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扬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损伤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炎
  • 1篇治疗临床分析
  • 1篇肾功能
  • 1篇手术
  • 1篇内瘘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黄疸
  • 1篇阻塞性黄疸患...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乌司他丁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萨本仲
  • 3篇陈志添
  • 3篇陈扬
  • 1篇卓乃昌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附27例病例报告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内瘘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7例胆囊内瘘的手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内瘘中胆囊十二指肠瘘11例,胆囊结肠瘘6例,胆囊胆总管瘘5例,胆囊胃瘘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伴结肠瘘2例,术前经B超检查27例,2例提示胆囊积气;术前7例行腹部平片检查,4例提示小肠梗阻;6例见结石影;2例显示胆道积气,8例行CT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3例口服造影剂或钡剂灌肠见造影剂进入胆囊。术前仅9例考虑到胆囊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1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镜下修补后引流管引流十二指肠液,经抑制胰酶分泌、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手术1个月后引流量逐渐减少,3个月后引流消失拔除引流管。1例结肠造瘘患者术后3个月行结肠造瘘回纳术,其余胆囊消化道瘘引流管引流7~10d后拔除,恢复顺利。Mirizzi综合征2例修补术后1个月拔除T管,3例支撑引流管在术后6个月拔除,远期未发生胆管狭窄和胆道感染。结论:提高对胆囊内瘘的认识,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病变的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解除消化道梗阻。腹腔镜术中处理困难的应果断中转开腹处理。
陈扬萨本仲陈志添卓乃昌
关键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内瘘
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对照组术后进行抗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术后1d、7d进行血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术后1d和7d AST、γ-GT、TBIL、DBI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术后1d、7d血Cr、AST、ALT、γ-GT、TBIL、D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辅助应用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肝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陈扬陈志添萨本仲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围手术期乌司他丁肝肾功能
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回顾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200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LC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胆管损伤的类型、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因肝外胆管解剖判断不清,术中判断失误,误将胆总管横断6例,肝总管撕裂2例,胆总管不全夹闭3例,超声刀电灼伤狭窄2例。结论胆管损伤是LC的严重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且术者应在有腹腔镜技术培训、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手术,并高度重视胆管损伤的严重性,掌握肝外胆管变异类型、术中解剖判断及应变能力、胆管损伤诊治方法,一旦发生胆管损伤,能及时正确处理达到满意预后。
陈扬陈志添萨本仲
关键词:胆管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