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昊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瘤
  • 3篇腹主动脉
  • 3篇腹主动脉瘤
  • 2篇动脉弓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瘤
  • 2篇腔内
  • 2篇主动脉弓
  • 2篇主动脉弓部
  • 2篇主动脉疾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动脉壁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8篇何昊
  • 6篇舒畅
  • 5篇何昊
  • 4篇李鑫
  • 4篇王暾
  • 4篇黎明
  • 4篇王暾
  • 4篇李全明
  • 3篇李全明
  • 1篇周海洋
  • 1篇姜晓华
  • 1篇杨晨紫
  • 1篇宫毅
  • 1篇郭媛媛

传媒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型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M研究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但主动脉弓部疾病由于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如何用微创的方式重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是目前血管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目前有杂交技术、烟囱技术、带分支支架技术、开窗技术等新的方法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腔内治疗,但这些技术都有其局限性。本文总结一种新型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Concave Supra-arch branched stent-graft系统,简称CS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的first-in-man(FIM)研究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CS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S系统的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5例患者包括缺乏近端锚定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79岁。其中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糖尿病,3例存在脂代谢异常。全部5例患者手术中均顺利置入CS系统。无血管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介入时间(72.4±16.9)min,平均总手术时间(169.4±19.6)min,平均造影剂使用量为(79.0±6.5)mL。术毕造影均显示瘤体隔绝完整,夹层破口封堵完全,未见内漏且分支支架形态良好,无狭窄闭塞。术后入住ICU时间(24.2±3.2)h。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100%。术后2周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复查CTA检查均显示三分支支架系统位置满意,无内漏,弓上三分支血管无狭窄闭塞。5例患者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脑相关事件,存活率100%,其中最长随访时间已达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亦无二次介入情况。结论:CS系统为一款带有凹槽结构的一体化支架
舒畅舒畅何昊何昊李全明李全明方坤黎明李鑫刘鼎骁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治疗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病例,探讨、总结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8月手术治疗AAA行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患者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85.7%)例;主动脉和髂动脉发生破裂时最大直径分别为(111.1±13.1)mm和(100.4±6.6)mm;破裂平均发生在术后(62.0±21.2)个月;导致瘤体破裂的原因包括:I型内漏15例(71.4%),II型内漏4例(19.0%),不明原因内漏2例(9.5%)。结果:5例(23.8%)行急诊手术,10例(47.6%)采用腔内手术,11例(52.4%)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主髂动脉缩缝”的开放手术。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1±12.0)min和(236.4±48.6)min。围手术期死亡1例(4.8%),开放手术重症监护时间13 d。平均随访时间(21.3±17.7)个月,2例(2/9,22.2%)腔内手术患者因腹主动脉病变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主髂动脉破裂是一种严重的EVAR术后远期并发症。内漏,尤其I型,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腔内手术是首选治疗策略,“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缩缝技术”的开放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暾王暾舒畅何昊李全明李全明何昊何昊黎明
关键词:主动脉瘤动脉瘤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腔内治疗:附16例报告被引量:6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合并ARS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既往临床上对其处理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或杂交手术。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逐渐被应用与TBAD合并ARSA的治疗,并展现出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由于ARSA与夹层破口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夹层破口与ARSA成为了影响其腔内治疗的主要因素,完全腔内治疗这一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TBAD合并ARSA的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TEVAR治疗的16例TBAD合并ARSA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6.1±11.3)岁;13例患者破口位于Z3区,3例位于Z4区;左椎动脉优势14例,右椎动脉优势1例,双侧椎动脉均势1例。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位置、椎动脉形态制定手术方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95.2±38.9)min,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5例患者封堵ARSA,7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1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LSA并采用潜望镜技术重建ARSA,1例患者采用开窗技术重建LSA。弓部分支动脉重建的患者,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2(3~66)个月。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右上肢缺血2例,保守治疗后逐渐恢复;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主动脉CTA,降主动脉最大直径从(37.1±9.6)mm降至(33.9±8.9)mm,假腔与真腔之比从1.03±0.62降至0.21±0.31。长期随访,所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未出现弓部分支动脉缺血、锁骨下动脉窃血、脊髓缺血等症状。结论:TEVAR辅以"烟囱"、开窗等技术治疗合并ARSA的TBAD安全可行,可�
