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立强

作品数:86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儿童
  • 13篇皮肤
  • 11篇腭裂
  • 10篇血管
  • 10篇疗效
  • 10篇患儿
  • 8篇增生
  • 8篇增生性瘢痕
  • 8篇烧伤
  • 8篇兔耳
  • 8篇兔耳增生性瘢...
  • 8篇瘢痕
  • 8篇激光
  • 7篇血管瘤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畸形
  • 7篇超声
  • 6篇胎鼠
  • 6篇红花

机构

  • 8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84篇甘立强
  • 48篇傅跃先
  • 38篇刘燕
  • 35篇田晓菲
  • 26篇王华
  • 23篇肖军
  • 18篇邱林
  • 16篇倪思利
  • 13篇罗晓燕
  • 11篇谭春花
  • 10篇谭琦
  • 9篇任发亮
  • 8篇袁心刚
  • 8篇魏光辉
  • 6篇蒲亚兰
  • 5篇徐明灯
  • 5篇朱静
  • 5篇刘丽玲
  • 5篇吴盛德
  • 5篇李娅莎

传媒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激光杂志
  • 4篇儿科药学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皮肤科学通报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9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草酸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甘草酸治疗组(分别50 mg/kg、20 mg/kg和10 mg/kg)每天腹腔注射。分别在第8、15天,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用qRT-PCR方法测定局部皮损组织Th2型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同时,在第15天,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刀豆蛋白刺激24 h后,ELISA检测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在第8天,与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各治疗组的皮肤病理学改变、局部皮损中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第15天,与对照组表皮厚度(194.00±18.43)和真皮厚度(374.70±40.01)比较,甘草酸50 mg/(kg·d)治疗组小鼠表皮厚度(141.00±7.61)(P=0.005)和真皮厚度(281.20±69.42)(P=0.012)显著降低。qRT-PCR结果显示皮损中白介素(inteleukin,IL)-4 mRNA(0.036±0.011)和IL-13 mRNA(0.051±0.022)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0.073±0.007,0.100±0.015)(P=0.000,P=0.001)。ELISA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L-4(42.94±9.26)和IL-13(43.34±12.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87±10.20,77.42±10.71)(P=0.002,P=0.000)。结论:甘草酸能缓解小鼠特应性皮炎皮肤炎症,可能是通过下调Th2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作用。
谭琦甘立强任发亮杨欢王华
关键词:甘草酸特应性皮炎皮肤炎症
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T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抑制兔耳HS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耳腹侧建立HS模型,每耳2块.建模后45 d开始对HS行注射治疗,1次/wk,连续注射4次.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浓度红花(125 g/L)组、高浓度红花(500 g/L)组.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HS及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每块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CTGF蛋白面密度及平均吸光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每块组织CTGF-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后第2,4,6周,两种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浓度红花组CTGF蛋白面密度、平均吸光度及CTGF-mRNA的表达为同时段所有HS组中最低(P<0.05).结论:高、低浓度红花均能抑制兔耳HS的CTGF的表达,高浓度红花的作用较低浓度红花强.
刘燕傅跃先唐开勇朱进邱林田晓菲甘立强肖军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红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改良并指分离全厚植皮术修复低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
目的探讨采用一侧指皮瓣覆盖加邻指整张全厚植皮的改良并指分离全厚植皮术修复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6月~3岁并指畸形患儿38例按传统方法,即采用锯齿状互补皮瓣分离并指,指背、掌侧三角形或矩形皮瓣成形指蹼,两指侧方皮肤...
田晓菲邱林傅跃先刘燕甘立强肖军
文献传递
TGFβ1在红花注射治疗后的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抑制兔耳HS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兔耳腹侧建立HS模型,每耳2块。术后第45天开始对HS行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
刘燕傅跃先邱林田晓菲甘立强肖军
文献传递
皮肤缺损为首发表现的脊髓栓系综合征一例
2018年
患儿男,4个月23 d,因发现骶尾部皮肤缺损4月余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骶尾部有米粒大小皮肤缺损。皮损随患儿生长逐渐增大,就诊时缺损1 cm × 1 cm,深度无明显变化。患儿无大小便失禁,无运动障碍。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下肢被动运动无哭闹。
刘励杨欢高一甘立强王华任发亮
关键词:皮肤缺损脊髓栓系综合征首发表现大小便失禁遗传病史
