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林

作品数:118 被引量:1,7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养分
  • 16篇堆肥
  • 14篇农业
  • 12篇畜禽粪
  • 12篇养分管理
  • 12篇禽粪
  • 10篇
  • 9篇
  • 9篇ER模型
  • 8篇氮磷
  • 8篇氮素
  • 8篇农田
  • 8篇污染
  • 7篇畜禽粪尿
  • 7篇施用
  • 7篇土壤
  • 7篇反应器
  • 6篇堆肥反应器
  • 6篇畜禽
  • 6篇养分资源

机构

  • 85篇中国科学院遗...
  • 4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8篇河北农业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市土肥工...
  • 3篇海南大学
  • 3篇河北省畜牧总...
  • 3篇北京市畜牧业...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石家庄市畜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7篇马林
  • 56篇柏兆海
  • 42篇王选
  • 35篇张福锁
  • 30篇马文奇
  • 16篇王方浩
  • 14篇张卫峰
  • 11篇胡春胜
  • 8篇魏静
  • 7篇张西群
  • 6篇赵路
  • 6篇高利伟
  • 5篇刘东
  • 5篇江荣风
  • 4篇李晓欣
  • 4篇王选
  • 4篇贾小红
  • 4篇路光
  • 4篇张楠楠
  • 3篇夏立江

传媒

  • 28篇中国生态农业...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世界农业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乳业
  • 1篇农村实用工程...

