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潇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CT
  • 2篇低剂量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细胞
  • 2篇静脉畸形
  • 2篇畸形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儿童
  • 1篇低剂量螺旋C...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第一秒用力呼...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苏潇
  • 5篇赵江民
  • 2篇王博成
  • 2篇薛杨
  • 2篇吴利忠
  • 1篇游建雄
  • 1篇吴超逸
  • 1篇陶晓峰
  • 1篇冯阳
  • 1篇李佳宁
  • 1篇赵倩倩
  • 1篇朱凌
  • 1篇朱丹

传媒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5例胸部低剂量CT平扫病人,研究该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10月间,256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检查共105例,分别进行低剂量图像质量评价分析30例、低剂量图像视觉...
王博成薛杨李尧苏潇吴利忠赵江民
关键词:螺旋CT低剂量肺体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256层iCT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低剂量i CT、常规剂量i CT及64排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图像质量,探讨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排除胸部病变的1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的胸部螺旋CT扫描图像资料,分为256层iDOSE4低剂量组(iDOSE^4低剂量组,n=50)、256层iDOSE4常规剂量组(iDOSE4常规剂量组,n=50)、64排常规剂量组(n=50),对CT图像质量(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腋窝淋巴结)进行评分和比较分析。结果在iDOSE4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2组间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等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P=0.814,P=0.543),iDOSE4低剂量组腋窝淋巴结评分和4项总分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0,P=0.000);在iDOSE^4低剂量组与64排常规剂量组,2组间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P=0.820,P=0.377),iDOSE^4低剂量组腋窝淋巴结评分和4项总分低于64排常规剂量组(P=0.000,P=0.000);iDOSE^4常规剂量组与64排常规剂量组的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各组辐射剂量值(CTDIvol)从高到低依此为64排常规剂量组(13.6 m Gy)、iDOSE^4常规剂量组(9.7m Gy)和iDOSE^4低剂量组(3.4 m Gy)。结论 256层i CT的iDOSE^4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能获取可靠的图像质量,仅腋窝淋巴结显示能力略低于常规剂量,但能够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王博成薛杨苏潇梅云婷吴利忠赵江民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图像质量胸部
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鳞状细胞癌CT增强图像中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像,所有勾勒的转移淋巴结均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16枚),图像层厚为0.625 mm,单层图像分辨率512×512。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测试集34例。以上结果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评估其自动检测转移淋巴结的可行性。结果: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FROC)@1:0.3915;FROC@2:0.5183;FROC@3:0.6478;FROC@4:0.7408;FROC@5:0.8169;FROC@6:0.8535;mFROC:0.6615;maxF1-score:0.4385;灵敏度的最佳表现为87.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用于颌面颈部增强CT图像中的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自动检测,为OSCC患者转移淋巴结快速自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实现头颈影像专科医师知识的下沉及提高初级影像科医师的培训效率。
苏潇吴超逸常峰巫智涵孙嘉诚林绩腾周宏润陶晓峰朱凌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成像淋巴结转移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双期增强CT特点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及CT值量化指标,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双期增强CT的表现,对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CT密度、强化模式及CT值量化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病例均为单侧单发,16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跨浅、深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肿瘤最大截面横径为0.5-5.5cm;大多呈椭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17例(17/22)肿块内见囊变区,其中1例(1/17)见钙化灶。所有病例在双期CT增强均有强化,动脉早期强化较明显、CT值为(104.7±15.3)Hu,最大强化率为152.3%,动脉晚期(近动静脉交界期)CT值为(118.7±13.8)Hu;基底细胞腺瘤至少有两种强化模式:一是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动脉晚期持续强化;二是动脉早期显著强化,动脉晚期强化幅度有所减退,同时与其相关病理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朱丹苏潇赵倩倩赵江民
关键词:基底细胞腺瘤CT表现
^(99m)Tc-EC肾动态显像在儿童肾瘢痕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99mTc-EC肾动态显像在尿路感染患儿肾瘢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99mTc-EC肾动态显像和99mTc-DMSA肾静态显像的67例尿路感染患儿的显像资料,以99mTc-DMSA肾静态显像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99mTc-EC肾动态显像与尿路感染、肾积水与肾瘢痕的关系。结果99mTc-EC肾动态图起始2 min叠加图像诊断肾瘢痕的灵敏性是80.28%,特异性是88.89%,阳性似然比为7.23。采用99mTc-DMSA肾静态显像诊断肾瘢痕,发现与上尿路排泄通畅和排泄延缓的患儿相比,上尿路排泄梗阻患儿的肾瘢痕形成概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积水程度不同患儿的肾瘢痕发生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路感染患儿,99mTc-EC肾动态显像早期叠加图像诊断肾瘢痕形成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99mTc-EC肾动态显像提供的上尿路排泄情况对肾瘢痕形成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冯阳苏潇李佳宁
关键词:^99MTC-EC放射性核素显像儿童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CT影像学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增强检查对评价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DSA确诊的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部位,形态,边界,血管构筑,骨和颅内侵犯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较局限19例,病变范围广、多部位受累13例,合并颅内病灶1例,合并颅面骨病灶4例。特征性CT表现为强化的畸形血管团,粗大扭曲的引流静脉。结论 CT增强检查能准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大部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为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苏潇朱丹赵江民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体层摄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的CT评估价值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探讨CT增强检查对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儿童期脑外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对部位、形态、边界、血管构筑和骨的侵犯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位于胸壁1例,腹盆壁3例,四肢7例,口腔颌面部29例,耳部3例,眼眶1例,鼻部1例,头皮2例,伴有骨质受累5例。临床呈高流量的血管畸形表现,症状反复或进行性加重。特征性CT表现为强化的畸形血管团、粗大扭曲的引流静脉、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CT增强检查能准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大部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介入治疗前的有效评估方法。
苏潇游建雄赵江民
关键词:儿童期体层摄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