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超声学测量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用无创的方法获得少年儿童皮肤厚度资料。方法选择221例1~18岁皮肤健康的少年儿童,按年龄分为幼儿组(1~2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男7~12岁、女7~11岁)、青春期组(男13~18岁、女12~18岁),各年龄组下分男、女2个性别组。应用13 MHz高频超声,检测上述人员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前臂、臀部、大腿7个部位的皮肤表皮、真皮与全层皮肤厚度。结果221例少年儿童的皮肤以面部较薄,背部及臀部较厚。(1)各年龄组的同一部位以及同一年龄组中男、女同一部位的表皮厚度相近(P>0.05)。(2)幼儿组、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同一部位组间比较,以及组内不同性别同一部位比较,真皮和皮肤全层厚度相近(P>0.05)。与其余3组比较,青春期组此2项指标均明显偏高(P<0.05),男性真皮厚度为(1.16±0.04)~(1.98±0.47) mm、皮肤全层厚度为(1.27±0.12)~(2.20±0.45)mm,女性真皮厚度为(1.00±0.18)~(1.60±0.30)mm、皮肤全层厚度为(1.10±0.17)~(1.83±0.29)mm。结论13 MHz高频超声是无创测量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有效方法。青春期少年全层皮肤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系真皮厚度明显增加,且男性较女性更为显著。面部与背部、臀部皮肤厚度的明显差异,对皮肤移植术具有指导意义。
傅跃先章跃滨唐毅全学模邱林田晓菲刘燕甘立强
关键词:表皮真皮超声检查儿童少年皮肤厚度
医学摄影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医学摄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皮肤病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
谭琦肖异珠李咏梅罗晓燕向娟甘立强杨欢王华
关键词:皮肤病学教学方法医学摄影
关于新形势下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的思考
2017年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儿童皮肤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导致我们在儿童皮肤病学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缺乏创新型人才,也迫切需要进行临床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改革。通过分析儿童皮肤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临床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改革方法,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儿童皮肤病专科人才。
甘立强王华倪思利谭春花
关键词:儿童皮肤病学临床教学教学方法
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诱导腭裂发生的差异蛋白筛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致先天性腭裂发生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以TCDD诱导建立胎鼠先天性腭裂模型,行腭部的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检查。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胎鼠的腭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腭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并用免疫组化对鉴定出的相关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成功诱导胎鼠腭裂模型。筛选出10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7个蛋白点在试验组上调,3个蛋白点在实验组下调。过氧化物还原酶1(Peroxiredoxin 1,Prx 1)与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剂(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在实验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rx 1、GDI表达的明显增强可能与TCDD所致胎鼠先天性腭裂有关。
刘丽玲傅跃先蒲亚兰甘立强
关键词:腭裂蛋白质组学
叶酸和白藜芦醇对TCDD致胎鼠腭裂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叶酸和白藜芦醇是否具有预防动物模型腭裂发生的作用,并对比两者的效果。方法将72只孕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嗯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组于受孕后第10天(GD10)以TCDD28μg/kg灌胃;叶酸组分别于GD10以15、10、5mg/kg叶酸+TCDD28μg/kg灌胃,对照组以玉米油0.1ml灌胃;白藜芦醇处理孕鼠分3组,GD8~13组以50mg/kg白藜芦醇于GD8—13灌胃6次,白藜芦醇GD8~13+TCDD组以白藜芦醇50mg/kg于GD8—13灌胃6次及TCDD28μg/kg于GDl0灌胃1次,白藜芦醇GD10+TCDD组以白藜芦醇50mg/kg及TCDD28μg/kg于GD10灌胃,对照组以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于GD8~13灌胃及玉米油0.1ml于GD10灌胃。GD17.5处死孕鼠,称量孕鼠及胚胎体重,记录活胎鼠数、腭裂数、吸收胎及死胎鼠数;并剪取胎鼠头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CDD28μg/kg所致胎鼠腭裂发生率为92.86%,对照组未见胎鼠腭裂形成。TCCD+叶酸15、10、5mg/kg3组致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84.00%、73.08%、86.00%。白藜芦醇GD8~13、GD8—13+TCDD组、GD10+TCDD3组致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0%、57.78%、74.51%。白藜芦醇GD8~13+TCDD组孕鼠每窝活胎数、死胎和吸收胎数,与对照组及TCD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实验组孕鼠体重增加量、活胎鼠体重及每窝平均胎数、每窝活胎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剂量的叶酸与白藜芦醇均有一定的拮抗TCDD诱导胎鼠腭裂发生的作用,以叶酸10mg/kg、白藜芦醇50mg/kgGD8~13的剂量的拮抗作用较强。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白藜芦醇50mg/kg(GD8~13)明显影响TCDD作用下胎鼠的生长发育。
何晓梦刘翠苹甘立强袁心刚邱林田晓菲刘燕肖军魏光辉傅跃先
关键词:叶酸白藜芦醇腭裂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