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达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糖尿病足
  • 5篇细胞
  • 4篇糖尿病足感染
  • 4篇足感染
  • 4篇截肢
  • 3篇单胞菌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糖尿病足患者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相关危险因素
  • 3篇相关危险因素...
  • 3篇耐药
  • 3篇假单胞菌
  • 3篇假单胞菌感染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安徽省五河县...

作者

  • 14篇张达
  • 8篇李代清
  • 8篇刘倩
  • 8篇孙茜
  • 7篇王鹏华
  • 7篇褚月颉
  • 7篇杨蔚
  • 4篇丁群
  • 3篇孟树优
  • 3篇张诗田
  • 2篇牛文彦
  • 2篇何庆
  • 2篇李萍
  • 1篇袁宇
  • 1篇孙富军
  • 1篇盂树优
  • 1篇朱慧
  • 1篇于艳秋
  • 1篇汤云昭
  • 1篇岳晶晶

传媒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足感染截肢(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倩王鹏华张达杨蔚孙茜褚月颉李代清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3T3-L1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碱(0、5、10、20和40μmol/L)处理24 h后,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和内脂素以及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同时用10μmol/L小檗碱分别处理脂肪细胞0、4、8、24、48 h后,以相同方法测定上述指标mRNA表达水平。结果10-40μmol/L小檗碱剂量组的脂肪细胞内IL-6、TNF-α、瘦素、FAS、ATGL、AFABP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0μmol/L组,内脂素mRNA高于0μmol/L组(P〈0.05),各组间脂联素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48 h时间处理组细胞内IL-6、TNF-α、瘦素、AFABP、ATGL、FAS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0 h组,内脂素mRNA水平高于0 h组(P〈0.05)。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仅在48 h处理组降低(P〈0.05)。各组间ACC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檗碱能影响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和关键脂肪酶及蛋白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分子机制。
李萍岳晶晶张达牛文彦何庆
关键词:小檗碱脂肪酸合酶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RLEUKIN-6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耐药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创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医院428例DFI溃疡中分离出85株铜绿假单胞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溃疡深度、感染严重程度之间...
孙茜王鹏华褚月颉张达丁群孟树优杨蔚刘倩李代清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耐药特点分析
孙茜王鹏华褚月颉张达丁群孟树优杨蔚刘倩李代清
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spase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外周血非炎性单核细胞(CD14+CD16)和炎性单核细胞(CD14+CD16+)的caspase活性与肥胖、空腹血糖、血液中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张诗田张达姚智牛文彦
关键词:肥胖糖尿病炎症单核细胞CASPASE
糖尿病足感染截肢(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除感染因素外影响感染程度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大(小)截肢(趾)的因素。方法选取PEDIS感染分级3~4级的糖尿病足病已愈合的患者1076例,分未手术愈合组(A组,48例)、小截肢(趾)愈合组(B组,162例)、大截肢愈合组(C组,7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生化指标和SAD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小截肢(趾)和大截肢的因素。结果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血尿酸水平与SAD评分中的动脉病变是其行小截肢(趾)手术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血尿酸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Charlson评分和患者SAD评分中的动脉病变程度与溃疡深度是其行大截肢手术的影响因素。结论血小板计数、血尿酸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合并症Charlson评分及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和溃疡深度可以预测感染程度较重糖尿病足患者截肢(趾)的危险性。
刘倩王鹏华张达杨蔚孙茜褚月颉李代清
关键词:糖尿病足截肢术溃疡尿酸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耐药特点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医院428例糖尿病足感染溃疡中分离出85株铜绿假单胞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溃疡深度、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特点。结果(1)428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0.47%和41.12%:(2)PA占全部检出菌类的19.86%,多药耐药PA为28株,占PA的32.9%;(3)PA感染组溃疡面积大于非PA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及革兰氏阳性感染组(P〈0.05);(4)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比,PA感染组患者年龄偏大(P〈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1),缺血性溃疡较多(P〈0.05),骨髓炎发生率较高(P〈0.01);(5)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相比,PA更多分离自溃疡较深、感染较重的创面(P〈0.01);(6)PA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在32.9%~61.2%、37.6%~42.4%、37.6%~62.4%之间,发现1例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占1.2%,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100%。结论PA多分离于深部溃疡,且PA引起的感染较重,糖尿病足感染中PA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孙茜王鹏华褚月颉张达丁群盂树优杨蔚刘倩李代清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抑郁情绪对Wagner3级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探讨抑郁情绪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因糖尿病足病住院的168例Wagner 3级足溃疡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按照抑郁程度分为不伴抑郁组和伴抑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情绪对糖尿病足患者足溃疡愈合以及对足溃疡愈合的患者行截肢手术的影响.结果 Wagner 3级患者中伴抑郁症者95例(56.5%),不伴抑郁症者73例(43.5%).卡方检验证实伴抑郁者溃疡不愈合率较不伴抑郁者显著增加(分别为18.9%和6.8%,OR=2.779,95% CI:1.120 ~9.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依次调整了与足溃疡预后密切相关的感染程度与动脉病变程度以及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合并症Charlson评分等因素后,抑郁仍是患者溃疡不愈合的危险因素(OR=3.569,95%CI:1.220~10.442).进一步对溃疡愈合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发现,在依次调整上述因素后,抑郁情绪的存在也是溃疡愈合组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OR=2.793,95% CI:1.361 ~ 5.732).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并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对其进行筛查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可降低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手术风险.
刘倩李代清柳雷孙茜杨蔚张达褚月颉王鹏华
关键词:糖尿病足抑郁溃疡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误诊病例诊治回顾
2014年
目的分析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肌瘤并S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有子宫肌瘤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无特异性的CS临床表现,多次实验室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垂体激素异常,查垂体MRI未见异常,经肾脏B超及SCT检查考虑左肾上腺腺瘤,行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SCS。结论 SCS无明显临床表现,对于发现有垂体激素异常的患者,要考虑合并SCS可能。
朱慧于艳秋张达李萍何庆
关键词:子宫肌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
环孢菌素A抑制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索环孢菌素A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方法 经胆管不离体灌注胶原酶消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环孢菌素A(0.5、1.0、2.5、5.0、10.0 μg/ml)干预不同时间后,吖啶橙/碘化丙锭染色,未经环孢菌素A处理的胰岛作为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胰岛细胞存活变化。对照组和1.0 μg/ml环孢菌素A干预组中的胰岛分别孵育24 h后,进行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探测P糖蛋白基因(abcb1b)、凋亡基因(casp3、Bcl-2)、胰岛素合成相关基因(pdx1、ins1、ins2)和胰高血糖素基因(glucagon)表达量的变化;通过罗丹明细胞内聚集实验评估P糖蛋白外排泵功能。结果通过胰岛存活状态的观察,确定1.0 μg/ml环孢菌素A为合适的干预浓度。环孢菌素A干预对体外胰岛高糖刺激下的第一时相分泌无抑制,而对第二时相抑制作用显著(P〈0.01)。环孢菌素A干预24 h后,abcb1b、ins1、ins2、pdx1、glucagon、casp3表达量均无变化;Bcl-2基因较对照组下调明显(P〈0.01);环孢菌素A干预24 h后胰岛细胞内罗丹明聚集量的显著增加(P〈0.01)。结论 环孢菌素A干预抑制胰岛素第二相分泌,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胰岛素分泌的变化与P糖蛋白的表达、胰岛素合成及胰高血糖素无关,但是环孢菌素A对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能排除P糖蛋白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性。
孟树优刘倩孙富军汤云昭丁群孙茜张达李代清
关键词:环孢菌素A胰岛Β细胞凋亡P糖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