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华
- 作品数:32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肿瘤靶区呼吸运动位移误差补偿系统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减少照射靶区呼吸运动造成相对于静止照射野的照射位移误差量。我们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以控制一块叠放在原加速器治疗床上的可移动平台,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时刻,使之能够在二维冠状平面带动患者的体位,实现对肿瘤靶区实施呼吸运动造成位移的实时反向跟踪运动。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建的算法,可以检测出在使用运动补偿系统前后,患者肿瘤靶区在冠状平面上呼吸运动位移量的大小,经过对比后发现,后者的位移误差量确实小于前者。使用肿瘤靶区呼吸位移误差补偿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缩减靶区的呼吸运动范围,在肿瘤精确放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对缩小计划靶区(PTV)范围以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TCP)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徐子海伍锐朱超华黄志业
- 关键词:精确放射治疗机电一体化图像重建肿瘤靶区补偿系统
- 骨水泥型及生物型长柄人工关节在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及生物型长柄人工关节在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共55例,根据假体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生物固定组(35例)、骨水泥固定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骨水泥固定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生物固定组(P<0. 05);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结论骨水泥型及生物型长柄人工关节固定方法均能达到理想的术后效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相似,但仍需要长期随访。
- 于晓光朱超华提琳付红霞董威董国兴
- 关键词:生物型骨水泥型
-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使用非常规分割的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并介绍所采用分割方案的放射生物学模型和剂量转换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伽玛刀大分割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 215例患者(头部327例,体部888例)为研究对象。治疗计划的剂量曲线完成对病灶区域的包绕后,按照给定的总剂量和治疗次数,使用自编软件确定大分割的分次剂量,根据随访记录统计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1 215例患者按病种的随访成功率大部分高于80%。头部病灶的治疗情况好于体部肿瘤,其中良性肿瘤的生存情况与随访成功率接近,肝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的随访成功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77.3%和94.7%、72.7%。总体治疗效果与一般单位报道数据相似,治疗副反应临床可以接受。结论伽玛刀SRT治疗瘤疗效确切,使用该软件计算非常规分割的放射治疗具有可行性。
- 朱超华刘恋徐子海
- 关键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大分割伽玛刀
- 西门子Primus虚拟楔形板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介绍西门子Primus虚拟楔形板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阐述了虚拟楔形板的工作原理及参数,介绍了其在日常放射治疗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出了虚拟楔形板所具有的优势。结果:虚拟楔形板可以生成任意角度的楔形效果,免装卸,减少了机器耗损,不会使射线硬化,可以替代物理楔形板。结论:虚拟楔形板比物理楔形板的使用方法复杂,并且对直线加速器的剂量率要求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
- 农雅晴朱超华廖福锡
- 基于CT共轨系统的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解剖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CT共轨系统获得的CT图像进行分析,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分次治疗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如原发肿瘤或淋巴结肿块的缩小、水肿区及整体体重的变化等,以期为临床治疗计划的重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6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原发病灶或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4 cm,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整个治疗期间在CT共轨系统上接受每周3次,各次治疗体位相同的日常验证CT;在每层图像上重新手动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和正常组织,分析所有患者分次治疗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 GTV在整个治疗期间以平均0.22 cm3/d的速率发生退缩,与原体积相比平均每天退缩2.06%;最后一次治疗结束时,GTV对比原病灶平均缩小了68.12%。腮腺体积也以平均0.10 cm3/d的速率发生退缩。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治疗期间,患者的解剖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GTV及危及器官体积、位置的变化在治疗3-4周后尤为明显,可能会导致高度适形治疗计划中各组织实际受照剂量与原治疗计划产生较大偏差。临床上应注重寻求调强放疗分次治疗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利于开展自适应放疗,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增益比。
- 夏邦传徐子海廖福锡周燕华朱超华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自适应放疗
