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同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鸟类
  • 3篇秋季
  • 3篇种群
  • 3篇黑颈鹤
  • 2篇行为谱
  • 2篇行为时间分配
  • 2篇雪鸡
  • 2篇植物
  • 2篇种群分布
  • 2篇乌鲁木齐
  • 2篇物种
  • 2篇混群
  • 2篇活动节律
  • 2篇暗腹雪鸡
  • 1篇地理
  • 1篇东昆仑
  • 1篇东昆仑山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行为节律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国家林业局中...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泰山国有林管...

作者

  • 14篇张同
  • 10篇马鸣
  • 6篇徐峰
  • 4篇赵序茅
  • 4篇丁鹏
  • 3篇郭克疾
  • 3篇陈莹
  • 2篇买尔旦·吐尔...
  • 2篇熊嘉武
  • 1篇邓学建
  • 1篇李志国
  • 1篇刘扬晶
  • 1篇唐梓钧
  • 1篇邢睿
  • 1篇陆鹏飞
  • 1篇黄亚慧
  • 1篇张建波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新疆动物学会...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大自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Chines...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西藏洛隆县鸟类和兽类的物种多样性被引量:6
2016年
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物种调查和记录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研究(Karanth,1995;O’Connell et al,2011;Niedballa et al,2015)。相对于传统的粪堆法(马建章等,1989)、样线法(Stephens et al,2006)、样带法(Harris et al,1992)、大样方调查法(张常智和张明海,2011)等监测方法,红外相机技术具有非损伤性、可日夜连续监测的优点,已成为调查物种多样性、
郭克疾陆鹏飞石胜超唐梓钧张同熊嘉武李炳章邓学建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红外相机兽类鸟类物种调查野生动物
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黑颈鹤种群分布与秋季数量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相邻的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地区。2011年9~11月,对该地区黑颈鹤的分布、种群大小、数量变化、生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乌尊硝尔、铁木里克乡、玉素甫阿勒克、鸭子泉、阿达滩、祁曼塔格乡、吐拉牧场等25个样点,都观察到有黑颈鹤分布。利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重复调查164次,共记录到黑颈鹤158只。其中,在依协克帕提湿地(N37°15'~37°23',E90°11'~90°20',海拔3 903 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在整个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共有黑颈鹤220~260只左右。黑颈鹤家庭成员数量为1~4只,4种类型的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5.9%、60.3%、29.4%和4.4%。在10月份之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活动;10月中旬,开始大规模集群,10月29日集群数量达到最高峰,并开始迁徙;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此外,还观察到有少量的灰鹤(G.grus)和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与黑颈鹤混居在一起。
张同马鸣张翔张会斌刘鸣丁鹏徐峰
关键词:黑颈鹤种群分布东昆仑山
新疆南部黑颈鹤种群分布及数量被引量:2
2014年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甘肃相邻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及喀喇昆仑山地区。2010—2013年,采用路线调查法、直接计数法和扫描观测法等,对该地区黑颈鹤的地理分布、家庭组成、种群结构、数量动态、繁殖行为、生存现状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乌尊硝尔、玉素甫阿勒克、鸭子泉、祁曼塔格、吐拉牧场等地的湿地中,都有黑颈鹤分布。该次调查样点25个及观测164次,共记录到黑颈鹤173只,其中,在依协克帕提湿地(N37°18',E90°20',海拔3903 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估计在整个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共有黑颈鹤220~260只。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整个新疆的黑颈鹤数量在300~380只。2011年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这一地区,与到达贵州、云南越冬地的时间衔接。此外,我们还在阿尔金山保护区观察到灰鹤3只和蓑羽鹤1只。鹤类面临的威胁来自违法采矿、过度放牧、生态旅游、盗猎(包括捡蛋、毁巢)。
马鸣张同徐峰
关键词:黑颈鹤
生境堪忧的白头硬尾鸭
2013年
白头硬尾鸭是世界濒危鸟,栖息于我国新疆的白湖,它们形态可爱但数量稀少,因此很难寻觅。白湖本来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并因此吸引了很多鸟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的白湖已经四面楚歌,当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白湖和栖息在这里的白头硬尾鸭危在旦夕。我们不禁忧虑:白头硬尾鸭,这个被誉为名星物种的美丽生灵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赵序茅马鸣张同
关键词:生境自然环境栖息鸟类物种
白头硬尾鸭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被引量:25
