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理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服务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研究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疫情影响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人际
  • 1篇人际交往
  • 1篇人际交往能力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 1篇视频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李强
  • 4篇李强
  • 1篇焦江丽
  • 1篇王进
  • 1篇王丽婷
  • 1篇高姗
  • 1篇李强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心理技术与应...

年份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死亡心理质性探究被引量:8
2021年
在新型冠状病毒威胁下,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些终极的存在问题,比如生命与死亡。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面对死亡威胁时的心理机制。抽取18名成年被试进行深入访谈,对资料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发展,死亡心理分为疫情前的平静期、疫情爆发后的死亡威胁期以及应对期。从物理现实、社会现实和精神现实层面,死亡威胁带给人们的影响体现在控制感丧失、关系断裂以及意义危机三个方面,应对策略为控制感应对、关系应对及意义应对。
孟祥寒李强李强周彦榜
关键词:扎根理论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领导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目的:探讨男女生非正式群体的不同特点以及非正式群体领导特质和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吕梁市英杰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进行了人际关系和人格特质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相关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责任心和神经质的相关都十分显著,并且领导特质在外倾性这一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人际交往能力高的人,在大五人格量表中属于高宜人性、高外倾性、高开放性、高责任心以及低神经质,说明非正式群体的领导在人际交往能力上表现更加突出,这可能与人格特质有关。
高姗李强焦江丽
关键词:初中生非正式群体人际交往能力人格
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护理的关系:希望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对自我护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Herth希望量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对291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的疾病认知与自我护理能力(r=-0.57,P <0.01)、希望(r=-0.57,P <0.01)、面对(r=-0.28,P <0.01)呈负相关,与屈服(r=0.65,P <0.01)呈正相关。希望和面对应对、屈服应对在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护理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会降低希望水平,进而使其面对疾病时更多采用屈服应对,更少采用面对应对,最终降低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王丽婷李强李强李强
关键词:抑郁症疾病认知自我护理
跨期决策中的偏好反转:突出性效应和兼容性效应
2021年
风险决策中的偏好反转现象可以用突出性效应和兼容性效应来解释,本研究考察这两种效应是否同样适用于解释跨期决策中的偏好反转现象。采用鼠标追踪范式,考察跨期决策中的选择与出价过程,结果发现:(1)在选择任务中,个体对时间属性的关注比例显著高于出价任务;(2)在出价任务中,个体对金钱属性的关注比例显著高于选择任务。该结果表明跨期决策偏好反转现象中同样可以用突出性效应与兼容性效应来解释。
周彦榜李强李强
关键词:跨期决策偏好反转
短视频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短视频作为一种网络流行的文化现象,凭借其“短”而“小”的媒介特征,深度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大学生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媒介,是大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社会认同的重要场域。国家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科学的新闻观念建构的结果。以往理论研究发现与国家有关的多种题材的新闻报道均有助于促进国家认同。本研究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出发,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通过单因素组间实验设计,探查不同内容的短视频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观看历史文化、国家实力、领土争端类短视频后,内隐测验指标D分数均显著大于0,表明观看与国家有关内容的短视频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国家认同;观看历史文化题材短视频的大学生,其D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类短视频组,表明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短视频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国家认同。
周彦榜李强李强孟祥寒
关键词:国家认同内隐态度大学生
恐惧管理理论的争议及其对死亡心理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3
2021年
死亡心理是人类面临死亡及相关事件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复杂心理状态。目前,研究死亡心理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简称TMT)。但该理论存在以下争议:(1)在死亡的基本认知方面,恐惧管理理论呈现出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如死亡是否与不确定性无关,死亡是否导致恐惧情绪,寻求个体生存是否为人类的核心议题;(2)在社会文化层面,恐惧管理理论提出者的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普遍态度是呈否认的,但是跨文化的研究显示其他文化背景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呈现出接纳或蔑视;(3)在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结果方面,呈现出较多的矛盾性,表明研究中有重要的调节因子未被涉及。基于此,死亡心理可能的研究方向拟从认知、行为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梳理。未来死亡心理研究需秉承科学与文化并重的原则,并结合死亡心理的内容与过程,关注群体面对死亡时的心理规律,开展死亡心理影响下的身心健康干预研究。
孟祥寒李强李强王进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文化背景
健康中国视角下优化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研究:意义与取径被引量:10
2020年
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然而,健康中国战略对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和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之间的差距仍然普遍存在。促使公众形成有效的心理求助需求,建立新型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弥合这一差距的关键性问题,优化心理健康素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当前,心理健康素养研究正经历由精神流行病学范式向心理学和社会学范式的转型。以当代中国为背景,对心理健康素养进行再概念化,探究新时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是当前心理学取径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这一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为:(1)促进形成有效求助需求,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2)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理论;(3)指导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心理健康公平;(4)降低精神疾病负担,助力全面小康;(5)助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李强李强翟宏堃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