- 液氮低温冷冻与局麻下CO_(2)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对比液氮低温冷冻与局麻下CO_(2)激光分别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液氮低温冷冻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组)、B组(局麻下CO_(2)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组),每组39例。A组采用液氮低温冷冻治疗,用棉签尖端蘸取液氮,直接压迫疣体,反复3~4次冻融周期,使疣体表面形成薄层白霜为止,治疗结束后应用人α-2b干扰素凝胶涂抹患处。4次/d,连续30 d。B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CO_(2)激光祛除肉眼可见疣体,治疗结束后同样应用人α-2b干扰素凝胶涂抹患处,疗程如前。疗程结束后7 d,观察治疗有效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复发率等。结果A组治疗后3 d内患者出现局部轻微红肿、疼痛13例,B组治疗后3 d内患者出现轻微、疼痛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内,A组患者出现创面糜烂1例,B组患者出现创面糜烂6例,但程度较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7 d随访,A组治愈31例,治愈率79.5%,B组治愈22例,治愈率5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2组均未出现瘢痕及色素沉着。随访期间,A组复发2例(复发率5.1%),B组复发6例(复发率1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经再次治疗后,A组仍有1例复发,B组仍有2例复发。结论液氮低温冷冻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疗效优于局麻下CO_(2)激光联合外用干扰素凝胶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创面糜烂并发症发生率上,前者同样显著优于后者。
- 张翠李海燕朱超华
- 关键词:尖锐湿疣干扰素凝胶
- 鼻咽癌放射治疗定位的CT/MRI图像配准辅助装置的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研制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定位的CT/MRI图像配准辅助装置,并且通过组织勾画差异分析使用该装置后所得配准融合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在普通的磁共振头颈线圈中设计特定形状的头枕,保持患者在扫描时与CT定位扫描时相同的体位。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CT图像与融合图像中腮腺、下颌骨的勾画差异。结果 患者的头颈部CT、MRI图像的配准精度较未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具有明显的提高,使用该配准图像得到的融合图像、组织结构位置、细节显示准确清晰。左右腮腺体积在CT图像中较CT/MRI融合图像中偏小,左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7.78±6.89)cm3和(17.17±7.02)cm3(t=-2.715,P〈0.05);右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9.23±8.91)cm3和(17.47±7.42)cm3(t=-2.552,P〈0.05);下颌骨在CT图像中勾画体积较CT/MRI融合图像偏大,左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3.7±5.59)cm3和(34.8±6.27)cm3(t=3.548,P〈0.05);右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4.46±6.08)cm3和(35.38±6.72)cm3(t=3.14,P〈0.05)。结论 使用该辅助装置,可以得到头颈部配准融合准确的CT/ MRI的图像,此融合图像对临床医师的组织和病灶勾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 朱超华韦春姣夏邦传于志勇徐子海陈超敏
- 关键词:CT/MRI图像配准图像融合
- 单髁假体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髁假体,属于假体技术领域,包括假体本体,假体本体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上固设有至少一根固定柱,单髁假体还包括钽涂层。钽涂层覆盖固定于连接面以及固定柱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髁假体,连接面与固定柱的表...
- 刘国彬赵峰于晓光董威朱超华李军贾国兴
- 成人胫骨平台后内侧“H”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讨论成人膝关节“H”点的解剖学特征,丰富膝关节周围解剖内容,且为3D打印截骨导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5具成人膝关节标本,年龄57~73岁,平均(64.6±5.5)岁,其中男性4具,女性1具。以膝关节前内侧为解剖中心逐层解剖,用定位针进行解剖标记,观察并记录“H”点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走行,测量并记录“H”点相关解剖参数,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结果5具膝关节标本均发现“H”点存在,位于胫骨后内侧,接近胫骨内侧嵴位置,该点距离关节面约1.53 cm;“H”点距离标准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手术切口的垂直距离为3.53 cm;“H”点呈不规则椭圆形,其横径平均为(0.62±0.07)cm。结论“H”点为半膜肌肌腱止点,位于胫骨平台下方约1.53 cm处,“H”点的存在为3D打印HTO截骨导板提供了稳定有效的解剖学基础,在数字化保膝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 朱超华李佳刘国彬董威贾国兴黄野
- 关键词:半膜肌胫骨高位截骨术
- 磁共振成像在隐性骨折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隐性骨折患者临床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急诊X线检查中选取未发现明显骨折而怀疑有隐性骨折的患者40例,分为MRI诊断组20例与X线复查组20例。X线复查组于就诊次日再次行X线检查,MRI诊断组次日行MRI检查,2组均在初诊2周后行受伤部位CT扫描检查最终确诊,比较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观察不同受伤部位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5.0%)显著高于X线复查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表现冠状面T_1WI脂肪抑制序列与短T_1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rey,STIR)显示较好,T_1WI、T_2WI呈条状或不规则状低信号带,T_2WI四周显高信号,T_2的压制序列明显,STIR显示水肿范围及骨折线表现良好。部分病例T_1WI、T_2WI均能看见明显的骨皮质与骨折线断裂征象,少数患者T_1WI的低信号带四周呈高信号,现小片状或斑点状,T_1WI呈高信号。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且可清楚显示不同隐性骨折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国彬张国平任庆云雷立存赵峰高宏阳朱超华李亚光
- 关键词:骨折闭合性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