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琛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股骨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缺损
  • 2篇注射
  • 2篇节段
  • 2篇节段性
  • 2篇节段性骨缺损
  • 2篇基因
  • 2篇骨缺损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骨折
  • 2篇骨质疏松症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铜陵市人民医...
  • 2篇江苏大学
  • 1篇铜陵职业技术...

作者

  • 8篇陈琛
  • 4篇徐晓峰
  • 3篇陈海宁
  • 2篇刘自文
  • 2篇凌炜
  • 1篇张志坚
  • 1篇许安平
  • 1篇邵根宝
  • 1篇陈亮
  • 1篇陈亮
  • 1篇金洁
  • 1篇彭琬昕
  • 1篇张彬
  • 1篇张惠
  • 1篇赵镒汶
  • 1篇王嫘
  • 1篇赵益文
  • 1篇孙瑶湘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载体的生物相容性
2013年
背景:目前硫酸钙主要被作为抗生素载体和成骨因子载体。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检测其体外释放性能。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后,种植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载体和单纯的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行体外培养。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具有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效果,持续时间可达31d。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且相同时间点支架上的细胞黏附率、细胞数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注射式硫酸钙支架;扫描电镜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在支架表面和孔隙内生长良好,细胞突起接触融合,细胞密集区域可见细胞外基质形成,大量细胞包绕在材料表面;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的细胞黏附数量较少,生长情况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
陈琛徐晓峰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物相容性
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边缘区域骨保护素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目前国内的报道仅对正常骨质情况下骨缺损的愈合原理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对骨质疏松情况下发生骨缺损的愈合原理及可能采取的方案几乎空白。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修复过程中骨保护素在缺损边缘区域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后于取材前8周,4周,2周,1周,3d建立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同一天处死大鼠,对股骨节段性骨缺损边缘区域行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骨保护素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过程的不同时间,碱性磷酸酶和骨保护素的表达量皆呈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说明碱性磷酸酶和骨保护素的表达量与骨修复呈正相关,是骨质疏松性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重要因素。
徐晓峰陈海宁陈琛赵益文刘自文
关键词:节段性骨缺损骨质疏松症骨保护素基因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
PFNA与加长PFNA内固定术在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7
2022年
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加长PFNA在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中的应用效果,并从创伤应激程度、骨代谢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IFF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检测血清创伤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人抗酒石酸磷酸酶(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两组血清NE、SOD、Ang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而VAS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PINP水平均高于术前而TRACP-5b、β-CTx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血清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RACP-5b、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髋内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及加长PFNA均适用于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IFF患者的内固定治疗。与PFNA比较,加长PFNA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且能减少髋内翻的发生;但PFNA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性大的不足,不适宜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陈琛许安平凌炜马志翔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创伤应激骨代谢
pDsRED-LC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和定位
2012年
本实验根据已知的人MAP-LC3序列,以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cDNA为模板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MAP-LC3片段,定向克隆至红色荧光融合蛋白载体pDsRed-N1质粒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DsRed-LC3.将pDsRed-LC3转染HepG2细胞,48 h后用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观察血清饥饿时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结果表明:(1)成功构建pDsRFP-LC3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人肝癌细胞中表达;(2)血清饥饿应激实验证明,该载体可以良好地指示自噬泡的形成过程,为研究肿瘤细胞的自噬发生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彭琬昕孙瑶湘陈琛金洁邵根宝王嫘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自噬肝癌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单独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1.73)°比(9.54±0.95)°,(9.74±8.15)%比(15.45±7.24)%,(2.73±1.41)%比(4.94±1.85)%,(7.18±2.86)%比(10.47±3.86)%,P<0.01]。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E级比例[76.7%(23/30)]高于对照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更有效改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凌炜陈琛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铜陵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8年
目的调查铜陵市中老年人的骨密度现状及影响骨质疏松相关影响因素,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结合超声骨密度仪,测定1046名45-86岁中老年人跟骨的骨密度T值,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5岁之后男性T值显著高于女性,骨质疏松(OP)发生率为27. 0%,且男性OP发生率低于女性。OP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及身体疼痛部显著多于非骨质疏松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因素有:锻炼、饮用牛奶,糖尿病,年龄,胃肠道疾病,类风湿关节炎,OP遗传史、补充钙剂、饮浓茶、年龄、BMI。结论 OP引发中老年人骨折、躯体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而开展社区OP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并投入女性中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引导中老年人加快对OP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建立健康生活、饮食习惯。
张惠张彬陈琛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
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靶基因的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①观察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②探求双膦酸盐类药物影响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靶基因。方法取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加入空白对照组(N组),余下40只药物干预组(D组)、模型组(M组)。D组、M组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N组予行假手术。首次造模成功后饲养3个月,然后3组均建立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药物组每周给予依替膦酸二钠(4.0 mg/kg)肌注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周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1次。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第2、4、6、8周建立4个观察时间点,分别观察:①骨缺损断端影像学(DR)表现;②骨缺损区组织学改变③骨缺损区域骨痂中OPG的基因表达。结果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DR表现及组织学改变示:N组最好,M组最差,D组愈合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于N组。OPG基因的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各组趋势与上述改变基本一致。结论依替膦酸二钠作为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OPG基因可能是其作用位点。
徐晓峰陈海宁陈琛陈亮赵镒汶刘自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节段性骨缺损依替膦酸二钠OPG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载体上的成骨
2013年
背景:将生长因子复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养:实验组将细胞悬液滴加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对照组在细胞悬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最多,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徐晓峰陈琛陈海宁陈亮张志坚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2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