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军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党群
  • 2篇党群关系
  • 2篇特派员制度
  • 1篇依附
  • 1篇异化
  • 1篇渊源
  • 1篇职业教育
  • 1篇中等职业教育
  • 1篇中共
  • 1篇中共早期
  • 1篇中国劳动组合...
  • 1篇史法
  • 1篇史观
  • 1篇史识
  • 1篇书记
  • 1篇权力
  • 1篇权力思想
  • 1篇历史考察
  • 1篇教育
  • 1篇教育体系

机构

  • 5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马学军
  • 1篇应星

传媒

  • 1篇社会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苏区研究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派员制度与中共早期工人运动:以安源工运史为中心(1921-1925)被引量:12
2017年
以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研究,多偏重阶级斗争的革命话语视角,而较少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形态问题。本文以早期安源工运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并比较特派员李立三和刘少奇二人的工作效果,以此来探究中共早期采用特派员制度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形态。本文认为,李立三利用个人资源开创了安源工运,而作为继任者的刘少奇则未能维系安源工运,表明中共采用的派遣特派员的组织制度的运作效果是引发安源工运兴衰的重要原因。特派员实际的工作效果,既与其个人的地方资源有关,也与其在党内的位置密切相关。对中共早期特派员制度的具体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中共早期发动工人运动的组织方式问题,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共早期组织形态的发育和演化。
马学军
关键词:特派员制度
转型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异化”——对一个县级职业高中历史和现实的考察被引量:9
2014年
职业教育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对个人技能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占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自转型时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没有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基于一所县级职业高中的田野材料,试图把职业学校面临的招生升学和培训实习的困境置于宏观的历史制度背景和微观的学校运作机制中,分析其所处的教育体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结构性的变迁,逐步形塑了当下的办学困境。作者认为职业高中在目前并未为学生提供一条不同于高等升学的职业道路,也未培养出适应于企业生产的技术工人,而是在地方承担起管理大量"学困生"的任务,以致学校既不以升学为重心,也不以培训为重心,越发陷入以"安全管理"为重心的异化境地。
马学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体系经济结构安全管理
福柯权力思想中的史观、史识与史法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借助中国史学史的基本范畴,将福柯权力运作分析中的史观、史识与史法勾连起来,揭示了作为一个伟大史家的福柯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本文认为,福柯以独特的历史观和现在观融贯在一起的"当前史"为基础,以权力的"配置"为核心要义,承袭并推进了尼采所提出的谱系学研究方法,对西方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早期权力运作机制的转变作了独特的探究。与尼采的超验分析所不同的是,福柯是在历史的经验分析中揭示出现代权力机器的构成、运作和演变的,因此,他既对现代政治理论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又给传统史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但福柯的史学思想并非后现代式的碎片化世界,而是依然与传统史学有着重要的相通之处。
马学军应星
关键词:福柯
从安源的困惑到白区的反思:刘少奇党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2017年
中共根据在城市和农村多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切工作都要密切联系群众这样的党群关系特点。在大革命时期,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党的领导方式不够成熟,党和群众都有冒进行为,党群关系也并未理顺,刘少奇在安源工作时期非常苦闷。在后来的白区工作中,刘少奇反思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整顿和转变白区党和群众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党群关系思想,对形成和阐述中共党群关系也有重要贡献。
马学军
关键词:党群关系历史考察
把头包工制:近代中国工业化中的雇佣和生产方式被引量:17
2016年
本文着重从组织形成的历史过程与维系的社会基础来分析我国近代工业化中把头包工制这种重要的劳工雇佣及生产作业组织。基于近代工业史、企业史、工运史的相关历史资料及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方式的历史渊源、层级结构与改革过程。本研究认为,这种方式最先在洋务派兴办的厂矿企业中出现,后又扩展到近代其他类型的重工业厂矿企业中;这种方式固然受到西方包工制的影响,但其中把头的组织实则来源于湘军组织,二者内在共通之处是带领者和被带领者之间结成的依附庇护关系,而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又根源于秘密社会;这种方式虽不符合西方科学理性的生产管理标准,且是近代工人运动努力废除的目标,但在近代却长期存续并非常有效。深入研究这种具有传统社会历史基础的组织,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劳动方式演变的轨迹,及其与现代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方式的交汇与碰撞。
马学军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渊源与演变再考察被引量:6
2016年
已有文献关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称、活动方式及组织性质存在分歧。本文结合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文献材料,认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组织工人运动过程中引入了俄共(布)特派员制度和党团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实践中表现出与俄共(布)不一样的制度形态和内在困境。本文认为这个组织在性质上既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也不是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的前身,同时它也并不是完全的党团制度,而是前"党团"时期一种混合的制度形态。
马学军
关键词:特派员制度党群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