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玮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颈动脉
  • 2篇超声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流动力学变...
  • 1篇一体化
  • 1篇硬化斑块
  • 1篇评分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瓣
  • 1篇主动脉瓣钙化
  • 1篇椎动脉

机构

  • 3篇承德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杜薇
  • 3篇杨晓英
  • 3篇赵玮
  • 2篇姚晶晶
  • 1篇姜健慧
  • 1篇洪查理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颈脑一体化超声对椎动脉先天性变异血流动力学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6年
目的:应用颈脑一体化超声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22例,按筛查结果进行分组,剔除椎动脉双侧发育变异者,将各组发育变异侧作为研究侧,发育正常侧作为对照侧。结果: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组(62例)、走行变异组(55例)变异侧的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高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源异常组(13例)变异侧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低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价椎动脉先天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杨晓英赵玮姚晶晶杜薇洪查理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变化
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分析在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确诊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92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无脑血管病或仅存在轻度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用超声检查两组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集两组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比例。结果研究组颅内前循环狭窄患者PSV颈总动脉(CCA)、EDVCCA、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CCA、RII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DVCCA、PSVICA、RIVCCA、EDVICA预测颅内前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后循环狭窄患者PSVVA、EDVVA、MPSVVA、MEDV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A、MRIV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SVVA、EDVVA、RIVA预测颅内后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结论超声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测颅内前、后动脉狭窄;Th1与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参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杨晓英杜薇姚晶晶赵玮孟繁悦
关键词: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颅内动脉狭窄免疫学机制
改良FSP评分与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瓣钙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动脉瓣钙化的超声特征与改良Framingham卒中风险(FSP)评分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于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行颈动脉彩超及心脏超声的体检者共计522人,根据改良Framingham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331例),中危组(81例),高危组(110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及主动脉瓣的超声特征与改良Framingham卒中风险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动脉瓣钙化两者同时存在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程度存在正相关(R=0.451,P<0.05)。低危、中危、高危组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率、颈动脉血管狭窄率及主动脉瓣钙化发病率、主动脉瓣反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反流均是脑卒中风险提高的影响因素(OR=0.176、0.302、0.296、0.364,P<0.05)。结论:(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主动脉瓣钙化同时发病率与脑卒中风险成正相关。(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反流均是脑卒中风险程度的影响因素。
高冰杜薇姜健慧杨晓英赵玮王雪冰
关键词:主动脉瓣钙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