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林

作品数:27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肾炎
  • 14篇狼疮
  • 13篇细胞
  • 9篇狼疮性
  • 8篇狼疮性肾炎
  • 7篇肾病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白细胞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系膜
  • 5篇狼疮肾
  • 5篇狼疮肾炎
  • 5篇白细胞介素6
  • 4篇肾小球
  • 4篇外周血单个核
  • 4篇系膜细胞
  • 3篇单核
  • 3篇原发性
  • 3篇增殖

机构

  • 21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27篇孙林
  • 16篇叶任高
  • 10篇许韩师
  • 9篇李幼姬
  • 8篇曾丽霞
  • 6篇易著文
  • 5篇杨琼琼
  • 3篇林穗珍
  • 2篇周飞宇
  • 2篇陈述枚
  • 2篇张式鸿
  • 2篇汤洁如
  • 2篇黄胜
  • 2篇陆才生
  • 1篇鲍华英
  • 1篇张涤华
  • 1篇杜勇
  • 1篇吴金玉
  • 1篇李志坚
  • 1篇杨作成

传媒

  • 4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风湿病学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性肾炎患者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受体(CD_(126)与CD_(w130))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狼疮性肾炎 (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受体 (CD12 6与CDw130 )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微量全血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LN患者CD+4 、CD+8与CD+2 3 淋巴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11例 )比较 ,活动组 (14例 )与非活动组 (10例 )LN患者CD+4 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均P <0 0 1) ,CD+8细胞百分数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CD+2 3 细胞百分数在活动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在非活动组明显降低(P <0 0 1) ,三组CD+12 6细胞与CD+w130 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与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 ,活动组LN患者CD+4 CD+12 6与CD+4 CD+w130 的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CD+2 3CD+12 6与CD+2 3CD+w130 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 >0 0 5 ) ;CD+8CD+12 6与CD+8CD+w130 的细胞百分数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活动组LN患者CD+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 ;非活动组和正常组CD+2 3 细胞表面CD12 6与CDw130 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0 376 ,P >0 0 5 ;r=0 2 5 6 ,P >0 0 5 )
曾丽霞孙林叶任高许韩师余学清孔庆瑜周飞宇
关键词:淋巴细胞IL-6R
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被引量:4
1999年
霉酚酸酯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淋巴细胞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它非竞争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活性 ,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B淋巴细胞的抗体形成 ,并干扰粘附分子的糖基化。在狼疮性肾炎动物模型中 ,MMF显著改善蛋白尿、降低抗体水平、减轻病理损害、延长动物生存时间。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 ,MMF的运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杜勇李幼姬孙林
关键词:霉酚酸酯狼疮性肾炎药物疗法
两种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比较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 3组。正常对照组 ;葡萄球菌内毒素 (SEB)静脉注射 ,牛血清白蛋白 (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 ;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 14周后分别作尿蛋白 ,IGA免疫荧光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的时间早于非肝切除组 ,但两组在 14周后蛋白尿定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始终均为阴性。光镜检测轻至中度系膜扩张 ,伴系膜细胞少量增生 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左叶切除组IgA免疫荧光强于非肝切除组。结论 葡萄球菌肠内毒素静脉注射、BSA隔日口服、免疫增强剂或在上述基础上加肝左叶切除的方法都能诱发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 ;但于 14周后尿蛋白量无显著差异。
黄胜孙林叶任高
关键词: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IGA肾病免疫荧光
狼疮性肾炎60例预后分析
1998年
鲍华英吴金玉叶任高孙林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预后病例分析
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中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病理分级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按照TIL的评分标准对65例活动性LN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分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L0级占231%,以WHOⅠ、Ⅱa型为主;1级占277%,可有Ⅱ~Ⅵ型;2~3级各占246%,均以Ⅳ型为主。TIL0级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与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正常;与0级比较,1~3级尿蛋白量较多,低补体血症发生率较高,尿Lys与β2MG水平也较高;与0~1级比较,2~3级表现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尿渗量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较低;与0~2级比较,3级血抗dsDNA阳性率较低,复发率较高;随着TIL分级升高,高血压的发生率与肾活检时血肌酐水平也逐渐升高。此外,1~2级血尿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活动性LN中TIL发生率高,小管功能改变较早,发生率相对更高。