王沫舒畅张惟常王暾王暾王暾
关键词: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救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回顾总结17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8年3月救治的17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RAAA患者中的15例采用开腹手术救治,紧急应用球囊导尿管阻断动脉以止血,自体出血回输装置进行自体输血,人工血管置换;2例采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行带膜支架植入,成功1例,另1例转为开腹手术后仍成功救治。死亡3例,存活14例。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一旦出现腹痛等破裂先兆症状,必须尽快争取手术时间,球囊导尿管阻断动脉可以明显缩短失血性休克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舒畅何昊李全明姜晓华宫毅黎明郭媛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球囊导管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研发现状被引量:7
2021年
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血管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及神经内外科等不同学科所广泛应用。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透视下手对导管导丝的操作,可持续性及精确性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此介绍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图像导航、机械臂结构、力反馈及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国内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通过临床应用阐明该技术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有了长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仍然存在较多不足:触觉力学反馈的缺乏使其在复杂困难病变、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同时缺乏适用操控各类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血管腔内器具,频繁更换介入器材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的可操控性。人工智能与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的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更加精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人工智能基础上,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与腔内影像设备的一体化融合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精准血管介入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指明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未来研究方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是符合目前对于精准医疗的趋势,为血管介入医师提供一种保护,但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精进这项技术,同时需要制定其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
何昊何昊舒畅
关键词:机器人
主动脉壁剪切力变化对兔主动脉成瘤及局部动脉壁VEGF,MMP-13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兔体内主动脉壁剪切力变化情况下动脉成瘤的形态学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情况。 方法:取新西兰兔共20只,在肾动脉平面以下2cm将供体的一段...
何昊
关键词:剪切力基质金属蛋白酶-13主动脉壁
文献传递
OPG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OPG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关系研究
目的:   检测OPG(骨保护素)在不同直径大小人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AAA组织(包括6例小腹主动脉瘤...
何昊
关键词:细胞凋亡腹主动脉瘤骨保护素血管平滑肌细胞
文献传递
支架自显影定位法体外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附113例国际多中心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降主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方式。在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时,体外开窗(PMF)是目前常用于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技术之一。它是指在选择合适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后,根据弓上分支动脉的位置,在覆膜支架相应位置上除去覆膜,建立人造的“窗孔”,在将有窗孔的大动脉支架准确对位释放后再释放分支支架。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主动脉支架本身所携带的不透X线标志快速、准确地将窗孔与分支动脉开口对准的开窗方法—支架自显影定位PMF技术(S-F技术),并通过总结利用该方法进行TEVAR的一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以及随访数据,探讨利用S-F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中的技术特点和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利用S-F技术行TEVAR治疗的中国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和其他7个国家的国家级血管外科中心共113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术中技术数据和术后随访数据。结果:患者均根据S-F技术的操作标准流程进行的TEVAR,即时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118枚,其中植入桥接支架35例。手术时间(62.9±17.4)min,X线操作时间(23.1±9.8)min,造影剂用量(81.2±22.5)mL。术中开窗对位准确率为98.2%。补救性植入烟囱支架1例(0.9%),矫正后对位回准1例(0.9%)。开窗同时保留弓上三分支动脉2例(1.8%),开窗同时保留左颈总动脉(LC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6例(5.3%),保留LSA 110例(97.3%)。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发现Ⅰ型内漏7例(6.2%)。随访时间中位时间24.5个月,死亡2例(1.8%);术后分支动脉闭塞3例(2.7%),分别发生在术后3个月(2例)和术后6个月(1例)。结论:S-F技术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重建弓上分支动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部方法技术上
舒畅李鑫李鑫李全明李全明何昊何昊黎明王暾王暾杨晨紫Tao Fan周海洋Imaev TimurMakhkamov NajmiddinPavel CharnahlazGiorgi Kheladze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