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显像
  • 7篇心肌
  • 6篇心肌灌注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腺苷
  • 5篇腺苷负荷
  • 5篇冠心病
  • 4篇心肌灌注显像
  • 4篇灌注显像
  • 4篇病变
  • 3篇单光子
  • 3篇造影
  • 3篇腺苷负荷心肌...
  • 3篇冠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负荷心肌灌注...
  • 3篇SPECT/...
  • 2篇动脉病变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6篇杨继敏
  • 8篇王蒨
  • 7篇丁健
  • 7篇米宏志
  • 6篇焦建
  • 4篇陆遥
  • 4篇郭芳
  • 3篇赵建东
  • 3篇田文剑
  • 3篇柏江
  • 3篇李珺奇
  • 3篇刘亚娟
  • 2篇杜靖
  • 2篇王蓓
  • 2篇王金城
  • 1篇张烨虹
  • 1篇赵健东
  • 1篇路遥
  • 1篇李爱阳
  • 1篇焦健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0
  • 9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诊治的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标准治疗组(10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4.08±0.82)、(2.49±1.22)mmol/L,标准治疗组为(4.63±0.95)、(2.76±1.01)mmol/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5.93±0.98)、(4.13±1.18)、(5.87±1.05)、(3.86±1.20) mmol/L]降低,且治疗后强化治疗组低于标准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酰甘油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为(1.29±0.35)、(1.44±0.37)mmol/L,标准治疗组HDL-C治疗前后为(1.38±0.39)、(1.40±0.43) mmol/L,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强化组P<0.05),但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5.79 mg/L比2.12 mg/L)(P<0.01).随访24周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肮缺血发作及脑卒中总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标准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安全性好,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杨继敏刘亚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
3+2助理全科医师导师制的初步实践与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3+2助理全科医师导师制培养的效果。方法对某院招收28名3+2学员按照某院的标准实行导师制培养。对28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助理医师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 89.29%的学员认为导师制培养效果很好;96.4%的学员认为导师带教式的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让学员有了归属感,92.86%认为导师带教式的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全科医师全面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96.42%认为在导师的指导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92.86%认为导师在学员具备良好医德医风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首批招收的28名学员在全国助理全科医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率达85.71%,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30%),通过率明显高于未实行导师制培养的单位。结论对3+2助理全科医师培养可以采用导师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
杨继敏刘亚娟李爱阳
关键词:导师制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方法:480例行PCI术的CHD患者采用RandA1.0将4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于术前7d,研究组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ET-1、NO及NOS)、心肌损伤指标(CK-MB、cTnI及h-FABP)和炎性因子(hs-CRP、IL-6、IL-10、TNF-α及IFN-γ)的变化。结果:两组内皮功能指标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ET-1明显低于对照组,NO及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和CTnI指标比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h-FABP水平浮动不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s-CRP、TNF-α以及IFN-γ指标治疗后明显提升(P<0.01),IL-6及IL-10指标上涨幅度不大,P>0.05;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HD PCI术后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
何丹杨继敏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PCI术内皮功能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米宏志王金城王蒨丁健焦健杨继敏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血流供应异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于评价冠心病心肌血流供应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858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常规标准程序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由2位以上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定性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在显像前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分析用Kappa检验,Kappa>0.45为一致性较好.结果 185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有1支及1支以上冠脉狭窄≥50%的患者957例,其中单支病变506例,双支病变256例,三支病变195例;共累及冠脉1603支,其中左前降支(LAD)765支、左回旋支(LCX)399支、右冠脉(RCA)439支.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者1126例,与冠脉造影对照,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54%(876/957),特异性为72.25%(651/901),阳性预测值为77.80%(876/1126),阴性预测值为88.93%(651/732),2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641).对LAD、LCX和RCA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1%(622/765),56.64%(226/399)和70.62%(310/439);对单支、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443/506),94.92%(243/256)和97.44%(190/195).腺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12%(1563/1858),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评价心肌血流供应异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蒨杨继敏米宏志郭芳焦建孟晶晶丁健陆遥
关键词:腺苷MIBI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价值
杨继敏王蒨
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机完成^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脉CT造影(CTCA)。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采用标准二日法,首日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CTCA。腺苷按患者体质量以0.84mg·kg^-1·min^-1经静脉泵匀速给药,CTCA使用标准自动对比剂跟踪扫描程序完成。通过专用融合软件将心肌血流灌注与冠脉三维成像图融合,评价心肌缺血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结果40例患者,CTCA正常20例,异常20例;120支冠脉中共检出33支病变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5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脉9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22例,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18例。SPE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图像显示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且无狭窄冠脉占总的无狭窄冠脉的92.47%(86/93),狭窄〈75%的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阳性率占42.86%(6/14,例),狭窄〉75%或闭塞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占92.31%(12/13,例)。120支冠状动脉中20.83%(25/120,支)的病变冠脉为“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测出27例患者中25.93%(7/27,例)有无狭窄病变的冠脉导致心肌缺血;使15.38%(2/13,例)冠脉病变患者免除有创性诊断检查;指导对42.86%(6/14,例)的狭窄〈75%冠脉行药物治疗或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为1支狭窄〉75%的冠脉无需行血管重建术提供依据。结论SPECT/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显像可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可提供综合信息诊断冠心病和指导治疗。
王蓓焦建杜靖米宏志赵建东郭芳杨继敏柏江丁健陆遥田文剑李珺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价值临床评价--大样本资料回顾性分析
王蒨杨继敏米宏志丁健赵建东
融合影像技术对致心肌血供异常的冠脉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评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冠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图像融合技术用于诊断...
杨继敏
关键词:融合技术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非典型缺血图像分析
赵健东王蒨杨继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