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程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产程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2013—2020年产程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产程中剖宫产术后未感染8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产妇一般情况、术前及术中情况,分析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危险因素进一步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产程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产妇术前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宫口开大情况、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胎膜破裂、羊水粪染、术前阴道擦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危险因素有:产妇术前BMI(OR=1.365,95%CI 1.021~1.824)、临产后阴道检查次数(OR=8.342,95%CI 3.408~20.414)、胎膜早破(OR=4.405,95%CI 2.358~18.306)、羊水Ⅲ度粪染(OR=2.432,95%CI 1.547~3.472)、术前阴道擦洗降低感染概率(OR=0.020,95%CI 0.002~0.211)。本研究共培养出7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67%,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要致病菌,对氨苄西林有较强耐药性,耐药率高达87.5%。结论产程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危险因素诸多,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控制产妇体质量、减少阴道检查次数、术前阴道擦洗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
- 杨彩霞孙学丽王静杨辉
- 关键词:剖宫产产褥感染病原体
- 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2021年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分娩产妇19 928例,其中慢性高血压孕妇322例,除外孕前糖尿病(PGDM)16例,除外双胎8例,将29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分为A组(未发生GDM组)179例,B组(发生GDM组)11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妊娠结局,进一步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建立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胎妊娠慢性高血压孕妇GDM的发生率为37.90%(95%CI为32.50%~43.29%)。单因素分析显示GDM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越大GDM发生风险越高(OR=1.08,95%CI为1.03~1.14),孕前BMI越大GDM发生风险越高(OR=1.21,95%CI为1.04~2.77);孕期血压水平越高胎盘早剥发生风险越高(OR=8.79,95%CI为1.14~67.61);发生GDM以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均增加(OR=2.09,95%CI为1.04~4.41)、(OR=1.07,95%CI为1.02~1.13)。结论 慢性高血压孕妇GDM发生率高,年龄、孕前BMI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控制血压水平、控制体质量增长可改善母婴结局。
- 杨彩霞杨辉李月玲
- 关键词: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
- 复发性流产患者综合保胎治疗成功后母婴结局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复发性流产(RSA)综合保胎治疗成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年龄小于35岁,孕早期住院予综合保胎治疗成功的,并且于我院分娩的RSA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未经保胎治疗于我院分娩的孕妇10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出血、羊水、胎儿、新生儿情况,新生儿随访至生后12周。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除死胎及畸形引产,2组产妇出血量、羊水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评分,性别比,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12周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足月分娩孕周和孕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SA综合保胎治疗安全有效,未发现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临床推广。
- 杨彩霞张颖唐淑稳陈金铃
- 关键词:妊娠初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产程进展和母婴结局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分娩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自然临产后(宫口开大小于1 cm)行硬膜外分娩镇痛286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行分娩镇痛28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产妇一般情况、产程进展、产时产后情况及新生儿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娩前体质指数(BMI)、分娩孕周、中转剖宫产、侧切、产钳助娩、第三产程、产后出血、产后腰痛、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pH值、离子钙、血糖及新生儿黄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中发热[18例(6.29%),6例(2.09%)]、第一产程[(620.07±213.37)min,(445.25±278.47)分]、第二产程[(121.16±29.31)min,(76.91±21.27)min]及产后尿潴留[32例(11.19%),14例(4.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产妇自然临产后(宫口开大小于1 cm)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增加产程中发热和产后尿潴留风险。
- 杨彩霞孙学丽
-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产程进展
- 抗凝治疗98例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及母婴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羊水过少孕妇临床效果及母婴安全性,为羊水过少孕妇抗凝改善胎盘血循环、促进羊水生成治疗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羊水过少患者(妊娠28~34周)98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分娩的未经治疗的羊水正常孕妇(妊娠>28周) 9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中药抗凝治疗。观察实验组抗凝治疗后羊水指数情况、凝血功能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分娩方式、产时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抗凝治疗前、后羊水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孕次、产次等一般情况及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情况及早产、新生儿评分、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新生儿随访至生后12周黄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抗凝治疗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未发现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临床推广。