2013年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进行实地观察。制成白头硬尾鸭行为谱,将行为分为休息、警戒、驱赶、修饰、取食、游泳、飞行、炫耀、护幼、自慰、其他等并将部分行为画成模式图。在行为时间分配上,白头硬尾鸭主要时间用于取食(48.90%),其后是休息(23.32%)、修饰(12.85%)、运动(9.48%)、其他(4.32%)、警戒(2.13%)。取食行为在7:00—9:00和18:00—19:00时有明显的峰值,14:00—16:00时出现低谷,其他时段取食频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休息的峰值出现在11:00—14:00时,修饰行为在9:00—11:00和15:00—16:00时达到峰值,其他行为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取食过程中,成鸟潜水时长、间隔与雏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行为相关分析表明,休息行为、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R=-0.725,P<0.01);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其他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赵序茅马鸣张同张建波
关键词:行为谱秋季日节律乌鲁木齐
中国天山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天山山系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系,新疆天山横亘于准噶尔、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
张同熊嘉武李志国郭克疾刘扬晶
关键词:自然地理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
阿尔金山-昆仑山鸟类区系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2010~2012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包括昆仑山、祁曼塔格山、库木库里盆地的鸟类资源。共录得鸟类16目38科90属166种,约占新疆鸟类总数的36.6%。其中,金腰燕(Hirundo daurica)、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为新疆首次记录。考察区介于青藏区与蒙新区之间,鸟类区系特点表现为高地型(23种,占13.9%)与中亚型(约49种,占29.9%)相互渗透,而北方型(69种,占42.1%)虽然排在首位,但多数是旅鸟,东洋型(1种,占0.6%)的种类比较罕见。依协克帕提湿地是鸟类的一个繁殖地,也是迁徙的重要驿站。
马鸣张同张会斌张翔陈莹李维东刘鸣丁鹏徐峰买尔旦.吐尔干
关键词:鸟类区系
新疆阿尔泰山三种夏候鸟苔藓鸟巢的调查
2018年
2015年7月在对新疆阿尔泰山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期间,于阿勒泰乌齐里克国家湿地公园和福海县科尔奇也特沟内发现了若干以苔藓作为巢材的鸟巢。当年10月份回收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夏候鸟的鸟巢,分别为:筑于高山沼泽湿地中的黄腹鹨(Anthus rubescens)巢、筑在西伯利亚云杉幼树上的黑喉岩鹨(Prunella atrogularis)巢和筑在林地小坑内的红背红尾鸲(Phoenicurus erythronotus)巢,对其鸟巢的结构和巢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均为碗装,均以藓类植物作为巢材。文章从鸟类筑巢选材的角度,揭示了阿尔泰山不同环境中分布的三种夏候鸟与藓类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对鸟巢内的藓类植物利用经典分类学方法鉴定,三种鸟巢中被利用筑巢的藓类植物共有12种,隶属于9科11属,以绢藓属(Entodon)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的生物量较多,占巢中所有藓类的80%以上。同时,该文还对这三种鸟巢周围藓类植物的分布特点和用做巢材的意义,以及三种鸟类对藓类植物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维尼拉.伊利哈尔张同赛力克.吐拉希买买提明.苏来曼
关键词:鸟巢藓类植物
昆仑山-阿尔金山暗腹雪鸡与淡腹雪鸡混群及同域分布现象
山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的分支有阿尔金山和祁曼塔格山等.2011-2012年在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考察期间,笔者在祁曼塔格山雪鸡调查过程中,拍摄到一群约30只雪鸡,竟然出现不同物种混群现象——淡腹雪鸡与暗腹雪鸡混群.据文献...
马鸣徐峰张同买尔旦·吐尔干丁鹏陈莹
关键词:暗腹雪鸡
白眼潜鸭秋季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11
2013年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在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湖,对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秋季行为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制定出白眼潜鸭行为谱,各种行为有取食、保养、运动、休息、警戒、其他,共6类14种。昼间各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取食(56.7%)、运动(13.8%)、保养(11.8%)、休息(11.2%)、警戒(5.1%)、其他(1.4%)。其中取食、休息、运动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休息行为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行为则分开进行。7~9月份7:00—8:00时、18:00~19:00时休息行为出现峰值,10~11月份8:00~9:00时、17:00~18:00时出现峰值;7~9月份取食行为在8:00~9:00时、17:00~18:00时有明显的峰值,10—11月份在10:00~11:00时和15:00~16:00时出现峰值;7~11月份运动行为均在中午达到峰值。自眼潜鸭7~9月份与10~11月份觅食行为、休息行为和保养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运动行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迁徙前(10月中旬),白眼潜鸭有集群现象,数量最多达到37只,10月下旬种群集体迁徙。秋季白眼潜鸭主要时间用于取食,意图为了迁徙或越冬积累能量,集群迁徙有利于种群防御天敌。
赵序茅马鸣张同
关键词:活动节律乌鲁木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