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咏梅

作品数:34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心电
  • 8篇心肌
  • 7篇电图
  • 7篇心病
  • 7篇心电图
  • 7篇冠心病
  • 6篇心血管
  • 6篇心脏
  • 6篇血管
  • 6篇远程
  • 5篇碎裂QRS波
  • 5篇老年
  • 5篇病患
  • 4篇动脉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4篇梗死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率

机构

  • 18篇湖南省人民医...
  • 14篇湖南省马王堆...
  • 5篇南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范咏梅
  • 12篇肖春霞
  • 9篇彭玲湘
  • 7篇资新爱
  • 7篇陈友桂
  • 5篇容志毅
  • 4篇曾晨卉
  • 3篇朱璐
  • 3篇柳素玲
  • 3篇黄艳
  • 2篇曾令忠
  • 2篇黄艳
  • 2篇马婧
  • 2篇叶冰
  • 1篇朱璐
  • 1篇余新艳
  • 1篇张青宏
  • 1篇李敏
  • 1篇刘启明
  • 1篇廖晓阳

传媒

  • 9篇实用心电学杂...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江苏实用心电...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和踝臂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PWV)和踝臂指数(ABI)测定结果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统计485例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的PWV和ABI检测结果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PWV对冠心病存在正预报值,低ABI是存在冠心病附加危险的独立因素。结论:应用PWV(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数)和ABI(评估动脉闭塞的一个指数)综合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独立指标。
彭玲湘范咏梅
关键词:脉搏波速踝臂指数冠心病
不同心电学特征的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心脏瞬时泵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无基础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学特征对左心室瞬时泵血功能的影响,深入理解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肌病的机制。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体检人群中无明确心脏器质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1例,分析每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联律间期、起源位置及QRS时限),并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瞬间利用心脏彩超监测左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心电图特征与左心室泵血功能的关系。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LVEF减少31.5%(37.5%∶69%,P<0.05),LVEDV减少46%(52 ml∶97 ml,P<0.05),SV减少63.6%(24 ml∶67 ml,P<0.05)。与左心室流出道及非流出道比较,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时LVEF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左心室流出道及非流出道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及右心室非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对SV减少的影响更大(P<0.05)。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对LVEDV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联律间期在<400 ms时对LVEF及SV影响最大(P<0.05);联律间期在501~550 ms时,室性期前收缩对LVEF的影响最小,此时LVEF约减少33%;与501~550 ms相比较,联律间期<400 ms时LVEDV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窄QRS(≤150 ms)相比,宽QRS(>150 ms)能明显增加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LVEF及SV的减少率(P<0.05),而两者对LVEDV减少的影响则无明显差别。LVEF、LVEDV及SV的减少率与联律间期均呈负相关性(r=-0.6、-0.324、-0.361,P<0.05)。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左心室泵血功能明显受损,泵血功能受损的程度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位置、联律间期及QRS时限有关。不同心电图特征的高负荷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结果。
曾晨卉范咏梅邓策张弛原刘启明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电图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改变及其发生机理。方法分析60例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根据再灌注治疗后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而将患者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和再灌注无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抽静脉血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力(T-AOC)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结果再灌注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高(65.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其次非持续性室速、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并易出现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46.67%)。单因素分析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发病至CK达高峰时间、再灌注时间与STEMI患者易发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有关(P<0.05)。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5)。再灌注心电图改变组血清ROS、MDA显著增高而GSH、T-AOC显著降低;γ-GCS活性高于对照组和缺血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与ST段抬高较常见;再灌注复氧后产生氧自由基增多,自由基生成系统/清除系统失衡,可能是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重要机制。
