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宗教情怀的产生与相歧之根源刍论
- 2016年
- 宗教这种历史文化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或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憧憬希望田野的宗教情怀;惟其初始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歧异,才决定了这种神圣而超越的终极情怀在具体的'文化遗传'中,分别被安置成了内在的道德情操与外在的宗教救赎两途。农耕生活产生了'天道自然'的宗教情怀,游牧或商业航海生活则产生了'神创世界'的宗教情怀。
- 马健姜锡润
- 关键词:宗教情怀
- “格致、践履”的体悟:一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 2011年
- 在谈到中国传统意识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特质时,可以说它是立基一种经验的直觉或感性的直观;实际上也可以说,它是立基一种通常所说的“感觉”:只是这“感觉”非同一般意义的“知觉”,而是对事物或事情背后的“某种东西”当下把握的“心领神会”;于是这被称作“体悟”的“感觉”过程,便蕴涵了被强名称谓“道”或“理”的、需要思考或琢磨的事情本身。
- 马健
- 关键词:体悟实践论
-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演进逻辑——基于诠释与理解的双重审视
- 2023年
- 本文旨在通过对卢卡奇总体性范畴做系统分析,揭示卢卡奇为总体性思想的演进逻辑所提供的不同“理解”论域。卢卡奇早期站在诠释学层面来“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理性原则裹挟下的总体性范畴,并受马克斯·韦伯合理化思想的影响,进而在形式上,打开了总体性范畴的内在线索;随后卢卡奇借助历史唯物主义视野来“理解”总体性,基于对青年黑格尔劳动研究视域的分析,最终实现了对总体性思想内容上的丰富和把握。
- 马健
-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评析
- 2007年
-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历史地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由来,侧重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主张,具体地分析了其主张的观点、根据、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了其主张的历史价值。
- 姜锡润马健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思想
- 历史感的嬗变——从黑格尔的“自意识”到马克思的“克服意识”被引量:1
- 2022年
- 历史感,是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二者历史观差异的重要环节。此般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自意识”与“克服意识”的隐性关系层面。黑格尔从“自意识”的视野出发,释放出其历史感所蕴含的理性规定,并且通过对自意识的形式规定,最终使其历史感进入思辨哲学的境地。马克思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历史感所呈现的理性阐释和总体论证,并在深入历史现实的基础上,既详细分析了“自意识”的抽象普遍性所带来的历史局限,又通过对“克服意识”具体内涵的分析,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绝对理念的思辨关切,并为自身的历史感找到其现实主体,最终呈现出历史感演变的现实路径,即从自意识到克服意识,从理性追问到现实考察的飞跃,并在历史感嬗变的历史过程中,守护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地基。
- 马健
- 关键词:历史感嬗变
- “易”、“道”概念与中西文化之融合
- 2007年
- 我们正处在一个自集合属性的大交换的时代:“市场化”把世界统一成了“地球村”,“网络化”把世界变成诸多集合因素的置换场……在西方实用科技的高技术,以藐视一切、唯我独尊的姿态,创造出这一切的非凡时,也犹如打开了世界的“潘多拉之匣”。在此人文与生态的双重生存危机的显现中,人类亟盼在进化与伦理、发展与和谐、需求与约束间的均衡法则与超凡卓越的实用科技圆融一体,让自己躲过“科学”悖论的黑洞。
- 马健
- 关键词:地球村市场化生态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 2020年
- 学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注从未间断,但该理论通常只被视为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之作.海德格尔曾称赞马克思触及"历史本质性"维度,即一种有别于历史性维度而专注于呈现客观的历史现实的维度.根据这一维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及赫斯的异化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并同时体现为"历史本质性"维度之于历史性维度的超越——异化理论已经深入客观存在的异化现实的历史之中.就这一点而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其后来的阶级理论及资本批判理论,或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因"历史本质性"维度而被内在贯通起来.
- 马健
- 关键词:异化理论
-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实践向度--基于主体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双重视域
- 2021年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通过对私有财产的考察,进而打开了异化理论的世俗批判道路,并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中使得异化理论的建构开始由主体异化阶段向劳动异化阶段过渡。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一方面涵射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并超越后者实现了对黑格尔对象性思想的批判,另一方面隐含着马克思经历了从早期的宗教批判到法哲学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展过程,这样一来,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在主体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过程中达到了历史现实性高度。
- 马健
- 关键词:劳动异化
- 劳动与人的规定性--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解读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从劳动与人的规定性之关系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劳动是人按自己的意志与意识去改变世界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不断对象化、对象世界不断人化的历史文化过程,是人在自由自觉地改变自然中既创造对象世界又创造人本身的社会过程,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由于劳动,人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存在,是不断追求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意义性"的存在,是自在又自为的文化的存在,是社会历史的存在。当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它的非现实化时,劳动就变成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则直接导致了现实的人的异化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创造性劳动,真正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就是真正实现了自由的完全的人。
- 姜锡润马健
- 关键词:劳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