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 作品数:4 被引量:1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分析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0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科的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其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溶栓组45例,对照组48例。随时间变化,溶栓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呈更明显下降趋势;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5.6%(16/45)、10.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内病死率分别为4(8.9%)和1(2.1%)、15(33.3%)和13(2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治疗与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良好预后及出血性转化具有相关性(P〈0.05),与病死率不相关(P〉0.05)。结论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多数是安全、有效的,能够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预后,尽管会增加出血性转化的风险,但不增加患者病死率。
- 彭琳郭岩王玉林亚楠张翠宏王海洋于若梅孙晓培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脑梗塞静脉溶栓阿替普酶
-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8
- 2016年
-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伴有房颤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分为〈3 h溶栓组和3~4.5 h溶栓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其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观察比较两组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出血(PH)、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共10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 h溶栓组48例,3~4.5 h溶栓组55例。与溶栓前相比,两组溶栓后24 h、7 d 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3 h溶栓组24 h临床疗效优于3~4.5 h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 d、90 d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h溶栓组和3~4.5 h溶栓组PH型出血发生率为8.3%(4/48)和21.8%(12/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型出血和sICH发生率分别为18.8%(9/48)和32.7%(18/55)、8.3%(4/48)和14.5%(8/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有助于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3~4.5 h溶栓虽然可增加PH型出血风险,但并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两组患者90 d临床预后无差异,提示对于伴房颤的脑梗死患者3~4.5 h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 郭岩张翠宏王海洋林亚楠王玉孙晓培
- 关键词:溶栓治疗时间窗心房颤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3 h)患者100例,患者均自愿随机接受强化降压或标准降压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各50例。强化降压组在开始治疗的1 h内将目标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 Hg,标准降压组则控制在160-180 mm Hg,并在随后7 d维持各自目标收缩压。治疗后24 h复查头部CT,评估颅内血肿扩大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其预后,同时比较两组累积病死率差异。结果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24 h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12.0%(6/50)、30.0%(1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27)。两组内及组间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90 d,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6.0%(18/50)、18.0%(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11,P=0.043)。Kaplan-Meier曲线显示,治疗后24 h、7 d、90 d内,强化降压组累积病死率4.0%(2/50)、6.0%(3/50)、10.0%(5/50),标准降压组分别为10.0%(5/50)、24.0%(12/50)、30.0%(15/50),Log-rank检验结果发现,两组累积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0,P=0.012)。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安全可行,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预后,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及90 d累积病死率。
- 郭岩王海洋张翠宏林亚楠王玉孙晓培
- 关键词:预后血肿扩大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 张亭亭王海洋王崧梁战华
-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流动力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