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琦

作品数:71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8篇肝癌
  • 16篇细胞
  • 13篇原发性
  • 12篇原发性肝癌
  • 10篇食管
  • 10篇疗效
  • 9篇扶正
  • 8篇中医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
  • 7篇食管癌
  • 7篇肿瘤
  • 6篇预后
  • 6篇治疗肝癌
  • 6篇术后
  • 6篇晚期
  • 6篇消融
  • 6篇化疗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机构

  • 66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郏县中医院

作者

  • 66篇陈晓琦
  • 41篇陈欣菊
  • 29篇张传雷
  • 25篇王新亭
  • 16篇冀爱英
  • 13篇郑玉玲
  • 8篇赵云霞
  • 7篇邵明义
  • 6篇张亚玲
  • 5篇杨芳明
  • 5篇王磊
  • 4篇马素平
  • 3篇苏成福
  • 3篇朱建光
  • 2篇王俊涛
  • 2篇陈建设
  • 2篇刘晓娟
  • 2篇张鑫
  • 2篇符宇
  • 2篇赵瑞霞

传媒

  • 8篇中医学报
  • 5篇中医肿瘤学杂...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保健医学研究...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新中医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5篇2023
  • 8篇2022
  • 1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肝癌患者7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栓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陈晓琦冀爱英张传雷王新亭陈欣菊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
整合医学体系下经典名方疗效评价模式的探讨被引量:4
2022年
经典名方是中医方剂学的精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医药理论的完善与创新的载体。中医经典名方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人用经验历史,但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证据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承与发展。文章简述在整合医学体系下,形成“三步式”的经典名方评价模式,首先通过对经典名方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梳理理论渊源,然后实现人用经验向人用经验数据的过渡;接着开发符合经典名方特色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最终形成“文献研究-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的经典名方疗效评价模式,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赵云霞陈晓琦王靖雯张容容李蔓邵范雷邵明义王斌
关键词:经典名方
“阴阳互引灸法”对胃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阴阳互引灸法”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阴阳互引灸法”对胃癌患者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纳入5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化疗+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化疗+基础治疗+“阴阳互引灸法”),各29例,疗程为6个化疗周期。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0%及31%,治疗组骨髓抑制情况得到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白细胞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白细胞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躯体功能、症状/副作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症状/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阴阳互引灸法”可降低胃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等级,改善其生活质量,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龙洋滕迎春赵云霞刘晓娟王森毛佩佩杨芳明陈欣菊陈晓琦
关键词:胃癌化疗骨髓抑制生活质量
扶正消瘤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颗粒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服药1年,观察1年,比较两组1年复发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甲胎蛋白和肝功能分级变化。应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筛选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差异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及相关生物学通路。结果:治疗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胎蛋白和肝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以及两组治疗后对比分别存在39、33种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后发现扶正消瘤颗粒可影响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与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中的相同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FOLD CHANGE>1的相同差异代谢物包括硬脂酸、次黄嘌呤、犬尿酸、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酰多巴胺,Impact>0.1的相同代谢通路有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结论:扶正消瘤颗粒可有效降低综合介入术后Ⅱ期肝癌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调节参与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代谢通路的代谢物含量,抑制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延缓肿瘤复发的作用。
石丹丹孙祎尧陈晓琦杨芳明张传雷王新亭袁长威陈欣菊
关键词:扶正消瘤颗粒原发性肝癌复发率代谢组学
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对索拉非尼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安罗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安罗替尼12 mg,1次/d,连续服用14 d后停用1周。21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每6周通过复查CT或核磁共振评价疗效1次,根据CT或核磁共振测量的目标病灶最大直径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例(5%)达到部分缓解(PR),9例(45%)为疾病稳定(SD),10例(50%)出现疾病进展(PD)。无进展生存(PFS)为4.2个月(95%CI:2.8~5.7个月),总生存(OS)为9.6个月(95%CI:8.5~10.6个月)。没有发生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终止事件,且未观察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4/20,20%),高血压(6/20,30%),蛋白尿(3/20,15%),乏力(9/20,45%),腹泻(3/20,15%),消化道出血(1/20,5%),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给予索拉非尼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安罗替尼单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生存期较长,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后线治疗的抉择。