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柳素玲陈友桂彭玲湘资新爱叶冰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电图氧自由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AMI患者,根据室性早搏Lown分级AMI患者被分为高危组(41例)和低危组(37例);另选择无心血管疾病者61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参数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患者HRT明显减弱,HRV明显降低,两组参数有显著差异(P均<0.01);与AMI低危组比较,高危组的TO明显升高[(0.35±3.10)%∶(0.72±2.61)%];SDNN[(93.35±33.21)ms∶(58.21±37.63)ms]、左室射血分数[(60.53±12.74)%∶(46.55±13.41)%]、TS[(3.75±2.20)ms/R-R∶(2.10±3.10)ms/R-R]明显降低(P均<0.05),死亡率明显升高(10.81%∶36.59%,P<0.01);PNN50降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二者同时检测对于高危患者的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资新爱范咏梅陈友桂彭玲湘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率
134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患者的术后放电和误放电治疗特点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的术后放电和误放电治疗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明确其对患者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植入ICD或在外院植入ICD于此随访的134例患者的病历记录及随访资料,分析放电及误放电治疗发生的时间、次数、原因等特点,及其是否对患者远期死亡率产生影响。结果134例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48.0±19.2)岁,男性90例(67.2%),因缺血性心肌病植入者33例(24.6%),因非缺血性心肌病植入者101例(75.4%)。在平均(5.1±1.6)年的随访时间内,41例(30.6%)患者发生了恰当放电治疗,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0例(24.4%),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1例(75.6%),共发生恰当放电治疗336次,332次有效,总有效率为98.8%。8例(6.0%)患者发生了误放电治疗,均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其中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者5例(62.5%),因电极断裂、噪声干扰导致者3例(37.5%),因心房过感知导致者1例(12.5%),有1例患者同时具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电极断裂/噪声干扰两种误放电治疗原因。8例患者共发生88次误放电治疗,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者12次(13.6%),电极断裂/噪声干扰导致者56次(63.6%),心房过感知导致者20次(22.7%)。放电治疗组与无放电治疗组相比,误放电治疗组与恰当放电治疗组相比,全因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误放电治疗是ICD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电极断裂/噪声干扰、感知异常等是导致ICD误放电治疗的常见原因。恰当放电治疗和误放电治疗未增加全因死亡率。
欧阳微娜何金山范咏梅李学斌
关键词:远期死亡率
单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证实心源性晕厥1例被引量:1
2022年
单导联心电技术是基于成熟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优化算法,根据单一导联心电信息做出分析,评估受检者情况的新技术。本文报告1例通过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证实的心源性晕厥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应用趋势。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通过多学科协同、监测预警和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患者。
唐薇范咏梅刘显庆肖春霞欧阳微娜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实时监测远程医疗远程心电监护
碎裂QRS波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 fQRS波)是新的心电无创指标,可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获得。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fQRS波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fQRS波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朱璐吕娜黄艳肖春霞范咏梅
关键词: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冠心病
心电向量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自20世纪20年代常规心电图进入中国并在临床应用以来,心电图在中国已发展了近百年。心电向量是心电图的基础,直到1970年左右才进入中国并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检查设备越来越轻型化、小型化,功能也日趋多样化。1989年,立体心电图仪推出,其通过一次采集即可获得12导联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就心电向量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蒋智善范咏梅肖春霞
关键词:心电向量心肌缺血心室肥厚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诊断为胸导联低电压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临床特征。结果131例患者中有65例(49.62%)为全胸导联低电压,52例(39.69%)合并全肢体导联低电压。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最多,共计26例(19.85%);其次为恶性肿瘤,共计23例(17.56%),其中以肺癌患者居多,为9例(6.87%)。45例(34.35%)合并贫血,40例(30.53%)合并低蛋白血症。所有入选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浓度的平均值都低于正常范围。结论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且大部分患者患有影响QRS波电压的并发症。
蒋花叶范咏梅
关键词:心电图QRS波胸导联低电压心功能不全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老年CHD患者6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PCI治疗。结果:本组64例患者病变83处,共植入支架78个,即刻手术成功率97.6%,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100.0%,C型成功率为87.5%;术中发生室颤1例,住院期出现动静脉瘘2例,共死亡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心绞痛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老年CHD患者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可以作为PCI临床常规治疗手段。
容志毅范咏梅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介入治疗疗效安全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