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红兵

作品数:63 被引量:877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中医
  • 15篇功能性消化不...
  • 14篇健脾
  • 13篇易激综合征
  • 13篇中医药
  • 13篇综合征
  • 13篇肠易激
  • 13篇肠易激综合征
  • 12篇腹泻型
  • 12篇腹泻型肠易激...
  • 10篇证候
  • 9篇疗效
  • 8篇辨证
  • 7篇脾虚
  • 7篇胃病
  • 6篇脾胃
  • 6篇中医证
  • 6篇疗效观察
  • 5篇脾虚气滞
  • 5篇气滞

机构

  • 63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江苏省中医院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辽宁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市通州区...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中医研...
  • 2篇北京市宣武中...
  • 2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北京市宣武区...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作者

  • 63篇汪红兵
  • 34篇张声生
  • 18篇朱培一
  • 16篇吴兵
  • 13篇陶琳
  • 10篇张琳
  • 9篇李享
  • 9篇沈洪
  • 9篇陈明
  • 8篇赵鲁卿
  • 8篇李帷
  • 8篇李乾构
  • 7篇唐博祥
  • 6篇邓晋妹
  • 5篇李振华
  • 5篇王垂杰
  • 5篇张福文
  • 5篇李玉峰
  • 5篇王新月
  • 5篇刘亚军

传媒

  • 14篇北京中医药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北京中医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念珠菌病误诊1例分析
2010年
胡锦丽陶琳朱培一汪红兵
关键词:误诊
从“气机升降失常”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13
2015年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陈思李享邓晋妹汪红兵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气机升降
李乾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被引量:13
2013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李乾构教授在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其辨证不离"虚"与"瘀",认为CAG起病多由脾胃虚弱所致,久病则由气及血,渐致气虚血瘀;治疗上强调攻补兼施,既注重正气的顾护,又佐以行气、活血、化湿的药物祛邪;用药善用四君子汤加减,根据辨证巧妙使用对药;调护注重祛病因、畅情志、节饮食等。每每临证施治,收效甚佳。
汪红兵彭美哲李享李帷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名老中医经验
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被引量:88
2008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于"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流证候可分为虚寒证-脾胃虚弱(寒)证、实热证-脾胃湿热证、虚实夹杂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结论: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模式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张声生陈贞许文君汪红兵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
健脾清化法对沙土鼠HP感染的根除及胃黏膜NO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法对蒙古沙土鼠HP感染的根除作用及对胃黏膜NO含量的影响。方法蒙古沙土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健脾清化汤组各10只。实验前进行13C-UBT。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采用灌胃法复制HP感染模型,并分别予胃三联及健脾清化汤治疗。停药后4周进行13C-UBT并提取胃黏膜,供脲酶试验、细菌学检查及黏膜中NO的测定。结果经过治疗后HP感染沙土鼠13C-UBT测值除病理模型组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同时脲酶试验及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胃黏膜NO含量均有相应程度的下降,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健脾清化汤和胃三联治疗对HP感染沙土鼠有明显的根除作用。健脾清化汤对沙土鼠HP感染后NO含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汪红兵张声生李乾构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NO
科学研究在中医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2年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
汪红兵李倩朱培一
关键词:中医教育临床教学
十二指肠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汪红兵李乾构
关键词:十二指肠炎中西医结合
基于“寒热虚实”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评价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从患者的角度,评价中药基于"寒热虚实"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5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于"寒热虚实"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寒)、脾虚气滞、脾胃湿热、寒热错杂4个证型,分别随机给予中药1、2、3、4号配方或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m L。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4、8周观察记录。结果:4种证型患者接受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试验组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基于"寒热虚实"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且安全性良好。
张声生赵鲁卿王垂杰沈洪黄穗平魏玮汪红兵吴兵李玉峰刘亚军黄绍刚来要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
成人肠套叠长期误诊1例分析
2009年
张琳汪红兵胡锦丽肖阳
关键词:误诊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被引量:23
2010年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的IBS中医药诊治进展,概述了中医药诊治IBS方面取得的成就:IBS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产生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次生病理产物;主要证候为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及肠道燥热证;中医药治疗优势在于有效缓解腹痛、腹泻及便秘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中医药在诊治IBS在证候生物学基础、证候演变规律、临床研究质量、中医治疗时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
张声生周滔汪红兵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