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变形抗力预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带钢变形抗力预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步骤一,变量预分析,确定连接函数和模型的形式,确定模型因变量和自变量;步骤二,模型设定,确定模型的基本形式,根据因变量的分布来选择连接函数,确定每个...
- 李伟刚刘超冯宁鲁凌云
-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变形抗力预报被引量:4
- 2018年
- 基于热连轧生产过程实测数据,建立一种具有广义可加形式的热轧带钢变形抗力模型。首先,提出基于广义可加模型框架的热轧带钢变形抗力建模方法,包括变量预分析、模型设定、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等步骤;给出了估计模型各自变量平滑函数的back-fitting算法。接着,针对宝钢1880精轧机组进行建模实验,通过收集覆盖多钢种的带钢样本数据,建立了热轧带钢变形抗力的广义可加模型,采用三次光滑样条来估计各个模型自变量的单变量函数,获得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变形速率等因素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实际建模实践表明,新模型的结构优于宝钢1880在线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适应钢种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热连轧生产在线过程控制。
- 李维刚冯宁冯宁严保康
- 关键词:热轧带钢变形抗力
- 基于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的混合萤火虫算法
- 2016年
- 针对标准萤火虫算法(FA)中存在的种群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不足,提出一种以memetic算法为框架、将同步扰动随机逼近和萤火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FA-SPSA),即首先使用萤火虫算法对种群进行全局寻优,然后使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对选出的部分最优个体进行局部搜索,从而增强萤火虫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通过6个标准测试函数对FA-SPSA算法的性能进行检验,并与标准萤火虫算法、果蝇算法、改进的果蝇算法等其他4种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A-SPSA算法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总体上优于对比算法。
- 李维刚冯宁刘超刘翱
- 关键词:萤火虫算法MEMETIC算法全局搜索局部搜索
-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包括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呈周期性阵列排列,之间无缝连接;基本单元包括金属图案层、介质基板和金属背板,金属图案层是具有厚度的对称...
- 程用志李维刚冯宁
- 文献传递
- 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研究与开发被引量:6
- 2017年
- 对精轧阶段存在相变的热轧钢种,因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常规的奥氏体轧制钢种显著不同,使得传统变形抗力模型的预报误差较大,严重影响这类钢种的轧制稳定性。为此,研发了一种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通过在原变形抗力模型基础上添加一个新的相变趋势项,该修正项为轧制温度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并根据钢种分类来精细优化适应不同钢种轧制的多项式待定参数。该模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涟钢CSP热连轧生产线变形抗力在线计算,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新模型上线后,变形抗力与轧制力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轧制力模型预报误差12%以内的比例从83.3%提高到96.7%,满足了热连轧精轧相变带钢的稳定生产要求。
- 李维刚冯宁王慎德严保康
- 关键词:热轧带钢变形抗力轧制力相变
- 一种基于OPC UA协议的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OPC UA协议的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解决工业现场各底层设备、测量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多层级数据的采集、传输与监测问题,实现复杂底层自动化设备数据的透明化,改善信息集成方式,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底...
- 李维刚冯宁胡石雄杨威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包括基于超材料的反射模式宽频带线偏振转换器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呈周期性阵列排列,之间无缝连接;基本单元包括金属图案层、介质基板和金属背板,金属图案层是具有厚度的对称...
- 程用志李维刚冯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OPC UA协议的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OPC UA协议的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解决工业现场各底层设备、测量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多层级数据的采集、传输与监测问题,实现复杂底层自动化设备数据的透明化,改善信息集成方式,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底...
- 李维刚冯宁胡石雄杨威
-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变形抗力预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热轧带钢变形抗力预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步骤一,变量预分析,确定连接函数和模型的形式,确定模型因变量和自变量;步骤二,模型设定,确定模型的基本形式,根据因变量的分布来选择连接函数,确定每个...
- 李维刚刘超冯宁鲁凌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