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LN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曾丽霞叶任高李幼姬孙林姜谠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间质性病原学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gp80与gp130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IL 6受体 (gp80与gp130 )的mRNA表达情况 ,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18例活动期LN患者、16例非活动期LN患者和 10名正常人PBMCs内IL 6、gp80与 gp130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①活动期LN患者、非活动期LN患者及正常人PBMCsIL 6mRNA检出阳性率各为 72 2 %、37 5 %和 10 0 %,前者显著高于后两者 ,而后两者PBMCsIL 6mRNA的检出阳性率差异则无显著性 ;这三组人群PBMCs内gp80mRNA与 gp130mRNA的检出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②活动期LN患者PBMCs中IL 6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活动期LN患者 ,后者又高于正常人 ;活动期LN患者PBMCs中有较高水平的gp80mRNA与 gp130mRNA表达 ,而非活动期LN患者PBMCsgp80mRNA与 gp130mRNA表达水平 ,与正常对照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③活动期LN患者PBMCs内IL 6mRNA、gp80mRNA和gp130mRNA相对表达水平互呈正相关 ,但在非活动期LN患者中则未见这种正相关关系。活动期LN患者PBMCs内IL 6、gp80和gp130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ANA、抗ds DNA抗体和抗Sm抗体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活动期LN患者PBMCs内IL 6及其受体gp80和 gp130的mRNA表达均上调 ,且受体
曾丽霞孙林叶任高许韩师陆才生李幼姬周飞宇尹培达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白细胞介素6GP130
经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附61例报告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了解经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收集经CAPD治疗的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透析治疗的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低血糖、低血钾的发生率及其诱因、症状等方面的特点。结果:CAPD治疗组低血糖、低血钾发生率分别为36%、48%,较非透析治疗组的17%、29%高(P <0.05) 。饮食减少是CAPD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低血钾的主要原因,而非透析组的低血糖、低血钾则主要由胰岛素使用不当及腹泻引起。CAPD治疗组症状往往不典型。结论:经CAPD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人低血糖、低血钾的发生率、诱因、症状均不同于非透析治疗病人,治疗时应区别对待。
黄胜叶任高李惠群郑智华孙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低血糖低血钾
狼疮肾炎终末期狼疮活动情况和预后的观察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时狼疮活动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87~1997年资料完整的71例LN的ESRD患者临床性SLE活动和血清学SLE活动的各项指标、死亡原因,分析比较LN的ESRD患者与非LN的ESRD患者的存活率。结果本组LN的ESRD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前有648%已没有SLE临床活动表现。进行透析治疗后,SLE临床性活动渐趋静止状态,活动率从第一年563%下降至第十年28%;SLE血清学活动表现的消退,要比临床活动表现的消退缓慢;LN的ESRD透析治疗患者第2、5、10年的存活率与非LN透析患者相近,分别为796%、525%、305%,其死亡原因似与SLE活动无关。结论在LN的ESRD期间,SLE活动的静止趋势与时俱增,死亡原因与SLE活动性似无明显关系,LN的ESRD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与非LN的ESRD替代治疗患者相同。当LN发展至不可逆的ESRD时,需长期作肾脏替代治疗,无必要再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李荣藻叶任高方敬爱方敬爱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终末期肾病狼疮活动性预后
I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PBMC的过度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体内是否存在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增高及其来源。方法分别用ELISA方法和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8例活动期和12例非活动期SLE患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6含量及PBMC内IL6mRNA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另设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活动期血清IL6为(82±38)ng/L,PBMC内为(121±97)ng/L;非活动期分别为(38±26)ng/L、(79±54)ng/L;对照组分别为(9±4)ng/L、(12±20)ng/L。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儿血清IL6水平和PBMC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PBMC内IL6mRNA表达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三者之间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非活动期SLEIL6血清水平、PBMC内含量及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活动期组。血清dsDNA抗体阳性组IL6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儿体内存在的PBMC内源性过度表达和合成IL6是其外周血IL6水平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异常增高的循环IL6与SLE患儿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血清IL6水平的过高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许韩师汤洁如陈述枚孙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L-6单核白细胞原位杂交
38例狼疮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研究
2000年
对 38例狼疮肾炎 (LN)患者行活检 ,对两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不同程度及肾功能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31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害 ,其中以病理Ⅳ型常见 ,肾小管以多灶肾间质损害为多 ,受累面积在 30 %~ 70 %。尿RBC、Scr,Ccr等不同。提示肾小球间质损害与临床肾功能减退、血尿有密切联系。狼疮肾炎肾小球的病理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可以有各种情况。
易惠萍张道友叶任高孙林
关键词: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害肾活检病例报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