- 杨彩霞唐淑稳
- 关键词:羊水过少抗凝治疗
- 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发生嵌顿一例报告
- 2020年
- 意外妊娠是全球性问题,妇女产后排卵往往早于月经复潮,产后1年内妊娠多数为非意愿妊娠[1]。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是一种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其避孕有效性>99%,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可有效降低产后非意愿妊娠发生的风险,但由于子宫质较软、肌纤维松弛和哺乳等原因,产后发生嵌顿、穿孔等并发症风险增加[2]。本研究报告1例剖宫产术中放置IUD后发生嵌顿患者,并分析嵌顿发生的可能原因、诊断、处理及经验教训,为临床医生产后避孕服务提供借鉴。
- 杨彩霞杨彩霞岳秀英唐淑稳
- 关键词:剖宫产术宫内节育器嵌顿病例报告
- 阴道分娩97例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的危险因素,为降低PUR发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6年1—12月经阴道分娩PUR患者97例为观察组[A组,其中分娩镇痛者83例(A1组),无分娩镇痛者14例(A2组)],随机选择同期经阴道分娩无尿潴留者88例为对照组[B组,其中分娩镇痛者59例(B1组),无分娩镇痛者29例(B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期并发症、产时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次、胎膜早破、枕左前(LOA)胎位、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UR的危险因素有孕周增大(OR=1.619,95%CI:1.121~2.339)、产钳助娩(OR=4.981,95%CI:2.184~11.361)、产后出血(OR=3.429,95%CI:1.024~11.488)和侧切(OR=2.419,95%CI:1.058~5.531)。PU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年龄最佳临界值为26.50岁,孕周最佳临界值为40.36周,新生儿体质量最佳临界值为3 372.50 g,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402.50 min,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61.50 min,无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230.00 min,无分娩镇痛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34.50 min。结论:对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诸因素适当干预,可减少PUR的发生。
- 杨彩霞唐淑稳兰淑海陈金铃
- 关键词:分娩并发症自然分娩
- 阴道分娩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8
- 2020年
-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阴道分娩后6~8周盆底筛查确定为PFD的107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无PFD的10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产时情况、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体质量情况。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中定量资料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胎膜早破、胎位、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会阴侧切、会阴裂伤、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FD影响因素有:孕周(OR=1.648)、分娩镇痛(OR=6.111)、产钳助娩(OR=7.616)、产后出血(OR=3.468)为PFD的危险因素(P<0.05)。PFD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年龄最佳临界值为26.52岁,孕周最佳临界值为40.38周,新生儿体质量最佳临界值为3372.56 g,第一产程最佳临界值为395.0 min,第二产程最佳临界值为41.5 min。结论初产妇早期PFD危险因素较多,加强孕期管理、控制胎儿体质量、缩短第一及第二产程、提高助产技术及控制产后出血等可减少其发生。
- 杨彩霞唐淑稳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阴道分娩
-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RSA研究领域免疫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导致RSA的免疫学病因,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RSA患者妊娠成功率、改善母婴结局意义重大。应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复发性流产'和'免疫因素'等为关键词,检索2010-01-01-2018-12-31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58篇,中文文献45篇。纳入标准:(1)复发性流产基本资料介绍。(2)免疫性复发性流产分型。(3)免疫因素复发性流产不同病理变化。根据纳入的标准,最后纳入34篇高度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表明,免疫性流产可分为2种。自身免疫型包括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磷脂抗体、狼疮凝血因子、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和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同种免疫型包括固有免疫紊乱(如自然杀伤细胞及补体系统异常等)和获得性免疫紊乱(封闭抗体缺乏、辅助性T淋巴细胞异常等)。深入研究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可以加深对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的认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改善母婴结局。
- 杨彩霞唐淑稳
- 关键词:免疫因素抗体
- 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产后避孕是防止产后12个月内非意愿妊娠的发生^([1]),我国产后1年内非意愿妊娠发生水平较高,一项多中心、大样本调查研究显示^([2]),我国产后12个月累积非意愿妊娠发生率为5.3%(95%CI 4.5~6.1),非意愿妊娠产妇无论是非计划分娩,或是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3])。妊娠间隔短发生流产、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膜早破、妊娠期贫血等概率增加,剖宫产分娩后短时间内再次妊娠增加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及子宫破裂的风险^([4]).
- 杨彩霞孙丽颖
- 关键词:产后宫内节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