<1mm根数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生物因素,<1mm根数越多,土壤抗冲性越强。青海云杉人工林根系为表层聚积、下层骤减的分布类型。表土层(0~20cm)为根系密集分布层,<1mm根数占98.88%,根长占91.37%,该层根系对土壤颗粒的网络粘结作用最好,抗冲性最强,其平均值达到0.830min/g,为中层(0.201min/g)抗冲性的4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应重视对在表土层中密集分布须根类型植物的应用。
胡建忠周心澄李文忠张春霞
关键词: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
祁连山南麓植物根系改善土壤抗冲性研究被引量:42
2004年
对祁连山南麓相同土壤类型 ,相同立地条件 ,相同植被类型 ,相同林龄的样地进行对比 ,分析随着植物根系分布和数量差异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对提高土壤抗冲性的作用。结果表明 ,丰富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非毛管孔隙度 ,进而增强土壤疏松性和透水性 ,增强土壤下渗能力 ,增强土壤抗冲性。通过研究指出 ,为了防治青海省大通县水土流失 。
沈晶玉周心澄张伟华李文忠李永良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植物根系水稳性团聚体样地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被引量:16
2006年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李世荣李文忠李福源赵万启周心澄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青海大通中国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测定了 1 4a生沙棘纯林及沙棘×青海云杉和沙棘×白桦×青杨以及无林对照剖面 2 0个土样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 ,比较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系统的微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①在青海大通营造沙棘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 4a生沙棘纯林及混交林 0 - 80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 1 79.35 %和1 67.68% ,0 - 80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 5 9.1 44和 41 .0 2t/hm2 ;②沙棘的固氮作用使土壤氮素含量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 ,沙棘纯林及混交林 0 - 80cm的贮蛋量较对照分别增加 3.1 1 9t/hm2 和 2 .5 74t/hm2 ,速效氮贮量增加 30 0 .69kg/hm2 和 2 33.5 5kg/hm2 ;③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增长作用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而速效氮在土壤中下层高于表层。④ 1 4a生沙棘纯林的培肥效应高于沙棘混交林 ,而沙棘与针叶树混交培肥效果又低于沙棘与阔叶树混交。
张伟华张昊李文忠周心澄
关键词:土壤沙棘人工林有机质含氮量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不同混交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对比分析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混交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效应的影响,进而确定当地混交林优化配置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混交配置方式的人工林均能一定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林木生存环境,且不同混交配置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23年生4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定向演化[1],土层形态分异趋向天然林剖面[2]。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土壤环境和地上生物量10个指标统计分析,混交林优化模式为:青杨×沙棘>华北落叶松×沙棘>青海云杉×沙棘>白桦×沙棘。
张伟华李文忠张昊周心澄
关键词:混交林土壤肥力
水文过程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是正确评价湿地恢复与重建和湿地综合利用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水文过程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概要介绍了湿地的栖息地、通道、过滤、缓冲区和源汇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分析了水文动态对湿地生物多...
贾俊姝刘美鲜李文忠周心澄
关键词:湿地生态功能水文过程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重庆市万州区紫色土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9年
在选择典型地段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实现了重庆市万州区紫色土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并提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SEPDI),分析了1990年和2005年两个不同时期SEPDI值,对该区紫色土的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标准,该区紫色土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3级——无险型、轻险型和危险型;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SEPDI值从1990年到2005年没有显著的变化,1990年的SEPDI值为2.05,2005年为2.07。分析了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盖度、土层厚度、坡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出研究区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因素、大规模移民搬迁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不合理。
贾俊姝李文忠尹忠东周心澄闫玉厚
关键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紫色土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