年份

  • 17篇2023
  • 8篇2022
  • 19篇2021
  • 15篇2020
  • 6篇2019
  • 1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土壤-饲料-奶牛”系统氮磷流动及环境损失时空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分析大城市郊区"土壤-饲料-奶牛"养殖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是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农牧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等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选取北京市郊区28个规模化奶牛农场,调研包括饲料来源和投入、奶牛生产和粪尿管理以及产品输出情况。结合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和北京市统计数据,利用NUFER-animal模型对1980—2013年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农场"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奶牛个体尺度(仅包括泌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9%增加到21.2%,磷利用效率从13.8%增加到27.3%;群体尺度(包括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和干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5%增加到18.2%,磷利用效率从15.8%增加到24.9%;系统尺度(土壤-饲料-奶牛)氮利用效率从11.3%增加到15.8%,磷利用效率从13.3%增加到22.3%。北京市奶牛养殖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氮利用效率在1985年前减少;而1985年后逐渐增加。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磷利用效率均不断增加。系统尺度氮总损失从1980年的1 516 t增加到2013年的16 973 t;磷总损失从114 t增加到1 763 t。生产1 kg氮磷产品造成的氮和磷损失均表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北京市"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氮磷流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养分利用效率和总环境损失不断增加。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模式从传统向集约化转变和环保管理措施的完善。因此,调整奶牛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提高喂养技术和粪尿管理水平等是提高都市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魏莎柏兆海吴迪梅江荣风夏立江马林
关键词:养分利用效率氮损失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 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饲料、生活能源(包括秸秆直接作燃料和做沼气)、原料(秸秆造纸等)、焚烧(包括秸秆田间焚烧和地头焚烧)以及堆弃6个方面进行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还田、饲料和生活能源比例分别为40.7%、24.2%和22.5%。主要作物秸秆中,小麦秸秆还田比例超过50%,达到57.7%,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也在38.4%。从不同地区来看,以小麦为例,秸秆还田比例从24.7%到96.3%差异较大,小麦秸秆还田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作物秸秆资源利用
中国钾肥施用情况及需求形势分析
中国是世界钾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钾肥消费的20%左右。从历年消费情况看,中国钾肥投入总量由1980年的38.6万吨(折纯K2O,下同)增长到2005年的720万吨,年均消费递增率达到12%。但是中国的钾资源不足,钾...
张卫峰张福锁陈清江荣风陈新平张四代马林王激清卢树昌葛晓颖高利伟牛君仿刘维振
关键词:钾肥施用市场价格
文献传递
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整理了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各主要州的贯彻落实和典型案例,并着重分析了美国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集约化畜牧业养分管理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对中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的启示。
向玥皎王方浩覃伟马林张卫峰张福锁
关键词:土壤环境政策
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被引量:174
2013年
【目的】氮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子。定量氮素的来源和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协调中国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方法】通过食物链模型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来源的构成、特点和变化,以及氮素投入变化对农业生产、人体营养改善的贡献,并通过国内外综合比较提出了未来中国氮素管理的重点方向。【结果】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对近二十年全球氮肥产用量增长的贡献达61%和52%。氮肥已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氮素输入量的72%,中国人蛋白质消费量中有56%来自于氮肥,氮肥等新技术的增产作用相当于将人均耕地面积从0.08 hm2提高到了0.52 hm2,扩大了6.5倍,这是中国以全球10%的土地资源、21%的灌溉面积养活20%的人口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氮肥生产量超过了消费量、而消费量超过作物最高产量需求量,农业系统中的氮肥盈余量已经达到175 kg.hm-2,成为环境污染因子。【结论】中国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鼓励施肥转向控制施肥,以同时实现增产和环保;从满足化肥供应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加强节能和产品优化工作;从单一促进农业管理转向能源、农业和环境管理的同步。
张卫峰马林黄高强武良陈新平张福锁
关键词:氮肥
黄淮海地区有机养分资源及其新型沼肥开发利用技术
魏静刘东臣马文奇刘栋马林刘东路光高利伟赵路刘晓利许俊香张海燕
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作物秸秆的过剩,创建了畜牧和家庭体系有机养分资源流动模型和参数体系,明确了黄淮海地区有机养分资源的特征、去向、问题及其开发利用的方向;针对大型畜禽养殖场粪尿处理的难题,创建了畜禽粪便自暖并...
关键词:
关键词:沼气工程
中国食物链氮素资源流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食物链氮素流动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2005年食物链系统进入环境的氮素为4288×104t,是1980年的2.4倍。
马林魏静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养分资源管理资源流动粮食安全
中国北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被引量:9
2021年
突破厚包气带农田根层氮磷淋溶与地下水污染复杂定量关系和阻控机理是国际研究难点。本文系统梳理了重点研发专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项目包括以下4方面研究内容:1)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根层氮磷淋溶时空规律;2)根层-深层包气带氮磷淋溶机制和主控因子;3)黑土、潮土和褐土氮磷淋溶阻控机制及其效果;4)典型农区氮磷淋溶风险与区域消减途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受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黑土区、潮土区和褐土区根层氮磷淋溶规律与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体现出空间不一致和较大差异性。黑土区虽然根层淋溶较小,然而受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水质对淋溶响应更强烈,应该进一步研究黑土区地下水水质对淋溶的响应机制。华北潮土区和褐土区厚包气带具有明显氮阻控能力,应该进一步加强厚包气带对氮磷淋溶减排机理与途径研究。2)基于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和12 m深观测井对包气带农田土壤氮盈余累积特征和淋失规律的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区的环境安全施氮量约为200kg(N)·hm-2·a-1,超过环境安全阈值的多投入氮肥中有51%淋失到1m根层以下,不合理灌溉、强降水、大孔隙和裂隙是造成土壤硝酸盐淋溶的主要因素,对包气带累积硝态氮的淋失作用可影响至6m以下土层。3)利用深层取样和生物学方法结合,对厚包气带0~10.5m原位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是微生物进行反硝化的主要场所,深层土壤中反硝化作用显著减弱,"碳饥饿"是限制底层土壤反硝化微生物丰度与活性的关键因素;室内培养试验证实添加碳源可有效激活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活性,为"根层截氮包气带脱氮"的淋溶阻控机理找到了突破口。4)利用黑土、潮土和褐土区氮磷�
马林王洪媛王洪媛胡克林梁超梁超杜连凤郭胜利柏兆海李晓欣李晓欣王仕琴
关键词:包气带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中国营养体系养分流动循环(CNFC)模型研究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粮食”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饥饿是否会再次敲响中国的大门?》。本文以养分资源为研究对象,用养分流动与循环的方法,建立“中国营养体系养分流动与循环模型”。模型以国民对营养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为驱动力...
马林
关键词:生态系统食物安全
文献传递
智能堆肥反应器系统以及堆肥反应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堆肥反应器系统,包括反应器罐体、用于监测罐体内温度的温度监测部、真空泵、用于监测罐体内氧气浓度的氧浓度监测部、气体冷凝部、加热保温部和PLC控制部;反应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口且顶部设置有第二通气...
王选马林柏兆海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