王新亭陈晓琦张传雷陈欣菊
关键词:肝癌分子靶向治疗
扶正消癥方对乙肝相关肝癌TACE术后患者血清HIF-1α、E-cadherin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以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E-钙黏蛋白(E-cadherin)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扶正消癥方对Ⅰ期、Ⅱ期乙肝相关肝癌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胸腺肽α1注射液及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消癥方疗程9个月,若肿瘤复发则为发生终点事件,即终止本临床观察。考虑观察病例的完整性,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HIF-1α、E-cadherin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al,PFS)的关系,并对2组Karnofsky评分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IF-1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cadheri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Karnofsky评分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PFS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HIF-1α与E-cadherin存在中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HIF-1α与PFS存在强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与PFS存在中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扶正消癥方联合胸腺肽α1注射液及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能更好地降低Ⅰ期、Ⅱ期乙肝相关肝癌TACE术后患者HIF-1α水平,提高E-cadherin水平,延缓肝癌复发,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贾攀马素平陈欣菊陈晓琦
关键词:E-钙黏蛋白
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某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ALT,TBIL,DBIL,ALP,GGT及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分别为(27.3±6.9)μmol/L,(10.9±5.2)μmol/L及(7.3±3.3)μmol/L,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且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王新亭陈欣菊张传雷陈晓琦冀爱英
关键词:牛磺熊去氧胆酸黄疸
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联合新癀片治疗肝癌癌性发热30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联合新癀片治疗肝癌癌性发热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癌癌性发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新癀片,2片/次,3次/d,口服;并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柴胡、黄芩、清半夏、赤芍、牡丹皮、丹参、白芍、白术、青蒿、鳖甲、黄芪、陈皮、茯苓、甘草片、茵陈、水牛角粉),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67%(23/3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40.00%(12/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具有改善肝癌患者癌性发热的作用,并可降低血清IL-6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等机制参与调控癌性发热的发生。
王新亭陈欣菊王莉姣张传雷陈晓琦曾震军
关键词:肝癌癌性发热白细胞介素-6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联合周期性白蛋白输注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联合周期性白蛋白输注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效果。方法40例顽固性腹水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水回输组和特利加压素组,两组同时给予白蛋白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体重、腹围、24 h尿量变化及短期及长期腹水控制率,并对腹水回输组1、2、3年生存率记录分析。结果腹水回输组患者治疗7 d后较治疗前体重[(66.9±3.3)kg vs(69.6±3.0)kg,P<0.05]及腹围[(92.9±6.9)cm vs(101.0±5.5)cm,P<0.01)]明显下降,尿量明显增加[(1523.6±178.2)ml vs(880.5±124.1)ml,P<0.01],而特利加压素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回输组患者短期腹水控制率为90%,而特利加压素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回输组患者长期腹水控制率为90%,而特利加压素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回输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及80%。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联合周期性白蛋白输注治疗顽固性腹水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新亭张传雷陈晓琦冀爱英陈欣菊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腹水浓缩回输营养不良
基于TCGA数据库的肝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预后模型的建立
2022年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构建肝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筛选TCGA数据库中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单因素分析并寻找交集基因集,对交集基因集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寻找核心基因并构建核心基因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1836个差异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及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特异性RNA聚合酶Ⅱ功能上(P﹤0.0001),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周期通路上(P﹤0.0001);77个差异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糖结合功能上(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Cox单因素分析得到29个交集基因,Cox多因素分析后构建了10个核心基因组成的预后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预后模型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结论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10个核心基因组成的预测模型可有效判断肝癌患者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张鑫冉小柯赵云霞陈茜徐宗瑶陈晓琦
关键词:肝癌预后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