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535 被引量:2,080H指数:18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0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7篇专利
  • 17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6篇医药卫生
  • 31篇文化科学
  • 13篇生物学
  • 9篇语言文字
  • 6篇文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58篇心房
  • 50篇房颤
  • 42篇心房颤动
  • 40篇耐药
  • 28篇耐药性
  • 28篇杆菌
  • 25篇护理
  • 23篇基因
  • 23篇健康
  • 21篇血管
  • 20篇心血管
  • 20篇老年
  • 20篇教学
  • 19篇心血管病
  • 19篇血管病
  • 19篇起搏
  • 18篇心律
  • 18篇心血管病学
  • 18篇血管病学
  • 16篇心律失常

机构

  • 140篇新疆医科大学...
  • 72篇新疆维吾尔自...
  • 69篇第三军医大学
  • 39篇安徽医科大学
  • 3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8篇解放军第17...
  • 27篇新疆医科大学
  • 23篇厦门大学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9篇军事医学科学...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解放军174...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兰州交通大学
  • 9篇解放军第一七...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南昌航空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17篇张玲
  • 91篇王厚照
  • 57篇汤宝鹏
  • 51篇周贤惠
  • 44篇侯月梅
  • 37篇石凯
  • 34篇芦颜美
  • 33篇李耀东
  • 29篇伍亚舟
  • 28篇张疆华
  • 27篇邢强
  • 26篇孙娟
  • 25篇周友泉
  • 24篇易东
  • 23篇谢莎丽
  • 22篇尚碧莲
  • 19篇周祁娜
  • 18篇陈济安
  • 16篇陈华
  • 12篇马嵋

传媒

  • 20篇职业与健康
  • 20篇新疆医科大学...
  • 20篇中国心脏起搏...
  • 19篇中华心律失常...
  • 18篇中国优生与遗...
  • 1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1篇中国健康教育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新疆医学
  • 9篇临床军医杂志
  • 6篇中国实验动物...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解放军预防医...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临床和实验医...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中华胃食管反...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7篇2022
  • 15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27篇2018
  • 27篇2017
  • 36篇2016
  • 35篇2015
  • 37篇2014
  • 31篇2013
  • 46篇2012
  • 41篇2011
  • 49篇2010
  • 34篇2009
  • 27篇2008
  • 17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5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穿戴舒适的腹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穿戴舒适的腹带,包括腹带本体,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所述连接母头设置有插槽,所述连接公头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两侧缘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母头的两外侧缘...
张玲刘玉姣
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针对基因表达数据,探索新的有效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方法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MRA)方法提取基因表达的特征和前馈式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特征分类。结果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最大平均分类率为94.72%。结论采用多尺度理论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张玲伍亚舟陈军易东
关键词:基因表达数据多分辨率分析前馈式神经网络
C57胎鼠、乳鼠及成年小鼠心室肌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1年
背景:培养的心肌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毒性实验、基因工程、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的品系小鼠心肌细胞是研究的关键前提。目的:分离和培养C57小鼠胎鼠、乳鼠及成年小鼠心室肌细胞。方法:应用机械切碎心室肌后,胰蛋白酶消化不同发育阶段的C57小鼠心室肌细胞,差速贴壁1h纯化心室肌细胞,锥虫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体外分别培养48~72h后分别行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微电极阵列评价细胞电生理指标,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与结论:经3~6次消化后,心室组织消化完全,即刻细胞存活率大于8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12h有少部分细胞搏动,48h细胞交织成网,搏动呈同步性,搏动频率30~90次/min。说明用胰蛋白酶组织消化法可以成功地分离、培养,并获得形态、活力良好的胎鼠、乳鼠及成年C57小鼠心室肌细胞。
张玲段明军魏琴陈华时利侯月梅
关键词:心室肌细胞微电极阵列
临床护理员洗手执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为探讨护理员不同的洗手方式和现状,本文对某医院临床科室的76名护理员的洗手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结论指出首先强化护理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落实规章制度,加强洗手监测与质量控制,从组织落实、必要的检测、严格管理...
古里扎张玲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单中心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吴闯举李耀东张玲周贤惠芦颜美邢强张疆华汤宝鹏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
重庆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庆社区居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随机抽取1 544人进行调查,计算糖尿病发病率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重庆社区居民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6.87%,遗传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体重指数、喜欢甜食、缺乏体育锻炼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孙彬录阙丹李远元段飞张玲
关键词:糖尿病
兔颈部迷走及交感和减压神经刺激放电记录方法学建立
2016年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的兔颈部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刺激放电记录的方法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刺激组和起搏组各10只。刺激组暴露并刺激双侧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观察刺激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起搏组行快速右心房起搏(起搏频率600次/min),2倍舒张期阈值电压持续起搏12h,观察起搏前、后神经放电情况。结果刺激组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后心率[(105±15)次/min]和平均动脉压[(64±6)mm Hg]低于刺激前[(276±19)次/min、(85±3)mm Hg](P<0.05);刺激颈部减压神经后平均动脉压[(53±4)mm Hg]低于刺激前[(86±6)mm Hg](P<0.05),心率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起搏前可记录到减压神经放电,但未记录到明显的交感和迷走神经放电,快速高位右心房起搏12h后可记录到明显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信号。结论采用颈部分离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获得稳定、高重复性、高质量的神经刺激和放电记录数据。
刘长青曹婷张玲
关键词:减压神经神经放电
植入型监测装置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高,反复住院导致医疗负担加重,有效降低心衰再住院率面临巨大挑战。血流动力学变化出现在心衰症状之前,及早发现心室充盈压变化是心衰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具有远程血流动力学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应用于临床指导心衰治疗。本文综述了5类监测慢性心衰患者的植入型电子装置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这几类电子装置主要应用价值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等。
张小雪张玲周贤惠
关键词:心力衰竭远程监测
心脏的自主神经调控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高,是65岁以上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占心血管全因死亡率的1/3,5年生存率<50%。尽管目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治疗及器械治疗如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使很多患者获益,但CHF仍面临着高病死率的现状。近年来,CHF的自主神经干预的治疗逐渐兴起,一些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显示了自主神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HF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本文欲对干预自主神经治疗CHF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未来的发展做一综述。
张玲董震宇汤宝鹏
关键词:心力衰竭
特种人群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布的研究
1997年
特种人群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布的研究05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7医院消化内科张玲孙小兵检验科宋梅呼吸内科孙显忠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冷双英刘树贤刘殿武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80%慢性胃病的病因。本文对现役飞行人员(简称空勤)的...
张玲孙小兵宋梅孙显忠冷双英刘树贤刘殿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胃病
全文增补中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